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性批判第四講:文化與個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存在於文化之中的個人透過賦予符號特殊的意義而為文化的屬性增添了內容,比如台灣人將濁水溪視為象徵民族的重要地理環境,事實上就是將民族賦予了地理物質方面的屬性,而這樣的一個屬性又有可能回過頭來去界定每一個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濁水溪的人為「台灣人」這樣的文化認識。人與文化之間同時是相互界定,卻又能從各自的屬性碎片當中向外延伸、牽連的特殊關係。一個個人無法辨認出一個文化的全貌,卻能接觸到複數個文化的部分要素,而一個文化無法涵蓋一個個體的全部性質,卻能將複數個體的部分特質牽連在一起。文化是一種個體嘗試將認識當中的「無限」化為「有限」的過程,然而這樣的有限卻又因為人類認知的天生結構而同化做無限之中。沒有一個人可以毫無保留的說自己知道某個文化的全部,而他所指稱的那個文化又很有可能正涵蓋著其他他所無法辨認的事務的一部份,如此,文化隨時有可能在另一個「當下」變形,我們所認識的這個文化的這個形式也不過是我們當下的認識而已。
而當我們能夠清楚發覺到自我意識的奧秘與文化形式的變遷時,就能更進一步去看待個人生命與文化存在之間的關係。人的一生有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每一個選擇的過程都深深烙印在了他的生命當中,而當他試著感受或回顧以往選擇的結果後,他便能深刻感覺是自己是存在的怎樣的文化當中,而這一文化又可以為他眼前呈現出怎樣的道路。一個人從小在台灣這塊土地長大,成年後接觸到了本土派的政治運動並在每一次的選舉當中熱烈關注的運動的將來,他已將自己深深的嵌入「台灣人」這一文化當中,而台灣人的文化符號也會將他帶往到他原先不熟悉的領域,例如台南一兩百年的紅磚建築與台語鄉親的豁達開朗(如果他是一位台中人的話),又或者是那隱藏在台灣歷史當中尚未被普遍大眾認識的悲慘事件(比如一個個發生在中南部的小人物上的政治迫害事件),這些都是當我們選擇了一個文化符號之後必然會被帶往的另一個更廣大的符號世界。最終我們可能會被帶到與我們選擇了不同符號或意義的人們不同的世界裡,我與他,我們與他們,我們的階級與他們的階級,我們的族群與他們族,我們的民族與他們的民族,我們的世界與他們的世界,我們終於能夠理解到我們與他們的不同來自於那些對符號的選擇和意義全市之差異的累積所造成的分離,它讓我清楚知道和你和他的分別,以及我和你和他所看見的「世界」的分別,甚至是我和你和他所認知到的文化符號的分別。文化引道著我們走向成為個體,卻又讓個體看到文化(們)的差異和角度,只有在文化當中我才能確定自己是誰,才能知道我所經驗的文化特殊在哪裡。當我們嘗試描繪自己所觀察到的文化時,其實也就是在描繪我們自己以及外在世界。
文化與個人呈現出了相當有意思的辯證關係:究竟是文化形塑了我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經驗界定了某些文化。我們永遠無法超脫這樣子的矛盾去看待文化與個人的關係,人活在文化裡,但文化也只是人在意識當中的一種「認知」而已。當我們能夠坦然的面對文化作為我們經驗裡的一環,而非形而上的作用時,或許就能大膽放心地用直觀和定義去面對各種生活經驗上大大小小的文化生活軌跡,也才能夠毫無疑慮的為文化尋找它的意義和定位。人需要文化,沒有文化就像是在黑暗中失去的燈火,與其抱著對黑暗未知的恐懼,不如信任燈火所照亮的一切。人們不需要過度的去疑慮文化是否真實存在,而是把這種對文化感覺化作生命的指南,任由它衝撞,任由它受挫,任由它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沙龍用於發表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課程之講稿、評論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在我們意識當中產生了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到人類在意志層面上似乎是有「選擇」能力的,而這樣的選擇也同樣牽連到其他一群人的選擇,彼此環環相扣。然而,單單只是意識到選擇的連環效應還是無法說明文化的存在。
文化是一群人每日生活中大大小小選擇之總和,但這些選擇的選項本身對於一個個體而言並非均質。
文化包覆著人對外在世界當中人類表象的一切認知,人類透過文化掌握關於人類「普遍」行為的邏輯和知識,文化構成了人類個體尋找生命出口的道路,沒有文化的認知,人們便無法得知其生命的意義。
對於人類來說,當代的形上學已經足夠巨大,巨大到足以包覆住每個個體的意識世界。
自由不是別的,它是我們人生與當下的一個過程。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在我們意識當中產生了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到人類在意志層面上似乎是有「選擇」能力的,而這樣的選擇也同樣牽連到其他一群人的選擇,彼此環環相扣。然而,單單只是意識到選擇的連環效應還是無法說明文化的存在。
文化是一群人每日生活中大大小小選擇之總和,但這些選擇的選項本身對於一個個體而言並非均質。
文化包覆著人對外在世界當中人類表象的一切認知,人類透過文化掌握關於人類「普遍」行為的邏輯和知識,文化構成了人類個體尋找生命出口的道路,沒有文化的認知,人們便無法得知其生命的意義。
對於人類來說,當代的形上學已經足夠巨大,巨大到足以包覆住每個個體的意識世界。
自由不是別的,它是我們人生與當下的一個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文化與教育產業未來的可能職務、創業建議、發展方向和營利模式。結合數字化教育、跨文化交流和個性化學習的趨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建議。
Thumbnail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芒種。這個節氣相較於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對我們來說應該熟悉度比較低,所以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介紹一下這個節氣吧!
Thumbnail
塔拉胡馬拉人(Tarahumara,又稱Rarámuri)是位於墨西哥奇瓦瓦州的美洲原住民,又以善於長跑聞名於世,據說他們有極高的耐力,可以以雙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速度比騾子甚至馬兒還快……
Thumbnail
前幾天好友生日,我要藉助牌卡占卜的力量,才能解救我幾乎要想破頭殼的大腦,決定要送什麼禮物好。雖然感情很好,但並不是會每天膩在一起聊天的關係,看了對話記錄才發現,上次聊天居然已經是一年前。即使如此,這段情誼與送禮傳統對我而言也不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今天有個新聞影片,被很多人轉載,底下的留言區也討論激烈。 有人說,現在誰在跟你文言文,這社會誰不是講白話。 有人說,這是保持文化底蘊的一種方式。 有人說,周杰倫的歌歌詞都很優美。 有人說,胡適為了廢除八股文而不斷的致力於白話文運動。 但,你知道胡適是因為什麼提倡白話文嗎?
Thumbnail
在東亞的脈絡下,一場演講很模糊,人們會假定是聽者沒有進到聽懂的責任。但是在英語世界,則會假定這是講者沒有盡到說清楚的義務。無獨有偶,在不同文化的組織行為研究中,同樣是解釋一件事情,如何解釋卻也有各自的方法與訓練。如果能夠適切理解,善加利用,發揮影響力並非難事。這篇就是我在英語系國度工作的技巧分享!
Thumbnail
精品?奢侈?流行?時尚?快時尚?既然當代的企業營運詞彙都是透過翻譯而來,也就代表當這些詞彙在中文語境中有許多誤用、代用、或是甚至一字多譯的情形發生。本篇希望藉由範例,將這些詞彙推回西洋根源,並且簡介現有商業策略理論中的定位應用,並期待這些可以給更多台灣文化企業以及價值行銷更明確的方向。
Thumbnail
不要渴望轉開每一處逼仄鎖孔、任意評價他人在意的優劣與否,而是要成為一陣自在無礙的風,視之透明、抓而無狀,拂過還有些舒服,但有需要的人會觀察到、那可能引導到某個地方,文化本來就近似於無形流動,沐浴風幕之中,可以梳理自我該前往的方向。
Thumbnail
駱以軍確實挪(你若堅持,盜)用了劉芷妤的點子寫在《明朝》裡,這是怎樣也無法辯解或開脫的(不知為何突然有種風聲鶴唳感,我們還可以信任自己參與的寫作團體或寫作班嗎?);倘若劉芷妤求的只是個「不希望被當作是抄襲者」,確實,大家都很清楚了,妳沒有抄。
Thumbnail
本篇接續上一篇 “文化的距離 - 淺談各國旅人的文化素養與言行舉止差異 (上)” 接下來看看這些傳統非華人的國家地區來的旅人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文化與教育產業未來的可能職務、創業建議、發展方向和營利模式。結合數字化教育、跨文化交流和個性化學習的趨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建議。
Thumbnail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芒種。這個節氣相較於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對我們來說應該熟悉度比較低,所以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介紹一下這個節氣吧!
Thumbnail
塔拉胡馬拉人(Tarahumara,又稱Rarámuri)是位於墨西哥奇瓦瓦州的美洲原住民,又以善於長跑聞名於世,據說他們有極高的耐力,可以以雙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速度比騾子甚至馬兒還快……
Thumbnail
前幾天好友生日,我要藉助牌卡占卜的力量,才能解救我幾乎要想破頭殼的大腦,決定要送什麼禮物好。雖然感情很好,但並不是會每天膩在一起聊天的關係,看了對話記錄才發現,上次聊天居然已經是一年前。即使如此,這段情誼與送禮傳統對我而言也不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今天有個新聞影片,被很多人轉載,底下的留言區也討論激烈。 有人說,現在誰在跟你文言文,這社會誰不是講白話。 有人說,這是保持文化底蘊的一種方式。 有人說,周杰倫的歌歌詞都很優美。 有人說,胡適為了廢除八股文而不斷的致力於白話文運動。 但,你知道胡適是因為什麼提倡白話文嗎?
Thumbnail
在東亞的脈絡下,一場演講很模糊,人們會假定是聽者沒有進到聽懂的責任。但是在英語世界,則會假定這是講者沒有盡到說清楚的義務。無獨有偶,在不同文化的組織行為研究中,同樣是解釋一件事情,如何解釋卻也有各自的方法與訓練。如果能夠適切理解,善加利用,發揮影響力並非難事。這篇就是我在英語系國度工作的技巧分享!
Thumbnail
精品?奢侈?流行?時尚?快時尚?既然當代的企業營運詞彙都是透過翻譯而來,也就代表當這些詞彙在中文語境中有許多誤用、代用、或是甚至一字多譯的情形發生。本篇希望藉由範例,將這些詞彙推回西洋根源,並且簡介現有商業策略理論中的定位應用,並期待這些可以給更多台灣文化企業以及價值行銷更明確的方向。
Thumbnail
不要渴望轉開每一處逼仄鎖孔、任意評價他人在意的優劣與否,而是要成為一陣自在無礙的風,視之透明、抓而無狀,拂過還有些舒服,但有需要的人會觀察到、那可能引導到某個地方,文化本來就近似於無形流動,沐浴風幕之中,可以梳理自我該前往的方向。
Thumbnail
駱以軍確實挪(你若堅持,盜)用了劉芷妤的點子寫在《明朝》裡,這是怎樣也無法辯解或開脫的(不知為何突然有種風聲鶴唳感,我們還可以信任自己參與的寫作團體或寫作班嗎?);倘若劉芷妤求的只是個「不希望被當作是抄襲者」,確實,大家都很清楚了,妳沒有抄。
Thumbnail
本篇接續上一篇 “文化的距離 - 淺談各國旅人的文化素養與言行舉止差異 (上)” 接下來看看這些傳統非華人的國家地區來的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