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出色的同時,別忘了保護好更珍貴的平凡

追求出色的同時,別忘了保護好更珍貴的平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硬要說的話,我學生時期算是某種程度的學霸,就是那種從來不看書也不複習,但每次考試都考前三名的那種王八蛋。(專指數學理化啦。我國文跟英文爛爆......)

然後呢,因為我看起來數學好像很厲害,所以就會有很多家長爸媽一直盧他們的小孩來請我教他們數學。

而許多悲劇就是在這樣子的情況下發生的......

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教......很多題目我一看就知道答案但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解釋,然後那些同學就被我越教越頭大。

同樣的狀況,大概就是我遇到英文不會的地方時,跑去找那位從小在美國長大英文好得嚇嚇叫的同學,問她為什麼這題是A不是B,她永遠只能回我:「因為這樣念起來比較順啊。」

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你遇到了一個覺得很頭痛的問題,跑去找班上的天才同學,然後他口沫橫飛地跟你解釋他的跳躍性思考,寫出答案,跟你說:「因為這樣這樣所以那樣樣,就是這樣,懂了吧?」

但你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臉上就是一副りしれ供さ小的表情。

被太厲害的人教往往只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更像個笨蛋而已.....

也許也是因為這樣子,很多政治人物在講話的時候我們心裡面也會覺得:你是把我當笨蛋嗎?

可能他們真的太聰明了所以我們才無法理解吧...(岔題了)

總之,因為我自己有這樣子的經驗,所以當我有不會的問題的時候,我通常就不會去找最聰明的那個,而是會去找一個感覺很認真但不一定那麼聰明的同學,因為他會跟我說他的想法,他遇到的困擾,然後他嘗試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時候,就算他沒有辦法真的給我完美的回答,在跟他的互動中,就能夠讓我們彼此釐清問題而找到答案。

對我來說,那些不那麼聰明的同學,反而是更好的老師,因為他講的話我聽得懂。而且,就算得不到解答,我至少可以知道,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困擾,我沒有那麼孤單。

我想講這些,是因為我覺得......我們這個社會長期以來都太小看平凡這個特質了。我們長期太過崇拜頂尖的人,同時也太過小看了平凡的人。

大家都只重視最頂尖最出色的人,然後想說讓這些最厲害的人來分享經驗,就可以讓所有人都變成最厲害,這個社會上的人們就會越變越好,越來越優秀。

覺得找家教找國立大學或是醫學系的

學音樂要找在歐洲念音樂的

學體育要找奧運國手來教就一定比較好

學英文更覺得一定要找母語人士來教才好(還要白的...)

就連政治,也只想找最聰明的最優秀的。

可是....最聰明、最優秀的真的就比較好嗎?

我真的覺得不一定......

對我來說,老師的價值,其實並不是來自於這位老師本身多麼優秀,而是要看這位老師能夠讓學生學到多少東西。比起一個非常聰明但講的東西學生都聽不懂的教授級老師,我覺得學生更需要一個願意用學生的語言說話的老師。

而想要觸動多數人,那麼平凡,就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

平凡從來就不該是個貶義詞。
很多時候,因為平凡,一個人才有辦法理解多數人們的想法,因為平凡,一個人才有辦法找到多數人都能夠達成的方案。


讓困難的知識有辦法被多數人理解,讓困難的事物有辦法被多數人操作,我覺得是當今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能力。然而,這樣子的能力,往往越優秀越出色的人就越難以做到。

出色的人可以讓社會看到前方的景色,然而,要真的帶著整個社會向前進,平凡是不可或缺的。

往往到了畢業季,學校總是喜歡找那些優秀的成功人士、教授和企業家來分享他們不凡的成功經驗,鼓勵學生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但我其實常常覺得,比起這些不凡的成功經驗,一些平凡的失敗經驗對學生可能幫助更大。

如果真的要對畢業生說些什麼的話,我想,我會想期許大家:在不斷追求出色的同時,別忘了保護好更珍貴的平凡。

raw-image



avatar-img
楊宗翰的沙龍
554會員
92內容數
如果你期待讓更多有趣的外國旅人到偏鄉去跟學生分享、互動;期待免費商店、共享糧倉及剩食餐廳在台灣各地出現;期待更多國內外用禮物經濟無條件地為人付出的傻瓜故事;或是期待看到我出國時,在世界各地拜訪學校跟組織的故事,歡迎支持這個你想看到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楊宗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努力的讓自己可以什麼事情都不做,而這往往要做非常多事情。 的確,讓自己「感受到被需要」是一個社會長期被忽視的人類需求,但是,在感受到被需要的同時,認真思考下一步,如何讓自己不再被需要,我覺得是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傷人極深的話,其實都很平凡,甚至根本就是某些人的口頭禪 而我覺得,讓大家多意識到這些平凡言語所造成的傷害是很重要的 因為,很多講這些話的人其實都沒有惡意 甚至,因為沒有惡意 反而傷人更深..... 比起髒話,有些平凡的言語反而更應該被禁止。
我們到底期待著怎麼樣的晚年? 是到處遊山玩水,四處旅遊的自由生活,還是舒適的退休生活,待在家裡面讓孩子或是看護照顧著? 如果是差一點的情形 是到處流浪打工,睡在大賣場停車場的露營車中,還是一個人獨居在家中,唯一期待的是偶爾會來拜訪的社工?
每個人在面臨人生中各式各樣的選擇時,常常都會遇到兩種選擇:「對不起別人」的選擇,跟「對不起自己」的選擇。 然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往往會選擇「對不起自己」的那個選擇,而且還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應該要選擇「對不起自己」。
"If this is a shit job, do it so the others will not have to do." 「如果這是一份爛工作,去把它解決掉,這樣其他人就不用處理這份爛工作了。」 這個標語寫在希臘難民飯店裡面的公共廁所,應該可以說是那一陣子最啟發我的一句話了吧。
「你認識他嗎?」醫生手指著我的鼻子問老爸。 「認識阿。」 「他是你的什麼人?」醫生繼續問。 「....他是我好朋友阿。」我老爸看著我,面帶微笑地回答
所以,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努力的讓自己可以什麼事情都不做,而這往往要做非常多事情。 的確,讓自己「感受到被需要」是一個社會長期被忽視的人類需求,但是,在感受到被需要的同時,認真思考下一步,如何讓自己不再被需要,我覺得是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傷人極深的話,其實都很平凡,甚至根本就是某些人的口頭禪 而我覺得,讓大家多意識到這些平凡言語所造成的傷害是很重要的 因為,很多講這些話的人其實都沒有惡意 甚至,因為沒有惡意 反而傷人更深..... 比起髒話,有些平凡的言語反而更應該被禁止。
我們到底期待著怎麼樣的晚年? 是到處遊山玩水,四處旅遊的自由生活,還是舒適的退休生活,待在家裡面讓孩子或是看護照顧著? 如果是差一點的情形 是到處流浪打工,睡在大賣場停車場的露營車中,還是一個人獨居在家中,唯一期待的是偶爾會來拜訪的社工?
每個人在面臨人生中各式各樣的選擇時,常常都會遇到兩種選擇:「對不起別人」的選擇,跟「對不起自己」的選擇。 然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往往會選擇「對不起自己」的那個選擇,而且還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應該要選擇「對不起自己」。
"If this is a shit job, do it so the others will not have to do." 「如果這是一份爛工作,去把它解決掉,這樣其他人就不用處理這份爛工作了。」 這個標語寫在希臘難民飯店裡面的公共廁所,應該可以說是那一陣子最啟發我的一句話了吧。
「你認識他嗎?」醫生手指著我的鼻子問老爸。 「認識阿。」 「他是你的什麼人?」醫生繼續問。 「....他是我好朋友阿。」我老爸看著我,面帶微笑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