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沒有共識 I 感性與理性的溝通矛盾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
事情是從一場爭論開始的......。
我一直以為在進行所謂的辯論、爭論、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第一次遇上有人在討論中訴諸感性,我&^(*_)R^,戰到後來會懷疑起自己的論述哪裡出了問題。
事情過後一段時間才想通癥結點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
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

溝通是怎麼一回事

「溝通」是為了雙方交換訊息,進而了解事件與彼此,更進一步的「討論」則是在人與人的溝通中,找到並確認彼此的共識。
這兩個是我自己下的,關於意見交流a.k.a筆戰的定義,如果覺得這種東西也要定義那也太閒,也許可以想想自己是怎麼定義的。
像是有人會把「溝通」認為是訊息的告知,自己話落下就了事了,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一套自己的定義,這樣彼此之間定義自然產生差距,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注定雙方不會討論出共識,畢竟討論的就不是同一件事,只會一直在雞同鴨講,也因此確定參與討論雙方對於溝通內容的認識是重要的。
上面是我原本的認為......不對,我現在還是這麼認為,只不過多了一些需要認識的部分,也就是標題提及的理性感性溝通。接下來就分別拆解這兩種溝通方式(以下使用榮格人格類型的思考/情感輔助定義)。

理性(思考)溝通

也是我原本的思考方式,習慣分析、邏輯、理論、因果,也注重原則與細節,能找出一堆理論與實際例子輔助尬爆對方,能尬爆我的人,一定是拿出了比我更清楚堅實的論述。

感性(情感)溝通

比起邏輯與客觀證據,更在乎主觀感受與價值判斷,以及人與人的......連結,不單純按照邏輯思考,而是偏向事物帶給他們的感受。
通常很容易會以為思考型就是理性人,而情感型就是感性人,但其實兩者都被人格類型分類在「理性」,兩者根本上就是在處理同一件事情。
我是這樣解釋的,人格類型裡的「理性」處理的是理解判斷事情的依據,思考依據的是邏輯、規則,情感依據的是感受,也就是舒服、好壞、喜惡,對事情打上分數,由此進行判斷,要特別說明的是情感的判斷本身是無關情緒介入,另外「感性」的部分則是感受事物的方式,這就不多講了。

能力分布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類型,當然對能力的了解、強弱是因人而異,但另一方面卻也有弱勢的能力,這就是容易忽略掉的部分了。
要先了解到,人格類型裡強弱功能是處於相對位置,如果思考是擅長的,那情感必然是弱勢,反之亦然,就像是我是思考型的人,我不善於體會別人的感受,而情感型的人就會在需要分析、邏輯判斷時遇上障礙,而這兩者是很難兼顧的。
這並不是說能力上會有缺陷,我依然能夠同理別人的苦難,情感型的人也會有自己的邏輯,但這種弱勢能力是需要刻意去運用的,至少我是這樣的,當我在與人討論時,思考能力被完全動用,這時的情感能力是派不上用場的,此時我就很難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受,這些部分在認真跟人討論時就會顯現出問題。
我把這些會浮現的問題分作三種:

一、單向箭頭

溝通是一場雙向交流,如果你同意我前面的定義的話。
當理性人(思考)與感性人(情感)站在溝通關係的兩邊時,理性人擅長邏輯,也就能清楚地把問題理順,提出有力的論點,感性人擅長感受,這在理解邏輯上還不會構成阻礙,到這邊還算是順暢的過程。
但是感性人不善邏輯,會覺得理性人沒有在乎自己感受到的部分,但要將自己的想法準確傳達就會遇上困難,而理性人缺乏感受的問題,會覺得感性人一直在同樣的問題打轉,兩邊就會進入重複鬼打牆,這還是在兩邊立論正確的狀況下。

二、戰爭迷霧

先別說跟人筆戰都是在網路上,那怕是在現實中和人討論,你會知道對方偏向理性或是感性嗎,除非是認識的人,在討論之前通常都不知道對方的性格,不,就算知道對方性格也是一樣的結果—雙方的感受是有落差的。
像是同樣聽到一句髒話,可能像是「你笨蛋嗎?」
A:有沒有感覺這個人講話嗆嗆的!
B:不會嗆嗆的,只是沒禮貌阿!
A:嗆嗆的!
B:沒有嗆嗆的,只是沒禮貌阿!
A:嗆~嗆~的~!!!!
好不玩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或是分析的結果如此真實,對方不可能沒有能力察覺,只能是對方有意忽視,或是我沒有讓對方感受到重要性,只要繼續下去,肯定能讓對方覺悟。

三、目標圖像

就像一開始說的,建立共識會有效幫助彼此達成目標,這是理想狀態,前提是我們真的有目標要達成。
但現實中的情況,更多會是我們並不清楚自己要的,或是隱約有個想法本能就先行動了。這不是壞事,最多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但要是我們都藏著對於討論結果的想像,卻與對方的方向不同,這不只是浪費時間,而是會令人火大......非常。
假設一個狀況,同樣是A、B遇上一團火(代稱任何麻煩問題)。
A:好燙啊(被燒到)。
B:離遠點。
A:好燙啊啊啊。
B:那找水滅火吧。
A:很、燙、啦!
B:!!
B是理性人,在乎的是事情本身,而A是感性人,在乎的是感受,兩人要處理的目標是不同的,這種狀況下,要聚在一起討論就得不斷遇到討論上的矛盾,等到討論一段時間發覺雙方的差異,心中的一把火早就旺了。

我就是來抱怨的

終於來到第二個問題,關於在各種社群裡,容易讓氣氛變得更加晦暗,抱怨式發言的來由推論。
通常在網路上常看到的提問,大概就兩種(踢館、找碴、挑毛病這種不計),一種是真心提問,希望得到建議,或至少清楚沒啥解決方法,只是當作轉換視角或是聊天的,另一種是射後不理,比起遇到的困境本身,更多在談論個人的感受,困境本身是真實的,但是提出的問題卻少有經過整理,別人的建議也很少真的發揮作用,但是同樣的問題還是會一再被提出。
這就對應到,理性與感性人處理問題的方式,理性人處裡的是事情本身,以我而言,會先拆解、分析問題、去整理、爬文、找方法,就算有情緒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就已經消化了大半,在網路上提出的就是真的需要的部分,情緒抱怨是很少的,不太需要拿出來與人同樂、闔家觀賞。
另一方面,感性人處理的是感受,事情需要處理,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感性人就是持續地在感受痛苦、思考痛苦,比起接受與理解痛苦,先發洩心裡的怨氣才是首要。
不過就沒有比抱怨更好的消化方式嗎?也許有吧,但是找其他感受來沖掉原本的感受,至少這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式。

其他的個人想法

還是再強調一次,這篇只是我的個人推測,我用了人格類型來解釋,不是代表只能有這一種解釋方式,甚至理論有沒有誤解我也不好說,不過想反駁的話,肯定是有更精妙的解釋吧。
另外,關於理性與感性兩方,我是盡量不在文中做太多價值判斷,就算有,至少兩者是持平的給予想法(我是這樣想啦),不過在公開討論中,應該維持客觀與理性的思考這個立場是不變的。
要詳細解釋那又是另一篇文章的事了,用簡單的方式來說,在網路上,我們都不是誰的誰,沒有義務去容忍與了解那些沒呈現的事物,而理性就是讓所有內容得以清楚的呈現。
*參考資料-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97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寫作過程中,即使絞盡腦汁也不過湊出幾百個字,跟才隨便寫寫怎麼就幾千字了!你會是哪一種呢? 以前有些教寫作技巧的會注重精簡文字,但是現在社群媒體上常見的文字,卻是精簡過頭的隻字片語,讓看的人理解不能,究竟是要灌水灌滿的廢話連篇,還是意簡言賅的嗯、啊、懂齁,這篇就要來看看日常中的【廢話】。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當需要別人幫助時,一開始就把你的意圖交代清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吧,是這樣嗎? 這種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是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見,看似只需要簡單回應的問題,但對於自身狀況毫無描述,或只有偷懶到極點的形容,讓接收到訊息的我們不知該做何反應。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寫作過程中,即使絞盡腦汁也不過湊出幾百個字,跟才隨便寫寫怎麼就幾千字了!你會是哪一種呢? 以前有些教寫作技巧的會注重精簡文字,但是現在社群媒體上常見的文字,卻是精簡過頭的隻字片語,讓看的人理解不能,究竟是要灌水灌滿的廢話連篇,還是意簡言賅的嗯、啊、懂齁,這篇就要來看看日常中的【廢話】。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當需要別人幫助時,一開始就把你的意圖交代清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吧,是這樣嗎? 這種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是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見,看似只需要簡單回應的問題,但對於自身狀況毫無描述,或只有偷懶到極點的形容,讓接收到訊息的我們不知該做何反應。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最近在一個節目上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話。一位學生問了老師:「人究竟是理性還是感性呢?」而老師是這麼回答他的:「理性加感性才是人,難在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理性,什麼時候該感性。當你知識儲備和人生哲理都豐厚的情況下,就是感性也不會釀成什麼大錯。否則就是拿無知當個性的傻瓜一個。」
Thumbnail
由紀錄片出身的導演加芙列拉考珀斯維特(Gabriela Cowperthwaite)推出的第二部劇情片《友你真好》集結了金獎影帝《海邊的曼徹斯特》凱西艾佛列克、「葛雷女」達柯塔強生,還有經典名劇《追愛總動員》「馬修」傑森席格,說了一個改編自《君子》(Esquire)雜誌的文章《朋友》(The Fri
Thumbnail
逃了很久的難,吃了許多的苦,離家鄉好遠好遠,一輩子都騎著幸福牌自行車,每天在家吃飯,總是待在地下室的房間讀書,沒教出過功成名就的學生,沒有特別被誰看得起,沒貪過別人也沒有揮霍過一塊錢,待人禮貌非常謙虛,平生最怕對不起誰,不願意給人添麻煩,這是我的老爸爸。
Thumbnail
說《桑青與桃紅》是一本奇妙的書也許是草草的結論,但這種奇妙的身歷其境也是難以言明。封面上、桑青與桃紅套版疊色的紅綠漩渦給人一種花磚般符號性的意象,他們若即若離,交疊成錯綜複雜的灰,最終卻又離不開彼此。每每他想證明自己不是桑青,就必須又一次回望自己就是桑青的事實。
Thumbnail
你笑得眼睛都瞇起來,幸福洋溢地說,百合最棒了。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最近在一個節目上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話。一位學生問了老師:「人究竟是理性還是感性呢?」而老師是這麼回答他的:「理性加感性才是人,難在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理性,什麼時候該感性。當你知識儲備和人生哲理都豐厚的情況下,就是感性也不會釀成什麼大錯。否則就是拿無知當個性的傻瓜一個。」
Thumbnail
由紀錄片出身的導演加芙列拉考珀斯維特(Gabriela Cowperthwaite)推出的第二部劇情片《友你真好》集結了金獎影帝《海邊的曼徹斯特》凱西艾佛列克、「葛雷女」達柯塔強生,還有經典名劇《追愛總動員》「馬修」傑森席格,說了一個改編自《君子》(Esquire)雜誌的文章《朋友》(The Fri
Thumbnail
逃了很久的難,吃了許多的苦,離家鄉好遠好遠,一輩子都騎著幸福牌自行車,每天在家吃飯,總是待在地下室的房間讀書,沒教出過功成名就的學生,沒有特別被誰看得起,沒貪過別人也沒有揮霍過一塊錢,待人禮貌非常謙虛,平生最怕對不起誰,不願意給人添麻煩,這是我的老爸爸。
Thumbnail
說《桑青與桃紅》是一本奇妙的書也許是草草的結論,但這種奇妙的身歷其境也是難以言明。封面上、桑青與桃紅套版疊色的紅綠漩渦給人一種花磚般符號性的意象,他們若即若離,交疊成錯綜複雜的灰,最終卻又離不開彼此。每每他想證明自己不是桑青,就必須又一次回望自己就是桑青的事實。
Thumbnail
你笑得眼睛都瞇起來,幸福洋溢地說,百合最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