第313話:恐怖!致命的「阿姆斯特朗旋風迴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氣候暖化的可怕後果!熱浪導致雄蜂精液大爆射!連本來藏在肚子裡的小ㄐㄐ也爆開,從肚子裡噴出來了!

raw-image
raw-image

看到這個消息,男性讀者們是否「加侖筍」,抖了一下呢?

2021年,加拿大西部英屬哥倫比亞省遭到熱浪襲擊,一位養蜂人Emily Hxnter發現蜂箱裡有死狀甚慘的數十隻雄蜂,她把照片寄給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Alison McAfee博士,請她調查這件離奇命案。

raw-image

McAfee博士驗屍結果發現,這些雄蜂腹部爆開,本來隱藏在腹部內的「內陰莖」(endophallus)噴出體外。雄蜂的內陰莖幾乎跟整個腹部差不多大,如果換成人類的話,絕對大勝鄉民的30cm…

附帶一提,這些雄蜂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是要跟蜂王交配的,交配完後,這個內陰莖也是會切斷留在女王體內,然後沒多久雄蜂也會肚子爆掉而死。

raw-image

看來雄蜂跟雄螳螂一樣,都只是女王用來繁衍後代的工具人(工具蟲),差別在於切大頭跟切小頭而已,真是悲情。

通常蜂箱裡面的溫度大約是攝氏35度,如果升高42度的話,經過兩三個小時,就會開始有蜜蜂死去,六小時後,會有半數蜜蜂死亡。McAfee博士的判斷是:「熱浪侵襲下,蜜蜂因熱休克而死,死前身體某種機制讓它們強制射精、生殖器爆開而露出體外。」

raw-image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cAfee博士與蜂場主人Emily Huxter開始研究解決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在蜂箱上面陽光直射的部分加上隔熱材料,以5cm厚的發泡苯乙烯覆蓋在蜂箱上方。第二個方法是在蜂箱附近設置「糖水補給站」,在天氣熱時蜜蜂會取水進蜂巢,並且拍動翅膀幫助降溫,提供糖水的話會讓蜜蜂更頻繁的做這件事。

Huxter建造了18個蜂箱,前述兩個方式各6個,另為六個是作為對照組的一般蜂箱。接著每隔10分鐘紀錄一次各個蜂箱內的溫度,發現跟對照組比起來,第一種「隔熱屋頂」的方式可以讓蜂箱降溫攝氏3.75度,第二種「糖水補給站」可以降溫1.1度。此外,第一種方法除了在夏天抗熱以外,還可以在冬天抗寒。

目前研究仍在進行中,也即將準備撰寫論文,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再下一波熱浪來襲時保護這些雄蜂,以免它們以這種悲慘的方式死去。

要是熱浪對人類也有同樣的影響的話,推行各種對抗暖化的措施應該會比現在快幾百倍吧。

raw-image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話都給我說就好 其之313
  • 全球暖化
  • 蜜蜂死亡
  • 阿姆斯特朗旋風迴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砲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大學新聞稿(2022/01/19):https://focus.science.ubc.ca/bee-ting-the-heat-65679c3be71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超中二物理宅的沙龍
159會員
149內容數
以中二魂介紹最新的科學與科技發展,幫你讀剛出爐的最新學術期刊論文,若宅味過重敬請原諒!
2023/01/03
原文發表於夏天,不過貼來 vocus 時已經變冬天了。不過冬天吃完火鍋來根冰棒也是很讚啦...「夏日求生手冊」來了!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大家要怎麼辦呢?「躲在家裡吹冷氣」會讓全球暖化火上加油,不然就來「吃冰」吧!
Thumbnail
2023/01/03
原文發表於夏天,不過貼來 vocus 時已經變冬天了。不過冬天吃完火鍋來根冰棒也是很讚啦...「夏日求生手冊」來了!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大家要怎麼辦呢?「躲在家裡吹冷氣」會讓全球暖化火上加油,不然就來「吃冰」吧!
Thumbnail
2022/11/23
大學生的福音!不用再費心解微積分、線性代數、微分方程的習題了!但這真的是「福音」嗎?AI 已經可以解出大學程度的數學問題,並且以人類聽得懂得方式講解。
Thumbnail
2022/11/23
大學生的福音!不用再費心解微積分、線性代數、微分方程的習題了!但這真的是「福音」嗎?AI 已經可以解出大學程度的數學問題,並且以人類聽得懂得方式講解。
Thumbnail
2022/11/22
­「遊戲中的暴力與色情元素,會不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呢?」美國Stetson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透過「統合分析」,整合了相關論文中的資料統計,探討遊戲中將女性角色塑造的「性化」,會不會提高玩家「性別歧視/厭女症」傾向,或是「對自己的身體不滿而降低對自身的肯定」。結論是「都不會」。
Thumbnail
2022/11/22
­「遊戲中的暴力與色情元素,會不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呢?」美國Stetson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透過「統合分析」,整合了相關論文中的資料統計,探討遊戲中將女性角色塑造的「性化」,會不會提高玩家「性別歧視/厭女症」傾向,或是「對自己的身體不滿而降低對自身的肯定」。結論是「都不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最初的蜜蜂出現在杯口。 身形細長,複眼反射出一眼就能望穿格局的房間,觸角探查的擺動,感知空間裡的偏振光,是從關不緊的窗縫間唯一遞進來的微弱光線。振翅時發出如同精密儀器的頻率,卻總是悄聲無息地消失,畢竟這間用老舊都還不足以形容的公寓,滿佈能夠輕易藏身和逃出的縫隙。 後來的一個星期,蜜蜂越來越頻
Thumbnail
最初的蜜蜂出現在杯口。 身形細長,複眼反射出一眼就能望穿格局的房間,觸角探查的擺動,感知空間裡的偏振光,是從關不緊的窗縫間唯一遞進來的微弱光線。振翅時發出如同精密儀器的頻率,卻總是悄聲無息地消失,畢竟這間用老舊都還不足以形容的公寓,滿佈能夠輕易藏身和逃出的縫隙。 後來的一個星期,蜜蜂越來越頻
Thumbnail
月初時很湊巧看到黑白相間的無尾鳳蝶飛來陽台休憩,很幸運拍到其停留的身影.起初還以為是天氣炎熱,鳳蝶來休憩避暑氣,後來發現是來產蝶寶寶的.接連幾天拍下觀察蝶寶寶的生長照,本想藉此機會拍下其生長過程,但經過一周,突然不見了,許是被鳥吃掉了!
Thumbnail
月初時很湊巧看到黑白相間的無尾鳳蝶飛來陽台休憩,很幸運拍到其停留的身影.起初還以為是天氣炎熱,鳳蝶來休憩避暑氣,後來發現是來產蝶寶寶的.接連幾天拍下觀察蝶寶寶的生長照,本想藉此機會拍下其生長過程,但經過一周,突然不見了,許是被鳥吃掉了!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家裡突然出現蜂類的經驗?這種蟲蟲危機確實讓人不安。根據統計,每年因蜂螫而引發的過敏反應甚至致命事件並不少見。那麼,當黃蜂或蜜蜂飛進家裡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裝修佬今天請來滅蟲專家,教你幾個安全的驅趕方法。 常見蜂類介紹 常見蜂類比較 外型習性攻擊性蜜蜂• 身形較小<br>•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家裡突然出現蜂類的經驗?這種蟲蟲危機確實讓人不安。根據統計,每年因蜂螫而引發的過敏反應甚至致命事件並不少見。那麼,當黃蜂或蜜蜂飛進家裡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裝修佬今天請來滅蟲專家,教你幾個安全的驅趕方法。 常見蜂類介紹 常見蜂類比較 外型習性攻擊性蜜蜂• 身形較小<br>•
Thumbnail
生物學家索爾.漢森的書籍《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探索了蜜蜂的演化、與花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授粉行為到蜂群崩壞症候群,本書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知識。閱讀本書可以啟發人們保持彈性多元、因時應變,並意識到互利共生是大自然最佳的生存策略。
Thumbnail
生物學家索爾.漢森的書籍《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探索了蜜蜂的演化、與花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授粉行為到蜂群崩壞症候群,本書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知識。閱讀本書可以啟發人們保持彈性多元、因時應變,並意識到互利共生是大自然最佳的生存策略。
Thumbnail
九月下旬寫了「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凶又暴躁?」這篇文章在臉書上及粉絲團引起廣泛迴響(近二千多個分享轉傳),也有一些媒體引用與採訪。     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大家沒有注意到虎頭蜂的生活史,牠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蜜蜂不太一樣,蜜蜂的蜂巢若沒有遭遇攻擊,可以存續一年又一年,但是虎頭蜂從春天蜂后從土壤石縫中
Thumbnail
九月下旬寫了「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凶又暴躁?」這篇文章在臉書上及粉絲團引起廣泛迴響(近二千多個分享轉傳),也有一些媒體引用與採訪。     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大家沒有注意到虎頭蜂的生活史,牠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蜜蜂不太一樣,蜜蜂的蜂巢若沒有遭遇攻擊,可以存續一年又一年,但是虎頭蜂從春天蜂后從土壤石縫中
Thumbnail
「淡色長腳蜂」從春天到秋天都會不停的〝增產〞,牠們是肉食性的小型胡蜂會在果樹附近築巢,並捕食鱗翅目的幼蟲為生,除蟲有力、不會有藥性殘留和抗藥性等副作用的問題。
Thumbnail
「淡色長腳蜂」從春天到秋天都會不停的〝增產〞,牠們是肉食性的小型胡蜂會在果樹附近築巢,並捕食鱗翅目的幼蟲為生,除蟲有力、不會有藥性殘留和抗藥性等副作用的問題。
Thumbnail
全世界都正在流行都市裡養蜜蜂。 比如高樓大廈林立寸土寸金的美國紐約市,2020年在飯店與辦公大樓裡已註冊的蜂箱有三百個,但是到了2021年就有四百五十個,近年許多高級住宅大樓主打屋頂的蜜蜂花園,讓住戶彷彿親臨野外採蜜蜂,享受逼真的自然體驗。 蜜蜂不見了!?
Thumbnail
全世界都正在流行都市裡養蜜蜂。 比如高樓大廈林立寸土寸金的美國紐約市,2020年在飯店與辦公大樓裡已註冊的蜂箱有三百個,但是到了2021年就有四百五十個,近年許多高級住宅大樓主打屋頂的蜜蜂花園,讓住戶彷彿親臨野外採蜜蜂,享受逼真的自然體驗。 蜜蜂不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