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腳動作不穩定,先確認骨盆能穩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單腳動作這麼重要,因為在日常動作中,單腳動作模式比雙腳動作模式更常出現,就是走路!你會上下樓梯,走路逛街,騎腳踏車,跑步等等,你會說我平常做這些動作都沒有不平衡的問題呀?那是因為走路這個動作,即使有一隻腳不穩定,還是可以很快地把重心過渡到另一隻腳上,看似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看得懂的人,就會覺得你走路類似一跛一跛的,兩隻腳沒有輪流接受相同的體重移動,會有一隻腳比較重,一隻腳比較輕的感覺

每個人平衡身體的方式的不太一樣,有人習慣腳趾抓地很用力,有人會屁股夾很緊而有些人甚至連單腳站立十秒鐘的能力都沒有,單腳站立十秒鐘測試是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習慣用什麼策略來穩定身體,如果要拆解問題,我今天會把重點放在骨盆和髖關節的穩定

如果骨盆與髖關節能夠穩定,有時候腳踝的問題自然能得到改善,如果沒有改善,我會回頭再看看足踝是否有問題,甚至往上看到軀幹、核心這一部分,所以今天會教大家,從人類動作發展學,躺、趴、跪、站(單腳站),前三個部分,循序漸進讓你知道,你的身體有哪個環節是需要練習的

  1. 橋式:骨盆旋轉控制以及交替抬腳(躺)

2. 鳥狗:骨盆穩定是否偏移或旋轉(趴)

3. 半跪姿穩定:脊椎直立,支撐面積變小(跪)
如需指導,請私訊阿茗IG,歡迎在下方功能抖內

工商一波
第一手資訊都在官方LINE:@250dgdbl
連結:https://lin.ee/bisETr3
IG:@Coach_ming_teach
一對一教學招生中,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
可單次付費上課,不需多堂課
請至官方LINE填寫表單,謝謝
阿茗line官方帳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茗師從呼吸治療師轉職健身教練七年的時間,累積許多一對一教學經驗,想傳承這些經驗給一般大眾,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希望是越練越健康,而不是越練身體越不舒服或著緊、卡卡的,這其中包含一些運動的思維、想法,還有動作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可以幫助到什麼,讓身體自在的動,才是真正的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全面性的運動計畫,如果要與健康息息相關,那就包含: 心肺適能 肌肉耐力與力量 柔軟度 身體組成 神經反射練習 對於一般大眾,前三者是最推薦的
重心轉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就是走路,每跨出去一隻腳,重心就會轉移過去支撐身體的重量,再繼續過渡到下一隻腳,但是在運動健身裡面的單腳續練常常需要維持只用一隻腳支撐身體直到完成動作,例如:單腳硬舉、手槍蹲、滑冰者蹲等,當我們單腳站著保持不動的時候都有問題了,怎能完成後續的動作?
參考資料:ACSM’s Resources for the personal trainer 6e 不得不說我的客戶有八至九成的運動目標一開始都是以身材為導向來找我,但是這邊要提醒一下,體態的好看與否(肌肉大不大、屁股翹不翹、線條明不明顯)根本無關於健康這件事,雖然好的身材是人人都想要的
當教練一段時間,觀察力也會變得提高許多,因為上課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只有數數字而是一直持續的觀察動作(難怪教練數學不好,沒辦法一心二用),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會希望學生不是只是做出我要完成的動作次數,而是去感覺身體的每一個細節,畢竟牽一髮動全身,一有個動作改變,可能後面的動作就開始走樣了
設計課表幾乎是所有教練一定要學會的事,甚至學生也會想知道教練如何安排課表,但是個體化差異,身體能力、傷病史、運動目標皆不同,不會每個人的課表都是一樣 但是設計課表的目的主要:有助於預防多種運動功能會退化的疾病,例如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腰痛),還有助於改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
最近上課的都遇到幾位學生,臥推會槓鈴一高一低的問題,也會有肩膀前側不舒服的現象,最常發現有問題的肌肉:前三角、二頭肌、胸大小肌、闊背肌,這些都是可以經常放鬆的地方
一個全面性的運動計畫,如果要與健康息息相關,那就包含: 心肺適能 肌肉耐力與力量 柔軟度 身體組成 神經反射練習 對於一般大眾,前三者是最推薦的
重心轉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就是走路,每跨出去一隻腳,重心就會轉移過去支撐身體的重量,再繼續過渡到下一隻腳,但是在運動健身裡面的單腳續練常常需要維持只用一隻腳支撐身體直到完成動作,例如:單腳硬舉、手槍蹲、滑冰者蹲等,當我們單腳站著保持不動的時候都有問題了,怎能完成後續的動作?
參考資料:ACSM’s Resources for the personal trainer 6e 不得不說我的客戶有八至九成的運動目標一開始都是以身材為導向來找我,但是這邊要提醒一下,體態的好看與否(肌肉大不大、屁股翹不翹、線條明不明顯)根本無關於健康這件事,雖然好的身材是人人都想要的
當教練一段時間,觀察力也會變得提高許多,因為上課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只有數數字而是一直持續的觀察動作(難怪教練數學不好,沒辦法一心二用),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會希望學生不是只是做出我要完成的動作次數,而是去感覺身體的每一個細節,畢竟牽一髮動全身,一有個動作改變,可能後面的動作就開始走樣了
設計課表幾乎是所有教練一定要學會的事,甚至學生也會想知道教練如何安排課表,但是個體化差異,身體能力、傷病史、運動目標皆不同,不會每個人的課表都是一樣 但是設計課表的目的主要:有助於預防多種運動功能會退化的疾病,例如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腰痛),還有助於改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
最近上課的都遇到幾位學生,臥推會槓鈴一高一低的問題,也會有肩膀前側不舒服的現象,最常發現有問題的肌肉:前三角、二頭肌、胸大小肌、闊背肌,這些都是可以經常放鬆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你會好好站著嗎? 每次在幫朋友紀錄重建前的照片時,我們總是發現大部分的朋友,都無法好好的站好,大多是因為身體重心習慣偏向某一側,或因為平常的坐姿站姿不良,導致身體開始傾斜不平衡。這位平日在冷氣房上班的朋友,有一些脊椎側彎的狀況,所以,坐著時,她習慣翹二郎腿,站著時,也總是37步重心偏在其中一側,時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午後,去學校做了新生健檢,醫生摸了兩遍我的背,說它有點凸又有點歪,又叫我做青蛙蹲,我蹲得很好、很穩。他說走路不會痛的話,就沒事。於是我有點凸又有點歪地走到喫菸區坐了很久,想藉著鐵椅椅背,把突出的地方壓平。走路是不痛的,但我時常有跌倒的預感。兩膝總像會突然消失、中空地那樣浮懸,而我就此撲地,再也起不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要訣 從馬步轉換成獨立式,將重心移至其中一隻腳,另一隻腳抬高,一手上一手下 上手護頭,拳頭45度角,拳面向內;下手擊打大腿中斷 整體手臂宛若成S型,上下手拉稱 上腳膝蓋抬高,夾緊膝窩,想像往身體拉 腳底板往下壓,護住下腳膝蓋,想像踩在膝蓋上 身軀微斜,協助不晃動 心得 擺脫身體形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你會好好站著嗎? 每次在幫朋友紀錄重建前的照片時,我們總是發現大部分的朋友,都無法好好的站好,大多是因為身體重心習慣偏向某一側,或因為平常的坐姿站姿不良,導致身體開始傾斜不平衡。這位平日在冷氣房上班的朋友,有一些脊椎側彎的狀況,所以,坐著時,她習慣翹二郎腿,站著時,也總是37步重心偏在其中一側,時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午後,去學校做了新生健檢,醫生摸了兩遍我的背,說它有點凸又有點歪,又叫我做青蛙蹲,我蹲得很好、很穩。他說走路不會痛的話,就沒事。於是我有點凸又有點歪地走到喫菸區坐了很久,想藉著鐵椅椅背,把突出的地方壓平。走路是不痛的,但我時常有跌倒的預感。兩膝總像會突然消失、中空地那樣浮懸,而我就此撲地,再也起不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要訣 從馬步轉換成獨立式,將重心移至其中一隻腳,另一隻腳抬高,一手上一手下 上手護頭,拳頭45度角,拳面向內;下手擊打大腿中斷 整體手臂宛若成S型,上下手拉稱 上腳膝蓋抬高,夾緊膝窩,想像往身體拉 腳底板往下壓,護住下腳膝蓋,想像踩在膝蓋上 身軀微斜,協助不晃動 心得 擺脫身體形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