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① 元布袋:宋朝此庵景元禪師永嘉楠溪人,俗姓。年十八,依靈山希拱禪師,圓具後習天台教,後謁圓悟克勤禪師,並嗣其法。因常負布袋而行,故人稱其為「元布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凡是稱為長老的人,他的職責是為了助佛宣化,因此要時時思念以利人濟世為心。

而當他進行教化時,心裡不可以存有矜高自恃的念頭,這樣,他所行化的地方極廣,所利濟的眾生必多。

然而一旦有矜己逞能之心,接著就會有心懷僥倖和不良的念頭生起。」

raw-image

良因贊曰:

慈悲心與攀緣心貌似相像,但其體天淵之別。

慈悲心「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

心中唯見眾生是否得利,個人得失絕不掛懷。

攀緣心則是「矜己逞能之心」 ,充斥著「我能」之傲慢,與「逞能」之躁動,

因此順我則喜、逆我則惱,全體煩惱相應。

唯禪者安心空寂,內不見我相可得,外不見眾生可度,方可大悲流潤眾生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16.8.4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新和尚曰: 「秀圓通①嘗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者,謂之失德; 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謂之悖禮。 夫為善知識,失德悖禮,將何以垂範後乎?」 《與靈源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說: 「圓通法秀禪師曾說: 而要求他人端正,這叫失德;
Thumbnail
2016.8.4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新和尚曰: 「秀圓通①嘗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者,謂之失德; 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謂之悖禮。 夫為善知識,失德悖禮,將何以垂範後乎?」 《與靈源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說: 「圓通法秀禪師曾說: 而要求他人端正,這叫失德;
Thumbnail
2015.5.12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珣佛燈①曰: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為榮,達理之人,不為抑挫所困。 其有承恩而效力,見利而輸誠,皆中人以下之所為。」 《日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佛燈守珣禪師說: 「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士,雖有聲名地位不以為榮耀。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5.12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珣佛燈①曰: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為榮,達理之人,不為抑挫所困。 其有承恩而效力,見利而輸誠,皆中人以下之所為。」 《日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佛燈守珣禪師說: 「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士,雖有聲名地位不以為榮耀。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Thumbnail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Thumbnail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