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報報】防疫視同作戰: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美麗的寶島台灣,對於台灣史上許多的外來者們而言,曾經是一個令人恐懼不已的瘴癘之鄉。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個被路過的葡萄牙人驚嘆稱讚「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對於來自溫帶的外來者而言,卻是潛藏著許多疾病的可怕惡夢。清代的遊宦文人描述這裡是惡土癘地,前後帶著軍隊意圖入台的法國與日本兵將,還沒有真的上岸,就得先和傳染病對抗,戰爭還沒開打,軍士已經因病減損大半。

21世紀席捲全球的COVID-19在肆虐兩年多後仍未見平息,然而從前的瘴癘之島,卻縱身一躍成為世界防疫的前段班,這絕非一蹴可幾。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公共衛生體制,是經過了數百年時光,在傳統與現代的醫療文化與公私領域的改造當中歷經各種陣痛,才發展成現在的樣貌。


抹香鯨可好?──登島要先戰勝疾病

一走進展場,最先看到的是一支立在船頭、形制類似日本戰旗,上面寫著「戰疫即戰疫」的旗幟,揭開了從戰事──牡丹社事件、清法戰爭和乙未戰爭開啟的台灣抗疫歷史。19世紀中葉,亞洲成為帝國主義爭相競逐之地,台灣也在當時進入全球的視野。

當年隨著戰爭相繼來台的法國士兵與日本士兵,屢屢受風土病所苦──沒有乾淨水源、缺乏足夠醫療資源、衛生條件惡劣,以及高溫溼熱的環境,就是傳染病絕佳的溫床,也成為重創來自外地的帝國遠征軍的關鍵。

「抹香鯨可好?」是清法戰爭爆發時,流行於駐紮澎湖的法軍間的問候語,但這句話可不是在問候抹香鯨或是同袍好不好的招呼語,而是在咒罵傳染病「霍亂」。當時前來攻打台灣的法軍相繼染上痢疾、傷寒、霍亂等熱帶疾病,其中以霍亂最為嚴重。這些疾病造成四分之一的法軍死亡,就連擔任指揮官的孤拔將軍也因染病而在澎湖過世。

raw-image

展場中展出多幅與戰事、疾病相關的圖畫,戰地指揮官的信件,以及紀錄戰地染疫情況的文件,觀眾可以從圖畫與史料的字裡行間看出這些外來者們,面對疾病時的無力與疲憊。不過,有別於目標是越南的法軍,甲午戰爭後來接收台灣的日軍顯然找到了對抗這些熱帶傳染病的方法。

接收台灣成為殖民地的日本,在1870年代設立了港口檢疫,把近代的海港檢疫制度帶進台灣。一進入展場時看見的插著旗幟的船頭,也巧妙的利用充當船身的展櫃,展示了當時進行港口檢疫的步驟與說明,仔細看來,也與現在政府為了防範COVID-19境外移入個案所採行的方法有那麼些相似。


現代西醫vs.傳統漢醫

然而,日本政府要在台灣推行近代防疫措施,卻也造成了台灣人民的反感。台灣的傳統醫療文化是漢醫、漢藥以及求神問卜,著名的燒王船就是台灣傳統中送走疫病的儀式。而日本政府推行的防疫措施包含了火葬、解剖和隔離,也造成了文化衝擊,讓台人更難以接受。

raw-image

在展覽的第二個展區,利用看板與情境裝置讓觀眾了解台灣傳統的醫療習慣與文化,與近代防疫措施推行時,從反感到合作、接受的過程。另外,也介紹了多位在這個陣痛期,協助建立新醫療制度,以及官方與民眾之間擔任銜接者的日、台醫生們。在經過這段防疫陣痛期之後,台灣的近代醫療制度逐漸建立,讓霍亂、天花、瘧疾等傳染病得到控制,同時傳統醫療仍在西醫之外,為民眾提供了許多幫助。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台,但因政治情況自顧不暇,對台灣的公衛管理自然廢弛,導致在日治時代已經受到控制的傳染病們隨著台灣光復,也一起光復了。展場內用當年的舊報紙、雜誌內容、影片,以及看板介紹國民政府來台後,台灣的幾個傳染病以及傳染病從猖獗到根絕的過程,帶領民眾走完了台灣過去抗疫的起伏歷程。


從SARS到COVID-19

展覽的最後一個展區將時間回到21世紀,首先帶領觀眾回到2003年,回顧SARS疫情爆發時的集體記憶,包含和平醫院封院、居家隔離、口罩搶購、經濟動盪等當時人心惶惶的社會現象。

當年SARS爆發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小學生,上學前放學後都要量體溫確認沒有發燒,戴口罩上課,而家母是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當時她不敢冒著讓家人感染的風險,只能留宿在院內的記憶如今仍是印象深刻。

raw-image

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而且迅速在全球蔓延,反反覆覆延燒至今仍未有完全的解方。台灣採取嚴謹而徹底的防疫措施,從邊際管制到口罩國家隊,讓人民可以維持低感染率與正常生活,在防疫方面領先許多國家。但在2021年5月中旬,因為變異病毒株入侵帶來新疫情,也一度讓全國進入三級警戒。

現在來到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模式仍在疫情之下進行著改變與調整。展場內設置了許多我們現在仍熟悉的防疫措施展區,與觀眾一起回顧台灣近兩年來面對COVID-19疫情所採取的種種措施與政府政策,一起思考未來人們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raw-image

如今全球的COVID-19疫情仍在繼續,同時又有烏俄戰爭正在進行,全球情勢因為病毒與戰事而壟罩在不安的氛圍當中。但是我們仍能在這些困境當中看到人們互相幫助、聲援,共同度過難關的互助精神。或許動盪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漸趨平息,但我想在新習慣正在各國逐漸形成的狀態下,我們都能夠一起在新的生活樣態下,找到最適合人類繼續生存的方式吧!



展覽資訊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展期:即日起~11/6

票價:全票100元/張,半票50元/張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個愛心,或是掌聲鼓勵一下,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章說的真好
藍蒼-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3/24
謝謝:) 只想忠實的呈現在展覽裡面看到的而已~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個被路過的葡萄牙人驚嘆稱讚「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對於來自溫帶的外來者而言,卻是潛藏著許多疾病的可怕惡夢。21世紀席捲全球的COVID-19在肆虐兩年多後仍未見平息,然而從前的瘴癘之島,卻縱身一躍成為世界防疫的前段班,這絕非一蹴可幾。
Thumbnail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個被路過的葡萄牙人驚嘆稱讚「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對於來自溫帶的外來者而言,卻是潛藏著許多疾病的可怕惡夢。21世紀席捲全球的COVID-19在肆虐兩年多後仍未見平息,然而從前的瘴癘之島,卻縱身一躍成為世界防疫的前段班,這絕非一蹴可幾。
Thumbnail
大魚,謝謝你帶給我那麼多美好的回憶,時間到了,我終究要走,對你的掛念不會減少,思念會倍增,我很快就會再回來,與你相聚。我將所有對你的祝福,寄託於每一陣自你身旁吹拂而過的風裡。
Thumbnail
大魚,謝謝你帶給我那麼多美好的回憶,時間到了,我終究要走,對你的掛念不會減少,思念會倍增,我很快就會再回來,與你相聚。我將所有對你的祝福,寄託於每一陣自你身旁吹拂而過的風裡。
Thumbnail
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籠罩於病毒的肆虐之下,為人類疾病史中的一大轉折。疾病與人類共創歷史——在遙遠的從前,曾經存在著黑死病、黃熱病與天花等令人畏懼的流行病,亦有不少的古人遭病痛纏身。本文將隨著時間的變遷,簡介當時的傳染病,因病而揮灑的故事,以及那些歷史中名人的隱疾。
Thumbnail
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籠罩於病毒的肆虐之下,為人類疾病史中的一大轉折。疾病與人類共創歷史——在遙遠的從前,曾經存在著黑死病、黃熱病與天花等令人畏懼的流行病,亦有不少的古人遭病痛纏身。本文將隨著時間的變遷,簡介當時的傳染病,因病而揮灑的故事,以及那些歷史中名人的隱疾。
Thumbnail
鏡像世界的水母   台灣目前需要解決防疫檢驗與疫苗施打問題,更深的隱憂是民生問題、解封社會重組問題、後疫情社會結構調整、產業改變等問題。一場疫苗震出了所有問題,也像是照妖鏡映射出許多台灣醜陋面(特權、自私、不理性、非公民的奴性、政治朝野攻防、混淆視聽造謠者、不接納防疫規範者、濫用醫療資源等之人),社
Thumbnail
鏡像世界的水母   台灣目前需要解決防疫檢驗與疫苗施打問題,更深的隱憂是民生問題、解封社會重組問題、後疫情社會結構調整、產業改變等問題。一場疫苗震出了所有問題,也像是照妖鏡映射出許多台灣醜陋面(特權、自私、不理性、非公民的奴性、政治朝野攻防、混淆視聽造謠者、不接納防疫規範者、濫用醫療資源等之人),社
Thumbnail
疫情中有什麼值得感謝的事呢?我想到的是公衛體系的進步,而造成的人均壽命延長、並且能好好的被治療這件事吧。  
Thumbnail
疫情中有什麼值得感謝的事呢?我想到的是公衛體系的進步,而造成的人均壽命延長、並且能好好的被治療這件事吧。  
Thumbnail
Covid-19的疫情猶如戰爭,用「火藥帝國」這部東西方軍事史經典的觀點來分析,可以得到更發人深省的結論
Thumbnail
Covid-19的疫情猶如戰爭,用「火藥帝國」這部東西方軍事史經典的觀點來分析,可以得到更發人深省的結論
Thumbnail
我不是相關科別的醫師,自認沒有資格公開發表對於COVID-19的意見。但是這一年多來持續關注日本(當然主要是針對我最愛的沖繩)的疫情發展與應對策略,加上這幾天台灣的疫情昇溫,讓我覺得有必要發表一些淺見。
Thumbnail
我不是相關科別的醫師,自認沒有資格公開發表對於COVID-19的意見。但是這一年多來持續關注日本(當然主要是針對我最愛的沖繩)的疫情發展與應對策略,加上這幾天台灣的疫情昇溫,讓我覺得有必要發表一些淺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