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為內在經驗而憂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要想著:「心已經都這麼寧靜了,
應該會有新的內在經驗出現才對,為什麼還遲遲未有任何變化?」
不要產生這樣的念頭。
沒有變化將隨它沒有變化,有所變化就隨它有所變化,
以最平常不過的心態,如如不動地持續下去。
一顆平常心,才得以修習法身法門。
meditation card 18
meditation card chinese TWN 18
meditation card chinese 18
不必为内在经验而忧心
不要想着:“心已经都这么宁静了,
应该会有新的内在经验出现才对,为什么还迟迟未有任何变化?”
不要产生这样的念头。
没有变化将随它没有变化,有所变化就随它有所变化,
以最平常不过的心态,如如不动地持续下去。
一颗平常心,才得以修习法身法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靜坐時切勿多疑,要讓自己就像是一個沒有頭腦的機器人那樣。 不要對內在經驗做任何分析、研究或判斷, 例如現在做到哪個程度了,等等之類的。 讓自己就像是個幼兒園的兒童一般, 儘管外在身體已經是個大人了,但內在心靈卻如同幼兒般的天真無邪。 幼兒不會有過多的知識包袱,只會照著話去做而已。
如果我們以「自我滿意」為出發點,便不會對修行靜坐感到厭倦。 進而從不生厭倦,進入輕鬆舒服的狀態, 並且不斷不斷地更加放鬆⋯⋯舒適⋯⋯。
練習靜心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或心急著要馬上有成果。 對於所見到內在的畫面,也不要去過度凝視或緊盯不放。 不要過度強調要有內在的畫面,強迫自己一定要看到什麼。 無論能見到什麼,都先感到心滿意足。 用輕鬆平常的狀態持續地看著就好。 就好像是看著花草樹木、望著遠山,或是欣賞風景那般。
即使對自己今天練習靜心的過程,只有五分鐘感到滿意。 我們明天也要再重新開始,不斷練習, 無論明天比今天做得好,做得不好,都無所謂。 就算歷經艱辛,也要不為所動地持續練習,此乃累積成波羅蜜的由來。 我們每次修行的分分秒秒,都在不斷產生功德, 身口意也在不斷淨化中,愈益清淨無瑕。
練習靜心了,就要感到喜悅。 至少初步的喜悅是:沒有任何思考所帶來的輕鬆舒服、寬廣開闊。 直到我們到達一個自己能夠確認的點,說: 對!就是這裡。 這就是真正的法喜湧現。
昨天靜心到50%的程度了,今天也再重新來過,繼續練習靜心。 如果也只能靜心到50%的程度,也先接受下來, 把到達這個50%的靜心程度練到純熟。 當我們不焦急一定要趕快到達100%,甚至超過100%的程度, 這樣的話,便會自然而然地不斷進步。
靜坐時切勿多疑,要讓自己就像是一個沒有頭腦的機器人那樣。 不要對內在經驗做任何分析、研究或判斷, 例如現在做到哪個程度了,等等之類的。 讓自己就像是個幼兒園的兒童一般, 儘管外在身體已經是個大人了,但內在心靈卻如同幼兒般的天真無邪。 幼兒不會有過多的知識包袱,只會照著話去做而已。
如果我們以「自我滿意」為出發點,便不會對修行靜坐感到厭倦。 進而從不生厭倦,進入輕鬆舒服的狀態, 並且不斷不斷地更加放鬆⋯⋯舒適⋯⋯。
練習靜心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或心急著要馬上有成果。 對於所見到內在的畫面,也不要去過度凝視或緊盯不放。 不要過度強調要有內在的畫面,強迫自己一定要看到什麼。 無論能見到什麼,都先感到心滿意足。 用輕鬆平常的狀態持續地看著就好。 就好像是看著花草樹木、望著遠山,或是欣賞風景那般。
即使對自己今天練習靜心的過程,只有五分鐘感到滿意。 我們明天也要再重新開始,不斷練習, 無論明天比今天做得好,做得不好,都無所謂。 就算歷經艱辛,也要不為所動地持續練習,此乃累積成波羅蜜的由來。 我們每次修行的分分秒秒,都在不斷產生功德, 身口意也在不斷淨化中,愈益清淨無瑕。
練習靜心了,就要感到喜悅。 至少初步的喜悅是:沒有任何思考所帶來的輕鬆舒服、寬廣開闊。 直到我們到達一個自己能夠確認的點,說: 對!就是這裡。 這就是真正的法喜湧現。
昨天靜心到50%的程度了,今天也再重新來過,繼續練習靜心。 如果也只能靜心到50%的程度,也先接受下來, 把到達這個50%的靜心程度練到純熟。 當我們不焦急一定要趕快到達100%,甚至超過100%的程度, 這樣的話,便會自然而然地不斷進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嚮往美好與幸福,徘斥噩運與不幸,所以花很多精力追求幸福,也花很多精神避免不幸。其實幸福與不幸哪能任由我們隨意二選一,只有用平淡的心去面對生活,認真了解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財來財去,時增時減,最後歸零,能有這樣的體認,就不在乎失去或得到,因為沒有得失心,不會患得患失,用清淨心趨吉避凶。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Thumbnail
人生就是“兵來將檔,水來土淹” 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況採取對應措施 亂了方寸,產生的只有焦慮 對當下一點用處都沒有 平靜的心,我總是相信冷靜生智慧 所有的事情總會有對策與方案 正面能量與樂觀心態總會引領帶我去對的方向 因為所有的“有福氣”全部原自於…… 你怎麼讓自己心安,善待自己的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嚮往美好與幸福,徘斥噩運與不幸,所以花很多精力追求幸福,也花很多精神避免不幸。其實幸福與不幸哪能任由我們隨意二選一,只有用平淡的心去面對生活,認真了解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財來財去,時增時減,最後歸零,能有這樣的體認,就不在乎失去或得到,因為沒有得失心,不會患得患失,用清淨心趨吉避凶。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Thumbnail
人生就是“兵來將檔,水來土淹” 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況採取對應措施 亂了方寸,產生的只有焦慮 對當下一點用處都沒有 平靜的心,我總是相信冷靜生智慧 所有的事情總會有對策與方案 正面能量與樂觀心態總會引領帶我去對的方向 因為所有的“有福氣”全部原自於…… 你怎麼讓自己心安,善待自己的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