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0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3/6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眼禪師《三自省察》之一:
「是身壽命如駒過隙,何暇閑情妄為雜事,既隆釋種須紹門風,
諦審先宗是何標格。」
良因曰:
因體會無常而精進,此為三省之首。
但是所謂「精」者,必是精純不雜,而非攀緣妄動,
因此必先建立正知見。
從古德開示、行誼中,細細體會自宗修行之道。
專心一致而孜孜不懈,才是所謂「真精進」也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3/3/5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盤山禪師: 「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聖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 幡蓋簇擁、香花供養亦如此,讚歎亦如此,譭謗亦如此。 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 良因曰 透過經論的學習、善知識的引導,正念或止或觀; 讓我們於正念、正知中,無事且安住吧!
2013/3/4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盤山禪師: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 口不可說,心不可思。 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煉心,常搜己過, 哪得工夫管他家屋裡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動。」 良因曰 一動惡念,地獄果成。若無人間暴熱之心, 哪感地獄烈火焚燒;
2013/3/1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圭峰法師: 「便悟此身,但是眾緣,似和合相,元無我人,為誰貪瞋?」 良因曰 透過圭峰法師的分析,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的身也好; 由受(領納)、想(取像)、行(造作)、識(了別)的活動, 所構成的心也好,都沒有恆常住、具主宰性的「我」可得。 而尋得生命的出路!
2013/2/2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飛錫法師: 「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 好惡是非,對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於境,其可得耶? 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淨矣,萬境咸真矣, 執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 良因曰 一切境界都是自性所顯,不是風動、不是幡動, 而是仁者心動。
2013/2/27 良因法師 隨緣法談 黃檗禪師: 「我且問你,忽然臨命終時,你將何抵敵生死? 須是閒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 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 苦哉苦哉!」 良因曰 世間像絞肉機,被混合、絞爛的是眾生心; 越來越空虛、混沌,茫茫前路,只能隨大眾或感覺走,
晚晴集 2013/2/26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翠岩禪師: 「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 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良因曰: 欲求功夫成片,必如雞抱卵,綿密不失。 此時若張揚己德,實在不可思議。 因為名利不僅動念,且招致毀謗等障道因緣。 但也不必故意趨向惡因緣,來考驗自己
2013/3/5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盤山禪師: 「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聖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 幡蓋簇擁、香花供養亦如此,讚歎亦如此,譭謗亦如此。 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 良因曰 透過經論的學習、善知識的引導,正念或止或觀; 讓我們於正念、正知中,無事且安住吧!
2013/3/4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盤山禪師: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 口不可說,心不可思。 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煉心,常搜己過, 哪得工夫管他家屋裡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動。」 良因曰 一動惡念,地獄果成。若無人間暴熱之心, 哪感地獄烈火焚燒;
2013/3/1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圭峰法師: 「便悟此身,但是眾緣,似和合相,元無我人,為誰貪瞋?」 良因曰 透過圭峰法師的分析,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的身也好; 由受(領納)、想(取像)、行(造作)、識(了別)的活動, 所構成的心也好,都沒有恆常住、具主宰性的「我」可得。 而尋得生命的出路!
2013/2/2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飛錫法師: 「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 好惡是非,對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於境,其可得耶? 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淨矣,萬境咸真矣, 執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 良因曰 一切境界都是自性所顯,不是風動、不是幡動, 而是仁者心動。
2013/2/27 良因法師 隨緣法談 黃檗禪師: 「我且問你,忽然臨命終時,你將何抵敵生死? 須是閒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 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 苦哉苦哉!」 良因曰 世間像絞肉機,被混合、絞爛的是眾生心; 越來越空虛、混沌,茫茫前路,只能隨大眾或感覺走,
晚晴集 2013/2/26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翠岩禪師: 「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 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良因曰: 欲求功夫成片,必如雞抱卵,綿密不失。 此時若張揚己德,實在不可思議。 因為名利不僅動念,且招致毀謗等障道因緣。 但也不必故意趨向惡因緣,來考驗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