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書提出「圖解七步驟」搭配「圖解」這項工具,整合成了一項全方位的工具,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自我介紹以及溝通等等。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圖解」來釐清、整理思緒,找到問題原因並進而解決問題。
在本書中解決的疑問
- 圖解的功效?圖解的好處?
- 如何圖解以及是否有其限制?
- 圖解與寫字,說話比較起來的優點?
疑問解答
聲明:以下論述基點為本人閱讀書籍後的理解,有可能並非作者要表達的原意。
讀完本書後我認為本書重點並不是單指「圖解」,而是要搭配其「解題方法」,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與我原先對本書的認知有所誤差,我原本是認為重點是「圖解」,因此問題都是針對「圖解」這件事情,因此在此部分將整體概念補上:
作者提出了「圖解七步驟」(我比較愛稱它解題七步驟,因為似乎不需要圖解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其搭配圖解的使用方式如下:
- 找出問題:透過三角形圖示及「為什麼?」及「所以呢?」一步步找出真正問題。
- 整理問題:把所有想到的問題原因列出來,並透過圓形圖示分類整理。
- 整合問題,找出關鍵字:持續提問,找出關鍵原因。
- 透過反向思考找解答:找出關鍵原因的可能解法。(其實書中並未說明如何找,從例子中看起起來像是作者的靈光一閃)
- 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解:利用雙軸圖示搭配前述可能的解法做分析,找出可能的最佳解。
- 訂立計劃以及執行順序:透過箭號圖示標示進行步驟以及時間軸。
- 請教更懂的人:針對問題的解法詢問前輩。
其實我認為不需要圖解,光靠以上步驟就可以幫助思考,解決很多問題了,但是搭配圖解,有可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以下為閱讀本書前我所訂立的問題,來看看其疑問解答:
圖解的功效?圖解的好處?
- 搭配「圖解七步驟」,「圖解」可以用來整理想法,發現問題點,進而找出解決方案。
- 在會議上使用可以主導會議,彙整眾人意見,並記錄會議結果。
- 讓溝通對象容易了解你的目的,你的想法。
- 眾人一起繪圖,還可以加深對彼此的理解。
就我個人看法而言,「圖解」還是要搭配「口頭解說」,如果光是只有一張圖的話,反而會無法理解「圖解」要表達的意思。以表達想法而言,我認為「圖解」+「說明」>>「說明」>「圖解」。
如何圖解以及是否有其限制?
- 任何人能都能做。
- 使用手繪,一分鐘內可完成圖解,但是填入的資料要仔細。
- 無特定格式,可使用自己喜愛的畫法。
- 中心精神主要有四項:將問題縮小(三角△)、找出要共通點或關聯(圓形○)。找出最佳解(雙軸+)以及事件進行順序(箭號→),詳細解說如下:
- 三角形圖示(△):透過「為什麼?」及「所以呢?」的提問,將解答一階一階填入三角形中,協助看清問題。
- 圓形圖示(○):列出造成問題的所有要素,為要素做整理分類,並發掘其共通點以及關聯性。
- 雙軸圖示(+):透過2或4個象限,為可能的解答做分類,利用雙軸(雙軸由最重要及次要因素組成)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解。
- 箭頭圖示(→):用來表示採取步驟的時間及順序。
圖解與寫字,說話比較起來的優點?
- 搭配圖解可以讓對方更容易理解。
- 對於視覺化相關的解說更為清楚。(像是位置說明之類的應用)
個人想法
其實本書中對我收穫最大的並不是圖解,而是解題方法的整個思維,圖解對我來說反而是可有可無。圖解項目中,對我來說幫助最大的是雙軸圖,透過屬性歸類,找出最適合選項這個概念,對我幫助還蠻大的。(這部分也是我先前比較沒有經驗的)。
本書透過小篇幅的故事,以及較大篇幅的作者經驗說明作者如何利用「圖解」來解決問題,給予我的感覺比較像是作者個人的經驗分享,畢竟實際上如何使用還有使用出來的效果如何,還是要透過個人去實踐才知道,所以「圖解」是否真的有這麼厲害,個人是持保留意見。
但是「圖解」+「說明」效果好於「說明」這部分個人是認同的。
推薦給以下人群
- 邏輯思考能力較差的人。
- 常常困擾別人都聽不懂自己的意思的人。
- 想要增進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閱讀過程心得
對於我的閱讀過程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觀看我的每日閱讀筆記記錄喔!
結尾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你也像本書作者一樣有表達不清,或者你不太會整理自己的思緒想法,透過本書的方法也許能夠讓你有所啟發。
作者: 多部田憲彥,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