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與理性要如何合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感性與理性要如何合作?無論是否有此困擾,不妨聽聽我的做法。先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在冰山理論中,將人類意識分成:水面上的表層意識,以及水面下的淺層意識、深層意識,與無意識。我把水面上的表層意識稱作理性認知,而水面下的則是你的感覺、感性認知。這些認知意識會上下流動,在閱讀本文當下理性認知很清楚的內容,隔天就會流到水面下的感性認知去;當有人談到本文的內容時,記憶又會被再度喚醒,回到水面上去。
感性與理性一直都是交互影響,猶如夫妻一般的命運共同體。

大多數的人如何維持感性與理性的合作?當我被甩的時候,感性第一時間理論上會說:「我好難過」。接收到訊號的理性就要替感性做解釋:「我被甩了,我好可憐」。聽到理性這樣說,感性就更加難過了:「原來我好可憐」,傷心又自憐。
也許感性原本不自憐,但既然理性都這麼說了,肯定是對的。
如果理性不這樣說,他說的是:「其實也不錯啦,單身自由嘛。」那麼難過的感情就會被忽略,直到下個時機點,也許是看肥皂劇的時候,能量就會進行釋放。

所以感性是什麼,理性又是什麼呢?我的觀點是這樣:感性是生物學、腦神經的連結,一種個人與生俱來的力量。理性則是解釋力、控制力,一種社會可傳遞的智慧。
感性比理性還懂自己要什麼,但理性也能控制感覺要什麼。
我曾經告訴大家要分清感性與理性的差別。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是,有辦法說出來解釋的東西,就是理性在作用,也就是表層意識。說不出來的東西,就是感性,也就是淺意識以下的東西。不過有時候說不說得出來還牽扯到語言能力的問題,所以這不完全是絕對的評斷標準,如果你心中有畫面,我相信這也是理性的表層意識在作用。

動物學裡發現,通常群聚有社會性的動物越是聰明。像烏鴉懂得利用工具來取得食物,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而且一旦有一隻烏鴉成功,牠就會教給其牠的烏鴉。
剛開始健身的時候我常被問:有沒有感覺?很抱歉,完全沒有感覺。我的神經肯定沒斷,但就是沒感覺,也許是訊號太弱,又或著是肌肉與大腦溝通不良。不管怎麼說,要先有感覺,才好做進一步的控制,否則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但是教練就有本事讓我在沒感覺的情況下也能練,而且要正確的練、培養正確的感覺。例如測量距離,在感覺還沒建立時,使用更具體的方式,例如五個拳頭,就能量出正確的距離。如果憑感覺量距離,不止量不準,甚至誤把錯誤當正確,就像坐姿不正一樣,習慣錯誤的動作,要再校正又是一道手續。
有時候我們會做一些想像練習,例如把力量集中到某個部位。我認為這也是由理性去帶領身體感覺的例子,所以不會把語言當成理性唯一的途徑。它就是一種控制力,無法用單一手段來代表。

raw-image

理性總是替感性服務,但是感性會受到理性的控制。感性就像公主王子一樣,理性是臣子,你希望服務你的臣子是宰相還是太監?多數人有的是太監,盡力滿足主子任性的需求而不在乎後續的結果,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會欺騙主子來達成私人目的。
所以感性與理性要如何合作?簡單分成四種狀況給大家參考。

第一種,感性會產生負面影響。你很清楚在某些情況下會無法保持理性,也就是失去控制能力,這時候要評估是否盡量避免這種情形產生。以前學生時代我如果臨時抱佛腳,就會覺得緊張腦袋一片空白,導致書上的內容記不起來。既然這種危機意識無法產生更高的效能,我就會選擇不要臨時抱佛腳。
以前做學校專題常常熬夜寫程式,但是熬太晚效率會變得非常差,二小時找不到的Bug早上起來10分鐘就解決。因為我的身體很累,她不想再思考了。此後我幾乎不再熬夜寫程式,寧早睡早起。
曾經和大家分享為什麼不要抱怨。感性影響理性是必然的,但我們應該要學習設立感性的停損點,兼顧感性的能量釋放以及理性的控制力。身為宰相安撫主子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讓主子為所欲為。

第二種,感性對自己沒有影響。如果你判斷這件事情不會造成什麼危害,那麼放任感性恣意妄為也沒問題。以前小時候我沒什麼同理心,長大後同理心過剩有時反而造成困擾。例如在車上聽Podcast,聽見對方辛苦的過程時,我的眼淚就會不自覺流下。其實來賓通常是輕描淡寫講得一點都不感人,但因為我會自動想像背後辛苦的過程,所以才會有難過的心情。這真是一點也不需要的事,但反正沒人看見我自己哭又何妨呢?有人在才會考慮壓仰一下,不然會嚇到人;沒人在的話就無所謂了。

第三種,感性會產生正面影響。主子雖然任性,但不一定是錯的,對於有正面意義的事情應該加以鼓勵。例如我很愛我的父母,希望可以滿足自己孝順父母的心情。這聽起來是件好事,不過該如何表達自己的孝順要用理性的方法定義,並且有計劃地執行。就像古代皇帝想要統一來避免戰亂,宰相肯定支持,問題是如何達成?如果沒有任何策略,就只能憑運氣。
由感性發起「我想要什麼」,接著由理性設定目標、擬定策略,然後實際測試做檢討迭代。
當然,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忘記初衷,也就是最初的心情,一旦忘記方向就很容易偏離。這是感性與理性必須共同努力達成的目標,不能把工作丟給宰相就不管了,因此宰相要適度提醒並且確認主子的方向。

最後第四種,理性試圖影響感性,導向正確的方向。說白了就是宰相如何控制皇帝,包括前面提到宰相要提醒主子自己的初衷,避免主子忘記亂來。這個部份未來會再用案例分享,在此先不細談。不過前面提到的健身案例就是第四種,我的身體完全沒感覺,要如何控制它產生正確的感覺,這就是理性控制的力量。
自律或時間管理要如何培養?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同,它可能是個很專業的項目。當我們用「控制力」來理解理性的時候,更加感受到它的強大。

因此對我而言,感性與理性是合作而非衝突。以感性驅動力為出發點,以理性控制力收尾,別浪費你的理性去替感性編織藉口。我做自媒體一開始也是基於感性的訴求:對許多事感到無奈,以及想要幫助別人的心情。沒有任何行動就無法改變任何事,這件事也永遠只能存活在自己的腦子裡。身為宰相就是要努力達成主子的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替自己編織一大堆不去行動的理由。雖然這個主題目前是小眾,也許無法接觸到很多人,不過多一個是一個,盡力就好了。我的理性不會讓感性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但它仍然是替感性工作。

理性的控制力要以邏輯為依歸,才不會變成討人厭的控制狂(control freak)--只管控制不管為什麼。懂得考慮影響因素,控制成功的機率也會比較高。歡迎大家跟我一起用邏輯改變世界,打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用邏輯改變世界
20會員
15內容數
誰說數學差就不能學邏輯?誰說感性與理性一定互相排斥?這裡你可以學到理性的邏輯思維,不用任何基礎,沒有口號、沒有術語。並且透過人性問題的正面討論,幫我們更好地解決人生問題。 邏輯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學問,也是每個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工具,因此這裡提供免費的內容做推廣。當你遇到「為什麼」與「如何」的問題時,就能利用它來解決。
用邏輯改變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3/11/21
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內在感受、思維、行為以及與外界互動的一種敏感和理解。這不僅包括對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還包括對身體感覺、價值觀、信仰和目標的覺察。自我覺察是一種主動的、深入的自我觀察,旨在提高對自己的全面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表面層次的自我認知。 過去我們常常說「認識自己」很重要。更精確一點地說,我
Thumbnail
2023/11/21
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內在感受、思維、行為以及與外界互動的一種敏感和理解。這不僅包括對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還包括對身體感覺、價值觀、信仰和目標的覺察。自我覺察是一種主動的、深入的自我觀察,旨在提高對自己的全面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表面層次的自我認知。 過去我們常常說「認識自己」很重要。更精確一點地說,我
Thumbnail
2023/10/16
對自我的瞭解程度,很大地影響我們的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我們人生未來的走向。沒有人天生就了解自己,我們花多少時間觀察與思考自我,會決定我們對自己有多少認識。為了協助大家更有效率地觀察與思考,本文試著列出常見的幾個面向,提供讀者在觀察與思考時,有更明確地方向。
Thumbnail
2023/10/16
對自我的瞭解程度,很大地影響我們的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我們人生未來的走向。沒有人天生就了解自己,我們花多少時間觀察與思考自我,會決定我們對自己有多少認識。為了協助大家更有效率地觀察與思考,本文試著列出常見的幾個面向,提供讀者在觀察與思考時,有更明確地方向。
Thumbnail
2023/09/25
相信不少人曾經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用工作賺錢,卻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有人會說,那是他生得好,有個富裕的家庭。不過同時又有另外一群人,過著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他們不見得擁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卻同樣地,享有"不必工作的自由"...
Thumbnail
2023/09/25
相信不少人曾經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用工作賺錢,卻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有人會說,那是他生得好,有個富裕的家庭。不過同時又有另外一群人,過著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他們不見得擁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卻同樣地,享有"不必工作的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發現現在是個很講求理性的世界,甚至與家人相處也是如此,好像一個人若按照社會的安排下成長,成功的話,他將會成為一個很理性的機器,但正是我們有的感性與動物性,我們才能與機器、AI區分開來。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在我印想以來,和我的父親分享我做到的事情,通常獲得的不會是鼓勵的擁抱,也不會是對方快樂的表情
Thumbnail
我發現現在是個很講求理性的世界,甚至與家人相處也是如此,好像一個人若按照社會的安排下成長,成功的話,他將會成為一個很理性的機器,但正是我們有的感性與動物性,我們才能與機器、AI區分開來。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在我印想以來,和我的父親分享我做到的事情,通常獲得的不會是鼓勵的擁抱,也不會是對方快樂的表情
Thumbnail
關於人際關係這件事情, 我覺得我已經到達了一種「完全不想培養的程度」。 從理解身為異性戀生理男性在社會中的優勢地位後, 我時時刻刻都謹言慎行著。 在三個人以上的環境中我通常不太講話, 我認為除非在當面且一對一的狀況下, 兩者才真能開始理解彼此的腦袋、內心、甚至靈魂。 我完全反對只用網絡
Thumbnail
關於人際關係這件事情, 我覺得我已經到達了一種「完全不想培養的程度」。 從理解身為異性戀生理男性在社會中的優勢地位後, 我時時刻刻都謹言慎行著。 在三個人以上的環境中我通常不太講話, 我認為除非在當面且一對一的狀況下, 兩者才真能開始理解彼此的腦袋、內心、甚至靈魂。 我完全反對只用網絡
Thumbnail
這應該是這世紀以來亙古不變的討論主題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充斥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要如何拿捏取捨這兩者的平衡,我想這是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理性思維 當我面對事情時,大多數理性會跳出來帶領一切,需要有條理式的爬梳原因,再去解決事情,但是感性這時候在做甚麼呢,它應該是覺得理性的面對
Thumbnail
這應該是這世紀以來亙古不變的討論主題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充斥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要如何拿捏取捨這兩者的平衡,我想這是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理性思維 當我面對事情時,大多數理性會跳出來帶領一切,需要有條理式的爬梳原因,再去解決事情,但是感性這時候在做甚麼呢,它應該是覺得理性的面對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我覺得自己是偏向感性的人,但是隨著後天的成長與訓練背景,「理性」變得越來越茁壯,有時甚至壓抑了「感性」的發展,使我有時候變得有點冷漠或疏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關於客觀分析的〈寶劍六:科學〉這張牌卡囉! 牌義:客觀的分析 塔羅反思: 理性多一點?還是感性多一點? 三、 你需要多練習理性還是感性呢?
Thumbnail
我覺得自己是偏向感性的人,但是隨著後天的成長與訓練背景,「理性」變得越來越茁壯,有時甚至壓抑了「感性」的發展,使我有時候變得有點冷漠或疏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關於客觀分析的〈寶劍六:科學〉這張牌卡囉! 牌義:客觀的分析 塔羅反思: 理性多一點?還是感性多一點? 三、 你需要多練習理性還是感性呢?
Thumbnail
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Thumbnail
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