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真心是道場,常行一直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篇文章提到了五蘊是如何蒙蔽真如本我,主宰著我們的一切行為。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有了修行的方向。那麼要如何修、去哪修呢?《維摩詰經》云:「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六祖壇經》亦引用了這段經文,但原作則是「真心是道場。」唯據《維摩詰經》的〈菩薩品〉以及〈佛國品〉改為「直心是道場」。故我們可以說,直心無虛假就是真心。

raw-image

  怎麼說直心是道場呢?我們於一切處,行住坐臥中,皆是由六識透過六根接觸六塵,來認識這個世界而生活著。然而眾生多生累劫,習氣染濁,執妄為真,顛倒夢想,六識住六塵,六賊起,五蘊生,五蘊無明輪轉帶動生死輪迴,遷流不已。而於道場修行就是為了要脫離生死輪迴,故道場非特定之一時一地,而是於二六時中的一切處,此處即是我們的真心。《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云:「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

  前文曾提到,真如起念,吾人方有見聞覺知,故佛家以鏡作喻。真心如鏡,鏡能顯相,如水能映月,五蘊六塵,盡是鏡中成相,外相自來自去,生生滅滅,無有常在,所謂鏡花水月也。若於相上生心,就好比於水中妄見第二月,相是虛妄相,月非天上月,悉皆為魔軍;著相入迷,於相上所生之心,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待度之無邊眾生。故真心是道場,宴坐名不動,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裡魔軍,自度如幻眾生,成就夢中佛果,這就是「不動道場」。

  宴坐水月道場,水月觀自在,不為境轉,如如不動,不執虛妄相,離假即心真。直心直緣真如本性,本源自性天真佛,花開見佛處即是淨土,這就是「真成淨土」。《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定慧品第四云:「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曰:「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故知所謂功德,即是於二六時中,一切處,行住坐臥,淨念相繼,無有間斷,平等見諸相,常行一直心。也就是《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所說的:「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

直心是道場,常行一直心,時時安住直心,就如同時時在道場之中修習佛道及功德。既然是安住在直心這個道場,那麼於一切處,行住從臥,都是可以修行的,並不受時間、空間所限,不一定非得去名山古剎不可,吾人的真心就是道場,並且當下即是,不假外尋,不待時機。〈疑問品第三〉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我們再回過頭來講「一行三昧」。定慧一體的修行要領就是一行三昧。《三藏法數四》曰:「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一行就是惟專一行,三昧就是善心一處住不動,就是正定。淨土宗的惟專一行是念佛,教人念佛三昧,《楞嚴經》裡 大勢至菩薩云:「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密宗的惟專一行是持咒,教人持咒三昧。這都是「惟專一行,修習正定」的「一行三昧」。而禪宗惠能大師的一行三昧的法門則是「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另外惠能大師在般若品第二有提到:「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故知在惠能大師的解釋裡,惟專一行就是專心致志的,堅持不間斷的常行一直心,念念都在這個事情上,以此得定;如此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就是「般若行」,也就是「無念行」,這留待下篇文章介紹。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裡魔軍

#自度如幻眾生

#成就夢中佛果

#常行一直心

#直心是道場

#離假即心真

#真心是淨土

avatar-img
16會員
14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怎麼修行?筆者以為,我們必須要確切明白五蘊和六識的運行是怎麼一回事,然後練習,不斷的練習,去除我們多生累劫以來染濁的習氣,脫落身心幻垢,直至本無身心幻垢可脫落;法尚應捨,直至無有一法可得。怎麼練習?筆者推薦「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云:「若人具二三昧,如……
上篇文章提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就是《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所說的:「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六祖以「六門」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並言:「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
《維摩詰經》云:「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法王就是佛,此段經文是讚嘆佛。大意是說,佛陀您是法王,你的法力超越三界眾生、六道有情,經常以佛法之財普施利潤一切有情眾生。您善於分辨一切世諦有為、無為之法相……
  《楞嚴經》云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何謂邪?不正即是邪;何謂正?見性即是正。現今末法時期,筆者戒慎恐懼,雖奉 母懿旨,編寫善書,猶恐「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醒世不成,反成邪師,何苦來哉?感恩 六祖惠能大師,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於漆黑惡海中,傳長明燈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是 瑤池金母應 慈航大士(觀世音菩薩)之請,為之宣說而成的經典。經文的核心觀念在於「定慧」,也就是佛教講的三無漏學,戒、定、慧。那麼「戒」在哪裡?又要以何為戒呢?經文名稱分明清楚,只是吾人不識 母意,而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什麼是「普度」
要怎麼修行?筆者以為,我們必須要確切明白五蘊和六識的運行是怎麼一回事,然後練習,不斷的練習,去除我們多生累劫以來染濁的習氣,脫落身心幻垢,直至本無身心幻垢可脫落;法尚應捨,直至無有一法可得。怎麼練習?筆者推薦「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云:「若人具二三昧,如……
上篇文章提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就是《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所說的:「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六祖以「六門」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並言:「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
《維摩詰經》云:「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法王就是佛,此段經文是讚嘆佛。大意是說,佛陀您是法王,你的法力超越三界眾生、六道有情,經常以佛法之財普施利潤一切有情眾生。您善於分辨一切世諦有為、無為之法相……
  《楞嚴經》云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何謂邪?不正即是邪;何謂正?見性即是正。現今末法時期,筆者戒慎恐懼,雖奉 母懿旨,編寫善書,猶恐「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醒世不成,反成邪師,何苦來哉?感恩 六祖惠能大師,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於漆黑惡海中,傳長明燈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是 瑤池金母應 慈航大士(觀世音菩薩)之請,為之宣說而成的經典。經文的核心觀念在於「定慧」,也就是佛教講的三無漏學,戒、定、慧。那麼「戒」在哪裡?又要以何為戒呢?經文名稱分明清楚,只是吾人不識 母意,而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什麼是「普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玄一宗十二正道~ 正心、正念、正道、正理、正悟 正定、正語、正身、正氣、正法 正命、正果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道心與人心原是一體,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惡即是《人心》。 道心與人心之分別在於「欲」,無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 共勉之~
Thumbnail
不住兩邊的這一念心就是慧根,顯現自性的光明遍一切處,悟到這一念心,就是無量光。如果我們這一念心像一潭止水能夠聞風不動,始終不隨外境所轉,能夠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這一念心就有定力了,叫做心地無亂自性定。-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在職場中常遇到人際交往中的小圈圈,隨之而來的是漫步傳遞的謠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玄一宗十二正道~ 正心、正念、正道、正理、正悟 正定、正語、正身、正氣、正法 正命、正果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道心與人心原是一體,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惡即是《人心》。 道心與人心之分別在於「欲」,無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 共勉之~
Thumbnail
不住兩邊的這一念心就是慧根,顯現自性的光明遍一切處,悟到這一念心,就是無量光。如果我們這一念心像一潭止水能夠聞風不動,始終不隨外境所轉,能夠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這一念心就有定力了,叫做心地無亂自性定。-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在職場中常遇到人際交往中的小圈圈,隨之而來的是漫步傳遞的謠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