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孔子的「學不厭、誨不倦」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不厭、誨不倦」,這是孔子一生人的寫照。
這句話,《論語》出現有兩處:
(一)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2】
(二)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33】
《孟子》也出現一處:
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公孫丑上2】
為什麼「學不厭、誨不倦」,是孔子一生人的寫照?
①默而識之
孔子所學的,不但是禮儀文制,不但是詩書六藝,而更確切地說,是學道。故此,每當對生命有所感悟,對仁心有所啟發,對道德有所印證,他就會默默地記在心頭(識,音義同誌,記也)。
②學而不厭
孔子的學道,不是為了興趣,更不是為了功名。若是為了興趣而學,興趣是會改變的;若是為了功名而學,功名可以使你變成勢利的。那究竟為了啥呀?完全不為啥。學道,就是為了明道。具體來說,要活得像個人嘛。確切地說,學道、明道,那是精誠生命的流露。由於道是不止不息的,那麼學也是不會厭足的。
③誨人不倦
學道、明道,最終的目的都在行道、傳道;而行道、傳道,對孔子來說,最簡易又直接的,就是教人。此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傳道,就是希望能把道普及化,把仁心的發用共識化。倘學生能踐仁盡性,活出個人樣,活出個真實人生,這就是最大的回報。
④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我一生人,一直都在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除了這些,我什麼都沒有了。這固然是孔子的謙辭,但其實也是實話。人的真生命,實在只是這一點點的精誠,一點點的安慰。「學不厭、誨不倦」這六個字,就窮盡了孔子一生的使命,對歷史文化的承傳,對人性人道的開展,了無遺憾!
(謹識於2022年5月4日)
下一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1會員
    806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孔子一生人,有句座右銘——學不厭,誨不倦。 學不厭,不厭煩地學習。 誨不倦,不倦怠地教人。 孔子那麼有學問,都不斷地學習,特別在他晚年的時候,還整天地學習《易經》,修訂《春秋》。 孔子有那麼多學生,號稱三千,還說教人不倦。 他不累嗎? 現在人到古稀了,還在寫作閱讀。為啥呀?
    人生是要有理想的,不管是處於順境抑或逆境,無論年輕抑或年長,理想是人生的基本要求。理想,不是妄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實實在在的、長遠的、持續的、合理的想法。 也許有人問:老兄,你一把年紀了,還有什麼理想呀? 我的理想,是希望能得到善終,心安理得,沒交白卷。(將來會分享「人生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昨天清晨六點多就開始打理園務,主要是修剪勒杜鵑和剪草。由於勒杜鵑多刺,必須集中精神,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一直做到十一點,早點都來不及吃,只好當作午飯吧。然後下午再煮個麵,而晚飯就簡單地弄個雞柳芝士多士。飯後隨即繼續寫文了。 也許有人會說:一把年紀,何必如此辛勞呢? 於此,謹祝大家新一年,健康平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4】 周,有周到、周延、周融的意思,簡單地來說,就是各方各面都考慮到、都兼顧到,這樣才能既接納異見而又不偏私包庇。 比,就很不一樣,與己相同的,就不管是非黑白,都認同;與己相異的,就不問對錯,都反對。這就是黨同伐異,排斥異己。 下一講:天地不仁
    西方文化跟中華道統文化有明顯的方向與本質的不同的。西方文化不斷求新變革,不斷要爭功顯名,這與中華的道統文化恰恰迥異。當然,這裡的迥異,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彼此的方向與本質的不同而已。 人有好的表現,做出成績,有功勞,當然值得高興,哪個成功感,可能是非言辭所能形容的。但,就不能夠居功、不能炫耀。
    過去講孔孟,就講仁義。那為什麼聖人會不仁呢? 有兩句話,常常提醒自己—— 好漢不提當年勇 良師莫居往日功 共勉! (寫於2021年6月30日) 下一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孔子一生人,有句座右銘——學不厭,誨不倦。 學不厭,不厭煩地學習。 誨不倦,不倦怠地教人。 孔子那麼有學問,都不斷地學習,特別在他晚年的時候,還整天地學習《易經》,修訂《春秋》。 孔子有那麼多學生,號稱三千,還說教人不倦。 他不累嗎? 現在人到古稀了,還在寫作閱讀。為啥呀?
    人生是要有理想的,不管是處於順境抑或逆境,無論年輕抑或年長,理想是人生的基本要求。理想,不是妄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實實在在的、長遠的、持續的、合理的想法。 也許有人問:老兄,你一把年紀了,還有什麼理想呀? 我的理想,是希望能得到善終,心安理得,沒交白卷。(將來會分享「人生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昨天清晨六點多就開始打理園務,主要是修剪勒杜鵑和剪草。由於勒杜鵑多刺,必須集中精神,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一直做到十一點,早點都來不及吃,只好當作午飯吧。然後下午再煮個麵,而晚飯就簡單地弄個雞柳芝士多士。飯後隨即繼續寫文了。 也許有人會說:一把年紀,何必如此辛勞呢? 於此,謹祝大家新一年,健康平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4】 周,有周到、周延、周融的意思,簡單地來說,就是各方各面都考慮到、都兼顧到,這樣才能既接納異見而又不偏私包庇。 比,就很不一樣,與己相同的,就不管是非黑白,都認同;與己相異的,就不問對錯,都反對。這就是黨同伐異,排斥異己。 下一講:天地不仁
    西方文化跟中華道統文化有明顯的方向與本質的不同的。西方文化不斷求新變革,不斷要爭功顯名,這與中華的道統文化恰恰迥異。當然,這裡的迥異,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彼此的方向與本質的不同而已。 人有好的表現,做出成績,有功勞,當然值得高興,哪個成功感,可能是非言辭所能形容的。但,就不能夠居功、不能炫耀。
    過去講孔孟,就講仁義。那為什麼聖人會不仁呢? 有兩句話,常常提醒自己—— 好漢不提當年勇 良師莫居往日功 共勉! (寫於2021年6月30日) 下一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前言 前文提及”愛自己”一詞,可以是區分人己—所以得時時提防別人侵擾,刻刻要注意自己權益—;也可以是視人如己—尊重、欣賞別人,別人也同樣的尊重、欣賞自己。(不必提防別人,也不必刻意維護自己。) 你對別人好,別人卻不對你好 或謂:自己尊重、欣賞別人,可是別人不見得尊重、欣賞自己,那怎麼辦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記得去年某一天,我曾經對一位在馬特市寫作的網友說過:「下輩子要是當男生或者不會經痛的女生,我一定要把全世界的冰淇淋都給嘗過一遍。」 ******************************** ********************************
    Thumbnail
    以前出差的時候,差旅地儘管不乏一線大城、千年古都,最喜歡的國家還是加拿大。最懷念的是可以放心地走在馬路上,不用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深怕車子突然撞上來。雖然論風景,不像日本櫻花楓紅、度假小島海
    Thumbnail
    映後座談會側記暨反思 │ 本文著力將映後座談與電影皆視作歷史場景,反思其中的對話與侷限。
    Thumbnail
    失而復得的東西根本就回不到最初的樣子,即便再好,也忘不了有段時間曾失去過。 What is lost and recovered cannot be returned to its original state at all。 Even if it is better, it will never
    Thumbnail
    建立生活儀式感可能需要多一點「自我禁止」,也就是刻意在某些時間或地點不做某事的自制力。去做,很容易!不做,很困難。但當自己下定決心在某時段不做某事,到了可以做的時候就特別有儀式感,我就是這樣來區分宅居生活的平日與假日。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前言 前文提及”愛自己”一詞,可以是區分人己—所以得時時提防別人侵擾,刻刻要注意自己權益—;也可以是視人如己—尊重、欣賞別人,別人也同樣的尊重、欣賞自己。(不必提防別人,也不必刻意維護自己。) 你對別人好,別人卻不對你好 或謂:自己尊重、欣賞別人,可是別人不見得尊重、欣賞自己,那怎麼辦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記得去年某一天,我曾經對一位在馬特市寫作的網友說過:「下輩子要是當男生或者不會經痛的女生,我一定要把全世界的冰淇淋都給嘗過一遍。」 ******************************** ********************************
    Thumbnail
    以前出差的時候,差旅地儘管不乏一線大城、千年古都,最喜歡的國家還是加拿大。最懷念的是可以放心地走在馬路上,不用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深怕車子突然撞上來。雖然論風景,不像日本櫻花楓紅、度假小島海
    Thumbnail
    映後座談會側記暨反思 │ 本文著力將映後座談與電影皆視作歷史場景,反思其中的對話與侷限。
    Thumbnail
    失而復得的東西根本就回不到最初的樣子,即便再好,也忘不了有段時間曾失去過。 What is lost and recovered cannot be returned to its original state at all。 Even if it is better, it will never
    Thumbnail
    建立生活儀式感可能需要多一點「自我禁止」,也就是刻意在某些時間或地點不做某事的自制力。去做,很容易!不做,很困難。但當自己下定決心在某時段不做某事,到了可以做的時候就特別有儀式感,我就是這樣來區分宅居生活的平日與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