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孩子的核心肌群怎麼練?:凸肚肚的姆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兒童物理治療運動篇:全家一起動起來

爸爸媽媽帶著兩歲半的姆姆一起來諮詢門診,姆姆媽問:「姆姆兩歲半了,但是走路的時候肚子都會凸肚肚,在學校只有他會這樣走路,這是不正常的嗎?是不是人家說的骨盆前傾?需要怎麼治療?」

姆姆站在媽媽身旁,姿勢確實和媽媽描述的一樣,小肚子凸凸的,難怪媽媽急著想找出姆姆的問題,可是仔細看媽媽的站姿,媽媽也是呈現骨盆前傾、雙膝往後過度伸直的狀態,而旁邊怯生生的姆姆站姿,就跟媽媽的姿勢一模一樣,彷彿是媽媽的縮小版一樣!

於是我好奇的跟媽媽討論了一下媽媽自己的問題,媽媽才想到前陣子因為下背痛去做過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告訴媽媽這個問題是骨盆前傾引起的,所以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樣的站姿不只是媽媽自己,連小姆姆也有!

骨盆前傾是什麼?小孩姿勢不良會有什麼影響?

骨盆前傾為骨盆往前旋轉,造成腰椎曲度過大,骨盆前後連接的肌群失衡(髖屈肌、豎脊肌緊繃,腹肌、臀肌無力),且這個姿勢不利核心肌群用力。

以大人來說,就很容易會造成下背痛。而對孩子來說,骨盆前傾也會造成姿勢的不良。

而這類骨盆前傾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幾個原因,少部分可能是先天因素(如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肌肉骨骼本身的疾患等),而大部分的孩子,就像姆姆一樣,是肌肉張力低造成的。

圖改編自https://skillsforaction.com/core-strength-stability-children

圖改編自https://skillsforaction.com/core-strength-stability-children

肌肉張力低會使軀幹肌肉難以維持良好的坐姿、站姿,以及會影響身體的穩定性,解決凸肚肚站姿的方法就是強化腹肌、臀肌跟核心肌群,即早改善姿勢,可以避免未來可能會產生的肌肉骨骼傷害。

我的孩子是肌肉張力低嗎?

肌肉低張的寶寶會展現俗稱的「可以坐就不要站,可以躺就不想坐」,並且不太愛動,時常看起來有氣無力、懶洋洋,姿態上看起來彎腰駝背。

以下幾點都可能是肌肉低張的特徵:

  1. 身體穩定性不佳:走路、跑起步來比較慢、容易跌倒;跟同齡比起來,無法連續跳躍或是單腳站不穩。
  2. 關節活動度過大:容易呈現肘關節外翻、膝關節過度伸直以及髖關節(容易呈現W坐姿)較容易脫臼。
  3. 扁平足:足踝較容易變形、足弓扁平。
  4. 口腔動作問題:臉部外觀可能會有下巴後縮、雙脣閉合不好,嬰幼兒時期也會有吸吮力氣弱、餵食困難或咀嚼有困難,造成副食品吃得不好,容易演變成挑食、含飯的行為,另外還會有年紀已經大於一歲但口水還是很多,尤其放鬆的時候更是流個不停的現象。
  5. 發展較慢:由於肌肉張力低,嬰幼兒時期,清醒時常會呈現大字型的躺姿(如圖)因此要抵抗地心引力做出抗阻力的活動就格外費力,動作學習上會比較慢,因此粗大動作的發展(大致上是三個月翻身、七坐、八爬、十個月扶站、一歲走路)上容易比同齡慢。


低張嬰兒容易呈現的姿勢 (圖擷取自https://www.emaze.com/@AIOWIZOF)

低張嬰兒容易呈現的姿勢 (圖擷取自https://www.emaze.com/@AIOWIZOF)

*但有許多孩子可能符合其中的一兩項,可能只是習慣問題,不必然是肌張力低,可以給兒科醫師或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

經過動作發展評估之後,還好姆姆的動作發展在正常的範圍,只需要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提升身體的穩定性,就可以慢慢改善姿勢了!

給小朋友的運動處方

建議使用遊戲的方式、融入生活,與大人不同的地方是:小朋友的肌力訓練著重在功能性,以及提升日常動作的參與度,例如:協助媽媽一起擦底板(如圖)、幫忙墊起腳尖把東西放回比較高的檯子上而不會失去穩定、跟同儕一起玩踢球不會跌倒等等,反而不是較為枯燥的仰臥起坐。

註:姆姆的年紀發展也不會需要到會仰臥起坐喔~大約國小一年級的肌肉力量才漸漸可以仰臥起坐

圖擷取自https://kknews.cc/comic/y3k54bn.html

圖擷取自https://kknews.cc/comic/y3k54bn.html

  • 運動融入生活並用遊戲的方式進行

*以下為給予2.5歲小朋友的運動處方,動作品質不會要求太高,家長可自行變化成有趣的遊戲。

1.倫敦鐵橋垮下來(靜態)/大熊爬(動態)/烏龜烏龜翹(動態進階)

倫敦鐵橋垮下來(靜態)

倫敦鐵橋垮下來(靜態)

大熊爬(動態)

大熊爬(動態)

烏龜烏龜俏(下肢起來)

烏龜烏龜俏(下肢起來)

烏龜烏龜俏(上肢起來)

烏龜烏龜俏(上肢起來)

2.單腳站在球球或不穩的東西上(靜態)/用腳套圈圈(動態)

靜態

靜態


動態

動態

3.玩123木頭人/跑步急停的遊戲

指令:跑~~!停!

指令:跑~~!停!

4.維持小飛機的姿勢

視能力停留秒數5~10秒

視能力停留秒數5~10秒

5.踮腳尖走路

raw-image

6.在不穩的平面/軟墊上/或械型墊蹲站

raw-image
raw-image

8.投擲小球的活動:丟得越遠越好

肩上丟球

肩上丟球

肩下拋球

肩下拋球

9.反向小蜘蛛

raw-image


跟媽媽衛教居家活動到一半,姆姆拉拉我的衣角,第一次主動跟我說話的他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小小聲略帶委屈的說:「老師,我不會縮肚肚…」這讓我很驚訝,兩歲半的姆姆竟然也非常在乎自己的站姿,不禁有點心疼年幼的他非常努力的想達成爸媽的期待,但也不知道該如何做到爸媽常提醒的“縮肚肚”的動作。

身為醫療人員,指出個案的需要加強的地方是我們的慣性,我們往往也會不小心忘記提醒家長也要看看孩子的優勢,有時候可能會為家長帶來更多的擔憂,這會讓治療師以及家長忘記站在孩子的角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為」而是「不能」,衛教的同時更要支持家長跟孩子,讓兒童物理治療師當起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橋樑,讓他們能理解彼此,找到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幾個重點:

  1. 肌肉低張的寶寶要注意動作發展是否都有跟上,若沒有跟上需要做物理治療,若動作發展都有跟上,不用太擔心,只要維持居家運動,持續觀察即可。
  2. 隨著年級增長,因為要學習的動作技巧難度會提升,密切注意跟同齡在動作品質上的差別,若有出現平衡不佳或是不協調的情況,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的評估。
  3. 肌肉低張的寶寶還是可以藉由運動培養良好的肌肉力量。
  4. 每個年齡有適合其發展年齡的運動處方,提早發現兒童動作問題,建議尋求兒童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預防勝於治療。
  5. 將生活融入運動,家人一起進行效果最好,多多以鼓勵的方式增加運動動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長知識了
avatar-img
小圓物理治療師的沙龍
12會員
10內容數
2024/08/29
#before 衡從一歲多上課總是要哭一整堂課,現在兩歲仍然敏感、不喜歡被觸碰,還有對下墜感極度討厭,自己坐不穩站不穩的時候都會哭,治療的時候總時反抗到撞頭、後拱,哭到有時候難以介入,雙腳都有張力(左腳比較強),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踮腳踮得更誇張,每次要讓他踩平都是在打場硬仗。 #
Thumbnail
2024/08/29
#before 衡從一歲多上課總是要哭一整堂課,現在兩歲仍然敏感、不喜歡被觸碰,還有對下墜感極度討厭,自己坐不穩站不穩的時候都會哭,治療的時候總時反抗到撞頭、後拱,哭到有時候難以介入,雙腳都有張力(左腳比較強),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踮腳踮得更誇張,每次要讓他踩平都是在打場硬仗。 #
Thumbnail
2023/09/05
二寶媽K🌸第一胎大寶也是親餵,對於親餵的姿勢以及寶寶如何含乳才正確早就非常熟悉,但這次二寶出生以後親餵發現寶寶含乳的方式不正確,親餵完乳頭上都會有一條壓痕,形狀變得扁扁的,怎麼調整姿勢都無法減輕乳頭頭痛跟破皮的問題(#親餵完乳頭形狀前後應該一樣) - - - - - - - - -
Thumbnail
2023/09/05
二寶媽K🌸第一胎大寶也是親餵,對於親餵的姿勢以及寶寶如何含乳才正確早就非常熟悉,但這次二寶出生以後親餵發現寶寶含乳的方式不正確,親餵完乳頭上都會有一條壓痕,形狀變得扁扁的,怎麼調整姿勢都無法減輕乳頭頭痛跟破皮的問題(#親餵完乳頭形狀前後應該一樣) - - - - - - - - -
Thumbnail
2023/05/31
身高除了會受到基因、睡眠、營養的影響,另外運動也會幫助長高喔! 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幫助長高? 要怎麼運動才能有效果呢? 在這些圖裡面找找答案吧! 但是除了這些運動長高高的知識以外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培養運動習慣! 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爸爸媽媽以身作則 帶領小朋友一起運動 會讓小朋友更有運動動機!
Thumbnail
2023/05/31
身高除了會受到基因、睡眠、營養的影響,另外運動也會幫助長高喔! 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幫助長高? 要怎麼運動才能有效果呢? 在這些圖裡面找找答案吧! 但是除了這些運動長高高的知識以外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培養運動習慣! 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爸爸媽媽以身作則 帶領小朋友一起運動 會讓小朋友更有運動動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重心偏移的骨盆前傾,大概是每個新手媽媽們,在生完孩子後,最常遇到的狀況,由於需要長時間抱小孩、照顧嬰兒,所以腹部重量增加,腹肌力量不足,難以支撐前移的身體重量,久而久之,導致身體重心前移,骨盆前傾,引發腰痠腰痛的症狀。 這天,我們媽咪好友,終於抽出時間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由於她的肌筋膜十分緊繃,
Thumbnail
重心偏移的骨盆前傾,大概是每個新手媽媽們,在生完孩子後,最常遇到的狀況,由於需要長時間抱小孩、照顧嬰兒,所以腹部重量增加,腹肌力量不足,難以支撐前移的身體重量,久而久之,導致身體重心前移,骨盆前傾,引發腰痠腰痛的症狀。 這天,我們媽咪好友,終於抽出時間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由於她的肌筋膜十分緊繃,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女人在一起,最大宗的話題就是如何減重,就算是已經符合標準身材的人還是會嫌自己太胖!在我身邊就有一位學員體重已經低於標準,羨煞了多少人,還是嫌自己肚子太大,總是說自己的肚圍超越胸圍。我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她的問題不在於體脂肪,而是姿勢的問題。
Thumbnail
女人在一起,最大宗的話題就是如何減重,就算是已經符合標準身材的人還是會嫌自己太胖!在我身邊就有一位學員體重已經低於標準,羨煞了多少人,還是嫌自己肚子太大,總是說自己的肚圍超越胸圍。我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她的問題不在於體脂肪,而是姿勢的問題。
Thumbnail
為什麼單腳動作這麼重要,因為在日常動作中,單腳動作模式比雙腳動作模式更常出現,就是走路!你會上下樓梯,走路逛街,騎腳踏車,跑步等等,你會說我平常做這些動作都沒有不平衡的問題呀?
Thumbnail
為什麼單腳動作這麼重要,因為在日常動作中,單腳動作模式比雙腳動作模式更常出現,就是走路!你會上下樓梯,走路逛街,騎腳踏車,跑步等等,你會說我平常做這些動作都沒有不平衡的問題呀?
Thumbnail
兒童物理治療運動篇:全家一起動起來 爸爸媽媽帶著兩歲半的姆姆一起來諮詢門診,姆姆媽問:「姆姆兩歲半了,但是走路的時候肚子都會凸肚肚,在學校只有他會這樣走路,這是不正常的嗎?是不是人家說的骨盆前傾?需要怎麼治療?」 骨盆前傾是什麼?小孩姿勢不良會有什麼影響? 我的孩子是肌肉張力低嗎? 5.踮腳尖走路
Thumbnail
兒童物理治療運動篇:全家一起動起來 爸爸媽媽帶著兩歲半的姆姆一起來諮詢門診,姆姆媽問:「姆姆兩歲半了,但是走路的時候肚子都會凸肚肚,在學校只有他會這樣走路,這是不正常的嗎?是不是人家說的骨盆前傾?需要怎麼治療?」 骨盆前傾是什麼?小孩姿勢不良會有什麼影響? 我的孩子是肌肉張力低嗎? 5.踮腳尖走路
Thumbnail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懶人包 #我的孩子走路像鴨子? #孩子出生後兩腳不等長 開始前先按下↑❤️ 及↗收藏喔 如果喜歡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來認識什麼是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吧 我是 謝宜哲物理治療師| 阿哲a物理治療筆記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一個❤️,也歡迎追蹤我的ig及FB ig: FB:
Thumbnail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懶人包 #我的孩子走路像鴨子? #孩子出生後兩腳不等長 開始前先按下↑❤️ 及↗收藏喔 如果喜歡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來認識什麼是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吧 我是 謝宜哲物理治療師| 阿哲a物理治療筆記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一個❤️,也歡迎追蹤我的ig及FB ig: FB:
Thumbnail
你有傲人的翹臀嗎?但同時是不是還有小腹突出或駝背的困擾呢?你要小心你的翹臀可能是「骨盆前傾」的問題喔!讓HiBody物理治療師教你一個動作,自我檢測是否有骨盆前傾的風險。
Thumbnail
你有傲人的翹臀嗎?但同時是不是還有小腹突出或駝背的困擾呢?你要小心你的翹臀可能是「骨盆前傾」的問題喔!讓HiBody物理治療師教你一個動作,自我檢測是否有骨盆前傾的風險。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脊椎從側面看其實不是直的: 從最早在媽媽肚子裡到最後死去,一直都「凹凸有致」! 在醫學界對成人脊椎有一套標準骨骼模型,告訴你脊椎應該長甚麼樣子: 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尾椎後凸。 就是你腦海中那波浪般的模糊印象,但這可不是脊椎一開始的樣子! 然而, 📷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脊椎從側面看其實不是直的: 從最早在媽媽肚子裡到最後死去,一直都「凹凸有致」! 在醫學界對成人脊椎有一套標準骨骼模型,告訴你脊椎應該長甚麼樣子: 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尾椎後凸。 就是你腦海中那波浪般的模糊印象,但這可不是脊椎一開始的樣子! 然而, 📷
Thumbnail
每當治療結束後,我總會教患者幾個動作作為回家功課,同時也要跟他們叮嚀生活上的小細節,例如站怎麼站、坐怎麼坐、怎麼從床上起身、怎麼從坐到站等。每當說完之後,患者總會說:「老師~為什麼以前都沒人教我們這些?這應該從小時候就教阿!」我總會笑著說:「如果是當時候的你,真的會聽嗎?」
Thumbnail
每當治療結束後,我總會教患者幾個動作作為回家功課,同時也要跟他們叮嚀生活上的小細節,例如站怎麼站、坐怎麼坐、怎麼從床上起身、怎麼從坐到站等。每當說完之後,患者總會說:「老師~為什麼以前都沒人教我們這些?這應該從小時候就教阿!」我總會笑著說:「如果是當時候的你,真的會聽嗎?」
Thumbnail
都市長大的孩子日常生活充滿了各式靜態的坐姿活動,常常會有腹部、背部肌肉力量不夠導致的姿勢不良,甚至像我遇到的這個孩子,已經出現「脊椎側彎」的變化。
Thumbnail
都市長大的孩子日常生活充滿了各式靜態的坐姿活動,常常會有腹部、背部肌肉力量不夠導致的姿勢不良,甚至像我遇到的這個孩子,已經出現「脊椎側彎」的變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