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21):從志於學到不逾矩—孔子的自我實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第二)。 

raw-image


孔子這段話太有名了。以至於『而立』、『不惑』、『天命』和『耳順』分別成了三十、四十、五十和六十的別稱了。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可以用來當悼詞和墓誌銘。孔子享年73歲,那這話估莫就是在去世前三年內說的。在那個時代,真是長壽。杜甫有詩為證,『人生七十古來稀』。戰亂、疾病和饑餓是三大殺手,春秋時,人均壽命據說只有30多歲。

 

那他並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選取重要的節點,描述自己達到了一個什麼層次或境界。十五歲開始立志於做學問。注意是『志於學』而不是『始於學』,兩者有區別。始於學,是跟著別人學。孔子肯定不至於十五歲才開始學習。志於學,是要探索研究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創見。

 

孔子通過十五年的孜孜探索,在三十歲左右,學有所成。後面三十、四十等應該都是約數,哪有那麼巧?正好都是整十位數。『立』,應理解為有所創立,得到社會認可。就會有人前來請教,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惑』怎麼理解?我理解,孔子在約四十歲時,形成了自己比較完備和系統的知識體系,有了成熟穩定的『三觀』。遇到任何新的事物和新的問題,能將之納入到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而得到很好的解釋,就不會感到困惑了。如果新的現象,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無法解釋,會顛覆原有的知識體系,就會感到困惑。就需要修正原有的知識體系。

 

所謂『知天命』,一般解釋為領悟到自己的命運與使命,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準確的認識,意識到有些事非自己的能力所能改變。前者積極,後者消極。以孔子五十歲時還願意出來當官,應當做積極的理解。『天命』也用於王朝的建立上,為新王朝的建立提供合法性,非常玄妙的一個詞。如『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那按現代自我實現心理學的解釋,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自我實現就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而成就獨特的自我。孔子的『知天命』就是聽到了內心的呼喚(calling),告訴他真正想要去從事的活動或事業是什麼?那就是『克已複禮』。他聽從了這個召喚,積極為此奔相走告,不怨天,不尤人。雖然說他沒有實現他的使命,但卻完美地實現了自我。

 

『耳順』則是指這樣一種心境。聽到批評指責,不再動氣。而是包容理解。因有更寬更高的視野、融會貫通的學識,而能居高臨下,設身處地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理解他人的局限,並給予指正。

 

最後,孔子達到了隨心所欲卻不會觸犯外在規矩禮法的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可以用佛洛德人格結構理論來解釋。佛洛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先天的本能,包括各種生理欲望需要;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則是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的內化。這說明孔子的人格中形成了很強大的『超我』,將他主張的禮法規矩完全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了,已經用不著靠外部的懲戒來約束了。

 

這種境界好不好呢?那要看是否有利於人的自由。如果這種內在的自我約束讓人喪失了自由,那就不好。好比鳥兒在籠子裡關久了,築起了意識的牢籠。即便籠子有了洞,它也意識不到可以飛出去。或者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布魯克斯·海特倫,他已經完全融入了監獄生活,釋放後自由的生活對他來說反而是一件恐怖的事。正如安迪所說,『監獄的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後來你適應它了。過了足夠久之後,你就開始依賴它。這就是制度化』。

 

以孔子聽從內心召喚、成就儒家學說和致力於建立一個崇德守禮、各安其分、秩序井然的社會而言,孔子算得上實現了自我。《論語》中記載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第七)。這也很像是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實現者所擁有的『高峰體驗』。

 

2017年5月31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第二)。  孔子這段話太有名了。以至於『而立』、『不惑』、『天命』和『耳順』分別成了三十、四十、五十和六十的別稱了。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可以用來當悼
Thumbnail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第二)。  孔子這段話太有名了。以至於『而立』、『不惑』、『天命』和『耳順』分別成了三十、四十、五十和六十的別稱了。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可以用來當悼
Thumbnail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足,住不求安逸,多做事而少說話,追求道義、以此為標準要求改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君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精英、理解為有
Thumbnail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足,住不求安逸,多做事而少說話,追求道義、以此為標準要求改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君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精英、理解為有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Thumbnail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