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在教師單位的課堂上,
有一位老師分享:
在他的學生時期,他的老師曾說
「這個社會得以運轉,是由90%平凡人的努力撐起來的」
因此他覺得“平凡”就很好
他也不會想要成為“特別”的人。
現在,他也為人師表
他不會要求學生得表現得“特別”好
而是能夠允許和覺得孩子的“平凡”就已經很好。
我覺得難能可貴。
如果去咖啡店卻沒有人煮咖啡
去麵店買不到麵
沒有人願意收垃圾
沒有人願意在家當無給薪的全職媽媽照顧小孩
公車沒有人開
郵務窗口沒有人收件
...
平凡的事沒有人要做
大家都只想做特別的事、當特別的人
那社會的運轉就會出問題了
阿德勒說「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
一旦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很普通
就會想辦法讓自己變得“特別”:
特別好、或者特別差
若是特別差,就成為團體裡的問題人物;
就算是特別好,辛苦地追著:
好還要更好、永遠沒有“夠好”的黑洞標準
努力成為了人生勝利組,贏得了世俗定義的成功,
外在也許光鮮亮麗
實際上,內心是空虛無助還是心滿意足?
只有自己知道。
若能夠腳踏實地地做著看似普通的工作
能夠接納做真實的自己
那就是最滿足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