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物理治療運動篇:全家一起動起來
爸爸媽媽帶著兩歲半的姆姆一起來諮詢門診,姆姆媽問:「姆姆兩歲半了,但是走路的時候肚子都會凸肚肚,在學校只有他會這樣走路,這是不正常的嗎?是不是人家說的骨盆前傾?需要怎麼治療?」
姆姆站在媽媽身旁,姿勢確實和媽媽描述的一樣,小肚子凸凸的,難怪媽媽急著想找出姆姆的問題,可是仔細看媽媽的站姿,媽媽也是呈現骨盆前傾、雙膝往後過度伸直的狀態,而旁邊怯生生的姆姆站姿,就跟媽媽的姿勢一模一樣,彷彿是媽媽的縮小版一樣!
於是我好奇的跟媽媽討論了一下媽媽自己的問題,媽媽才想到前陣子因為下背痛去做過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告訴媽媽這個問題是骨盆前傾引起的,所以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樣的站姿不只是媽媽自己,連小姆姆也有!
骨盆前傾是什麼?小孩姿勢不良會有什麼影響?
骨盆前傾為骨盆往前旋轉,造成腰椎曲度過大,骨盆前後連接的肌群失衡(髖屈肌、豎脊肌緊繃,腹肌、臀肌無力),且這個姿勢不利核心肌群用力。
以大人來說,就很容易會造成下背痛。而對孩子來說,骨盆前傾也會造成姿勢的不良。
而這類骨盆前傾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幾個原因,少部分可能是先天因素(如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肌肉骨骼本身的疾患等),而大部分的孩子,就像姆姆一樣,是肌肉張力低造成的。
圖改編自https://skillsforaction.com/core-strength-stability-children
肌肉張力低會使軀幹肌肉難以維持良好的坐姿、站姿,以及會影響身體的穩定性,解決凸肚肚站姿的方法就是強化腹肌、臀肌跟核心肌群,即早改善姿勢,可以避免未來可能會產生的肌肉骨骼傷害。
我的孩子是肌肉張力低嗎?
肌肉低張的寶寶會展現俗稱的「可以坐就不要站,可以躺就不想坐」,並且不太愛動,時常看起來有氣無力、懶洋洋,姿態上看起來彎腰駝背。
以下幾點都可能是肌肉低張的特徵:
- 身體穩定性不佳:走路、跑起步來比較慢、容易跌倒;跟同齡比起來,無法連續跳躍或是單腳站不穩。
- 關節活動度過大:容易呈現肘關節外翻、膝關節過度伸直以及髖關節(容易呈現W坐姿)較容易脫臼。
- 扁平足:足踝較容易變形、足弓扁平。
- 口腔動作問題:臉部外觀可能會有下巴後縮、雙脣閉合不好,嬰幼兒時期也會有吸吮力氣弱、餵食困難或咀嚼有困難,造成副食品吃得不好,容易演變成挑食、含飯的行為,另外還會有年紀已經大於一歲但口水還是很多,尤其放鬆的時候更是流個不停的現象。
- 發展較慢:由於肌肉張力低,嬰幼兒時期,清醒時常會呈現大字型的躺姿(如圖)因此要抵抗地心引力做出抗阻力的活動就格外費力,動作學習上會比較慢,因此粗大動作的發展(大致上是三個月翻身、七坐、八爬、十個月扶站、一歲走路)上容易比同齡慢。
低張嬰兒容易呈現的姿勢 (圖擷取自https://www.emaze.com/@AIOWIZOF)
*但有許多孩子可能符合其中的一兩項,可能只是習慣問題,不必然是肌張力低,可以給兒科醫師或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
經過動作發展評估之後,還好姆姆的動作發展在正常的範圍,只需要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提升身體的穩定性,就可以慢慢改善姿勢了!
給小朋友的運動處方
建議使用遊戲的方式、融入生活,與大人不同的地方是:小朋友的肌力訓練著重在功能性,以及提升日常動作的參與度,例如:協助媽媽一起擦底板(如圖)、幫忙墊起腳尖把東西放回比較高的檯子上而不會失去穩定、跟同儕一起玩踢球不會跌倒等等,反而不是較為枯燥的仰臥起坐。
註:姆姆的年紀發展也不會需要到會仰臥起坐喔~大約國小一年級的肌肉力量才漸漸可以仰臥起坐
圖擷取自https://kknews.cc/comic/y3k54bn.html
*以下為給予2.5歲小朋友的運動處方,動作品質不會要求太高,家長可自行變化成有趣的遊戲。
1.倫敦鐵橋垮下來(靜態)/大熊爬(動態)/烏龜烏龜翹(動態進階)
2.單腳站在球球或不穩的東西上(靜態)/用腳套圈圈(動態)
3.玩123木頭人/跑步急停的遊戲
4.維持小飛機的姿勢
5.踮腳尖走路
6.在不穩的平面/軟墊上/或械型墊蹲站
8.投擲小球的活動:丟得越遠越好
9.反向小蜘蛛
跟媽媽衛教居家活動到一半,姆姆拉拉我的衣角,第一次主動跟我說話的他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小小聲略帶委屈的說:「老師,我不會縮肚肚…」這讓我很驚訝,兩歲半的姆姆竟然也非常在乎自己的站姿,不禁有點心疼年幼的他非常努力的想達成爸媽的期待,但也不知道該如何做到爸媽常提醒的“縮肚肚”的動作。
身為醫療人員,指出個案的需要加強的地方是我們的慣性,我們往往也會不小心忘記提醒家長也要看看孩子的優勢,有時候可能會為家長帶來更多的擔憂,這會讓治療師以及家長忘記站在孩子的角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為」而是「不能」,衛教的同時更要支持家長跟孩子,讓兒童物理治療師當起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橋樑,讓他們能理解彼此,找到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幾個重點:
- 肌肉低張的寶寶要注意動作發展是否都有跟上,若沒有跟上需要做物理治療,若動作發展都有跟上,不用太擔心,只要維持居家運動,持續觀察即可。
- 隨著年級增長,因為要學習的動作技巧難度會提升,密切注意跟同齡在動作品質上的差別,若有出現平衡不佳或是不協調的情況,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的評估。
- 肌肉低張的寶寶還是可以藉由運動培養良好的肌肉力量。
- 每個年齡有適合其發展年齡的運動處方,提早發現兒童動作問題,建議尋求兒童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預防勝於治療。
- 將生活融入運動,家人一起進行效果最好,多多以鼓勵的方式增加運動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