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2022賽斯高階筆記-第二節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04/10
講題:身心靈關係的奧秘
講師:王怡仁醫師

疾病是因為思維

是因為想法產生了情緒,累積了能量

急性病比較不會對人有重大問題
上一輩人大部分是急性病,連慢性病都來不及發生就往生了
這一輩人最主要課題就是慢性病,最讓人困擾,譬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
又或者月經每次來都痛,也是困擾,也是慢性病的類似
疾病只要長期造成困擾,就是所謂慢性病

解除疾病這件事,何等重要

疾病真正的原因是思想,然後哪一種思想會造成生病呢?
焦慮的想法,短暫時間,單一個想法,是不會生病的
長期,慣性思維邏輯模式就形成這個人
你的慣性思維模式是?開心不開心?

遇到事情,現前的時候就知道

動物健康不健康大部分是由外境影響
人的健康跟疾病跟外境則沒有絕對的關係,跟自己的思想有關,決定在你的大腦怎麼想...

思維模式,決定了健康不健康

都是性格造成的,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或每次月經痛..
只要性格改變了,疾病一定會改善,最好的是療癒,至少也會有程度上的調整

性格上的調整,改變了身體的健康

人的疾病到底是怎麼來的??了解了,改變,就有差
性格一旦發現,就會改變…
決定性格的東西:信念創造實相

你的性格圍繞著你的思想繞

從自己的想法認知起,思想決定性格的,性格決定慣性模式,慣性思想模式決定身體體質,決定健康與否

疾病不是外加的東西

外加東西:手機,電腦,衣服
但疾病不是外加的~~不是外來物,是內在的東西~~

問題大部分是因為是認知的錯誤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賽斯身心靈的分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1會員
192內容數
自己學習賽斯身心靈的種種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波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2/04/24 講題:為何情緒總是主導我? 講師:王玲如老師 情緒錯誤投射:我為了別人/自己好,讓自己/別人更壓抑
2022/04/23 講題:為何身體常生病? 講師:湛敏伶醫師 「覺察」是為了要回來溫柔的接納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特質,而不是批判...
4/11先發於potato media安波流
2022/04/24 講題:為何情緒總是主導我? 講師:王玲如老師 情緒錯誤投射:我為了別人/自己好,讓自己/別人更壓抑
2022/04/23 講題:為何身體常生病? 講師:湛敏伶醫師 「覺察」是為了要回來溫柔的接納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特質,而不是批判...
4/11先發於potato media安波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我們的心態 言行及行為 都在影響著我們的運氣與未來 真正傷害得到我們的 其實來自不快樂的思考方式 而且那些負面的念頭 還在不斷傷害我們的身體 往內轉變自己 而不是改變外在 究竟是境隨心轉 還是心隨境轉 都將走向不同的命運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我們的心態 言行及行為 都在影響著我們的運氣與未來 真正傷害得到我們的 其實來自不快樂的思考方式 而且那些負面的念頭 還在不斷傷害我們的身體 往內轉變自己 而不是改變外在 究竟是境隨心轉 還是心隨境轉 都將走向不同的命運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