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法師」是佛門出家人使用最廣的一種通稱,但也有基本的定義,才能區別於其它稱號。佛學辭典云:
通曉佛法又能引導眾生修行之人。……廣義之法師,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狹義則專指一般通曉經或律之行者,稱為經師或律師。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八載,佛菩薩及其大弟子等,皆知深妙之法,又知眾生根機之利鈍而為之演說,故稱大法師。關於法師之資格,……須具備下列條件:(一)法師十德,即:善知法義、能廣宣說、處眾無畏、無斷辯才、巧方便說、法隨法行、威儀具足、勇猛精進、身心無倦、成就忍力等十德。具足此十法,則能成就眾相圓滿。(二)行四法,即:(1)廣博多學,能持一切言詞章句。(2)善知世間、出世間諸法生滅之相。(3)得禪定智慧,於諸種經法中,能隨順而無諍。(4)不增不減如法而行,言行一致。……依法師之專長及其弘法之差異可分為受持、讀經、誦經、解說、書寫等五種,稱為五種法師。然後世則演成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說、誦、思修等十種法師。此外,我國稱道安、慧遠等學問德行高深者為法師,然對鳩摩羅什、玄奘等對翻譯經藏有卓然貢獻之大譯經師,則多稱三藏法師,以別於禪師、律師等稱呼。
[1]
這段對於「法師」的定義中,有廣有狹、有深有淺、有通有別,必須分層次來談。首先,是最通俗的用法:
(法師)在佛門是通稱,只要是以三藏之法自行化「他」的,都稱法師;……不分在家出家,也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稱的,這是共同的稱呼。
[2]
一般上講經說法的出家眾都通稱法師,因為代佛說法故,……現在一般人卻對於無論說法不說法的出家人都通為“法師”這是不正確的,這樣就是名不符實。
[3]
佛教的「法師」包括佛、菩薩、聖弟子、居士,只要能確實了知「法」,如法修持,則無論在家、出家身分皆可稱為「法師」,可說是「廣義的法師」。……「法師」就是以法為師的人,是教導他人修學「法」的老師。因此,身為現代的佛教法師,務必要熟悉經藏,並確實依法修練,以適應現代環境需求的方式弘法利生。
[4]
這是就其「以三藏之法自行化他」、「出家學佛,代佛說法」、「以法為師、確實了知、如法修持、教導他人」……而通稱為「法師」。也就是說,廣義的法師是一種通稱,只須在法義上所有了知與修持,而能講經說法以開導信眾,則在家、出家、或男或女(佛門四眾)皆可稱為法師。這或許是現代人對佛門出家眾最寬泛、最籠統的稱呼。但即便如此,要能於經律論的基本「法義」有部份的瞭解,且依之修持而有少許的體驗,並有相當的口才能為人講說、令人得益,也就是「通曉(基本)佛法又能引導眾生修行」,這樣有學有修有智有才的「法師」在當代佛門或已不多。至若求其「具十德、行四法」,這可是第九地菩薩的境界,應稱為「大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0/明法品第14云:
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無量法藏,次第具足得如來處;於無量剎修菩薩行,護持正法為大法師,守護攝持如來法藏,成就四辯,於大眾中演暢深法,身相端嚴,說法周備;於四辯才,具足無量巧妙方便,能得無盡諸智慧門,音聲殊妙,演一法言能悅一切,隨宜順導,令得開解,入智慧門。……佛子如是行,具足如來智,悉能分別說,諸佛甚深藏。若能如是說,法師中第一,等為諸群生,普雨甘露法。無極大慈悲,充滿十方界,悉能分別知,一切眾生心。已了眾生心,及諸餘心行,為彼說深法,無量無有數。(T09,n0278_p.0462,a10~c18)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6/十地品第22之4:
菩薩摩訶薩如是善知無礙智,安住第九地,名為得佛法藏;為大法師,……得如是等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隨方便說如是無量樂說差別門說法。(T09n0278_p0569b01~05)
這就是所謂「佛菩薩及其大弟子等,皆知深妙之法,又知眾生根機之利鈍而為之演說」。因為,九地
菩薩的智慧,能如實了知眾生心的雜染、清淨,及其原因;也能了知煩惱的種種相,如欲界、色界、無色界煩惱的差別,及眾生因為貪瞋癡慢疑入心之過失的相貌;也能了知善業、惡業、無記業的種種相,及凡聖之差別業相;也能了知眾生根器下、中、上的差別。九地
菩薩如此了知眾生及諸行之差別,為了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得解脫,他要怎麼說、怎麼作?九地
菩薩的一切行處,都以智隨行,善能演說聲聞乘法、獨覺乘法、
菩薩乘法、
如來地法,隨眾生根器、心性、欲求、受生、煩惱、隨眠、繫縛、業習的差別,而為之說法,令得信解,增智慧,於其相應的聲聞乘、獨覺乘、
菩薩乘中解脫。因此,九地
菩薩住於善慧地,說法教化,調伏攝受一切眾生,具足了各種善巧方便,能作一切眾生的大法師,也能守護
如來的法藏;能以無量巧智,發起四種無礙智(法、義、辭、樂說)之辯才,用
菩薩的言辭,演說諸法,讓眾生喜悅而得安隱。所以,
菩薩能於能於無量佛所聽聞
正法,於無量法得總持(陀羅尼)而不忘失,再以這樣的無量差別門,為眾生演說。九地
菩薩能究竟轉依真如心,發起了真如心的功德與力用,獲得無礙解慧,善能宣說
正法,以種種方便來利樂有情,守護法藏,所以稱為「善慧地」。
這個標準或許太高了,適用於九地菩薩以至成佛;但也可以是一個「三大無量數劫修學佛菩提道」,成為具格「大法師」的目標!在這之前,雖隨俗暫用「(小)法師」之通稱,則須自知「何德何能,代佛說法」而有慚愧心,因此發起大誓願、大勇猛,而有更嚴謹、更精勤、更長遠的自我要求,務必至少在最低標準上做到:凡有所說,必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如實而言,絕不為了博取世間的名利而故犯「未證言證、未得言得」的大妄語,或墮於「依文解義、離經一字」的言不及義。也就是說:既然身在佛門,穿如來依、吃如來食、說如來法,而頂戴頂戴「法師」之名,即應生恭敬心、慚愧心與精進心,務求名符於實,而無虛偽、無偏差,乃至無辜負、無失格。否則可能成為竊取佛教的資源(信眾的供養)以自利的獅子身上蟲。
法師Dhammācariya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能稱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的。還有較高的學位,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Suttācariya,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Vinayācariya,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Abhidhammāc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師Tipitakācariya,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如唐代玄奘、義淨都受到這個稱號。
[5]
回到佛法的基本面來看,既然稱為「法師」,就是以法為師,以法教人,重點在於「法」,那就要考察法的內容是否符合佛說,若是,則為真實法師。《雜阿含經》卷一26經:
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
如來所說『法師』。
能為人如實宣說「五陰」是虛妄不實,令人厭惡的,要遠離它,把它滅盡,歸於究竟寂靜,這樣的人,才是如來所說的法師。也就是說,已斷我見、斷思惑,也能教人如此否定五陰常住,令人遠離常見、我見的人,就是聲聞法中的法師;若能進而悟得自心真如而發起實相般若,也能為人傳授實相般若而演說佛菩提道正法的人,就是大乘法中的法師。而且,不限於出家人,若在家居士明心、見性,得無生法忍了,也能說法教人如此親證的,也可名為法師。說法之師,除了出家人,也有在家人,如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示現在家相而為四眾說法;又如童女迦葉率五百聲聞比丘遊行人間,淩行婆與趙州禪師相提並論,都是以在家身而宣講正法,令人修學的例子。這樣的法師、菩薩,所言所行都為了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