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報報】防疫視同作戰: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美麗的寶島台灣,對於台灣史上許多的外來者們而言,曾經是一個令人恐懼不已的瘴癘之鄉。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個被路過的葡萄牙人驚嘆稱讚「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對於來自溫帶的外來者而言,卻是潛藏著許多疾病的可怕惡夢。清代的遊宦文人描述這裡是惡土癘地,前後帶著軍隊意圖入台的法國與日本兵將,還沒有真的上岸,就得先和傳染病對抗,戰爭還沒開打,軍士已經因病減損大半。
21世紀席捲全球的COVID-19在肆虐兩年多後仍未見平息,然而從前的瘴癘之島,卻縱身一躍成為世界防疫的前段班,這絕非一蹴可幾。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公共衛生體制,是經過了數百年時光,在傳統與現代的醫療文化與公私領域的改造當中歷經各種陣痛,才發展成現在的樣貌。
抹香鯨可好?──登島要先戰勝疾病
一走進展場,最先看到的是一支立在船頭、形制類似日本戰旗,上面寫著「戰疫即戰疫」的旗幟,揭開了從戰事──牡丹社事件、清法戰爭和乙未戰爭開啟的台灣抗疫歷史。19世紀中葉,亞洲成為帝國主義爭相競逐之地,台灣也在當時進入全球的視野。
當年隨著戰爭相繼來台的法國士兵與日本士兵,屢屢受風土病所苦──沒有乾淨水源、缺乏足夠醫療資源、衛生條件惡劣,以及高溫溼熱的環境,就是傳染病絕佳的溫床,也成為重創來自外地的帝國遠征軍的關鍵。
「抹香鯨可好?」是清法戰爭爆發時,流行於駐紮澎湖的法軍間的問候語,但這句話可不是在問候抹香鯨或是同袍好不好的招呼語,而是在咒罵傳染病「霍亂」。當時前來攻打台灣的法軍相繼染上痢疾、傷寒、霍亂等熱帶疾病,其中以霍亂最為嚴重。這些疾病造成四分之一的法軍死亡,就連擔任指揮官的孤拔將軍也因染病而在澎湖過世。
孤拔將軍素描圖(左)、法軍在基隆舉行孤拔將軍追悼會圖(右上)
展場中展出多幅與戰事、疾病相關的圖畫,戰地指揮官的信件,以及紀錄戰地染疫情況的文件,觀眾可以從圖畫與史料的字裡行間看出這些外來者們,面對疾病時的無力與疲憊。不過,有別於目標是越南的法軍,甲午戰爭後來接收台灣的日軍顯然找到了對抗這些熱帶傳染病的方法。
接收台灣成為殖民地的日本,在1870年代設立了港口檢疫,把近代的海港檢疫制度帶進台灣。一進入展場時看見的插著旗幟的船頭,也巧妙的利用充當船身的展櫃,展示了當時進行港口檢疫的步驟與說明,仔細看來,也與現在政府為了防範COVID-19境外移入個案所採行的方法有那麼些相似。
現代西醫vs.傳統漢醫
然而,日本政府要在台灣推行近代防疫措施,卻也造成了台灣人民的反感。台灣的傳統醫療文化是漢醫、漢藥以及求神問卜,著名的燒王船就是台灣傳統中送走疫病的儀式。而日本政府推行的防疫措施包含了火葬、解剖和隔離,也造成了文化衝擊,讓台人更難以接受。
燒王船儀式的示意裝置
在展覽的第二個展區,利用看板與情境裝置讓觀眾了解台灣傳統的醫療習慣與文化,與近代防疫措施推行時,從反感到合作、接受的過程。另外,也介紹了多位在這個陣痛期,協助建立新醫療制度,以及官方與民眾之間擔任銜接者的日、台醫生們。在經過這段防疫陣痛期之後,台灣的近代醫療制度逐漸建立,讓霍亂、天花、瘧疾等傳染病得到控制,同時傳統醫療仍在西醫之外,為民眾提供了許多幫助。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台,但因政治情況自顧不暇,對台灣的公衛管理自然廢弛,導致在日治時代已經受到控制的傳染病們隨著台灣光復,也一起光復了。展場內用當年的舊報紙、雜誌內容、影片,以及看板介紹國民政府來台後,台灣的幾個傳染病以及傳染病從猖獗到根絕的過程,帶領民眾走完了台灣過去抗疫的起伏歷程。
從SARS到COVID-19
展覽的最後一個展區將時間回到21世紀,首先帶領觀眾回到2003年,回顧SARS疫情爆發時的集體記憶,包含和平醫院封院、居家隔離、口罩搶購、經濟動盪等當時人心惶惶的社會現象。
當年SARS爆發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小學生,上學前放學後都要量體溫確認沒有發燒,戴口罩上課,而家母是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當時她不敢冒著讓家人感染的風險,只能留宿在院內的記憶如今仍是印象深刻。
COVID-19傳染地圖
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而且迅速在全球蔓延,反反覆覆延燒至今仍未有完全的解方。台灣採取嚴謹而徹底的防疫措施,從邊際管制到口罩國家隊,讓人民可以維持低感染率與正常生活,在防疫方面領先許多國家。但在2021年5月中旬,因為變異病毒株入侵帶來新疫情,也一度讓全國進入三級警戒。
現在來到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模式仍在疫情之下進行著改變與調整。展場內設置了許多我們現在仍熟悉的防疫措施展區,與觀眾一起回顧台灣近兩年來面對COVID-19疫情所採取的種種措施與政府政策,一起思考未來人們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現場展示的口罩牆由許多顏色的口罩組成
如今全球的COVID-19疫情仍在繼續,同時又有烏俄戰爭正在進行,全球情勢因為病毒與戰事而壟罩在不安的氛圍當中。但是我們仍能在這些困境當中看到人們互相幫助、聲援,共同度過難關的互助精神。或許動盪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漸趨平息,但我想在新習慣正在各國逐漸形成的狀態下,我們都能夠一起在新的生活樣態下,找到最適合人類繼續生存的方式吧!
展覽資訊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展期:即日起~11/6
票價:全票100元/張,半票50元/張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個愛心,或是掌聲鼓勵一下,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年初始,在元旦過後,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一、二月的農曆新年了。而過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除夕夜家人圍爐的餐桌上,擺滿許多年菜──整尾的魚、蘿蔔糕、香腸、長年菜、一大鍋控肉,以及各種青蔬,飯後也有滿滿的水果與點心可以享用,帶著吃飽又吃好的滿足,迎接新的一年。
兩個比手掌要再大些的戲偶在同樣不大的舞台上,或說笑,或倒茶,或寫字,或翻窗,或是拿著兵器隨著慷慨激昂的音樂打鬥,舉止細膩,動作流暢,在那小小的戲台上,演繹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劇目……
種子是生物文化多樣性具體而微的體現,它蘊含幾億年來生物及文化演化的歷史,也揭示無數生命據以生息的未來。──范達娜‧席娃博士
你喜歡收集模型、黏土人,或是公仔嗎?如果喜歡的話,是不是也致力於收集各種可以布置成各式各樣場景的扭蛋或是小玩具家具,甚至自己動手做,來滿足自己想要讓這些收藏被放置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下的念想呢?
台灣產製的烏龍茶在過去被銷售到美國與南洋,都有不俗成績,販售的商品,除了本身產品品質要好以外,包裝也是行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台灣茶葉的包裝與宣傳海報,隨著茶葉銷售量、市場的改變,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反應當代美學與商業導向的設計。時至今日,隨著老茶行由年輕一代接手或轉型,在產品包裝上也有了不同的變化。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一年初始,在元旦過後,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一、二月的農曆新年了。而過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除夕夜家人圍爐的餐桌上,擺滿許多年菜──整尾的魚、蘿蔔糕、香腸、長年菜、一大鍋控肉,以及各種青蔬,飯後也有滿滿的水果與點心可以享用,帶著吃飽又吃好的滿足,迎接新的一年。
兩個比手掌要再大些的戲偶在同樣不大的舞台上,或說笑,或倒茶,或寫字,或翻窗,或是拿著兵器隨著慷慨激昂的音樂打鬥,舉止細膩,動作流暢,在那小小的戲台上,演繹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劇目……
種子是生物文化多樣性具體而微的體現,它蘊含幾億年來生物及文化演化的歷史,也揭示無數生命據以生息的未來。──范達娜‧席娃博士
你喜歡收集模型、黏土人,或是公仔嗎?如果喜歡的話,是不是也致力於收集各種可以布置成各式各樣場景的扭蛋或是小玩具家具,甚至自己動手做,來滿足自己想要讓這些收藏被放置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下的念想呢?
台灣產製的烏龍茶在過去被銷售到美國與南洋,都有不俗成績,販售的商品,除了本身產品品質要好以外,包裝也是行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台灣茶葉的包裝與宣傳海報,隨著茶葉銷售量、市場的改變,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反應當代美學與商業導向的設計。時至今日,隨著老茶行由年輕一代接手或轉型,在產品包裝上也有了不同的變化。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