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如今也實施了幾年了,但對於108課綱的爭議卻一直存在。
當108課綱不斷強調多元學習、素養教育以及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依然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好好學習,自然會有好的未來」,「現在辛苦一點,將來就能輕鬆一點」,似乎「考試成績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想法依然是教育體制的核心。家長與社會也依然期待教師把重心放在學術成績上。
難道是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接受108課綱的概念?
又或者是否代表108課綱失敗了呢?
最常聽到108課綱的說法大致上也是:立意良好,但實行困難!
隨著108課綱的推出,教育上不斷強調多元學習、整合性課程,以及學生主體性,課綱刪去了必修內容,加入了自主學習,告訴學生要發展自己的興趣,並把自己興趣的探索寫入「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檔案也成為進入大學的標準之一。
而從教學到考試都不斷強調的「素養教育」或者「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式,對於素養的解釋,也總繞不開「孩子自行面對、解決生活中各式不同情境困難的能力」,連負責入學測驗的大考中心、技測中心、會考等單位不得不研究「素養考題」!似乎整個教育都迎來了新的轉機,但現實的情況又如何呢?
但教育終究有他應該面對的現實,社會上的地位和畢業後能領到的薪水也往往與學歷掛鉤,而學歷的高低又與學生的成績密不可分。教育想改變,家長、學生乃至教師也因此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足夠明確的引導及配套措施,那學生勢必會感到迷惘,家長也會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學校教師身上,就算教師可能理解新課綱的目標理念,但家長唯一能夠作為衡量標準的,也就是學生每次的段考了。
到最後,教師們也不得不告訴學生:
「跨學科的學習很重要,自主學習和多元學習也很好,但現在先把分數考好吧!」
但當然也不是說當美好願景遇上難以抵抗的現實,就無計可施,但究竟新課綱要如何和一個依然依賴傳統信念的教育系統之間找到平衡呢。
不管好走的路還是不好走的路,想要到達一個目的地,終歸需要路標,如果把路標都拔掉,然後告訴用路人:你們需要走自己的路!
問題一:除了閱讀,上課與考試依然是分科進行
108課綱希望學生學會將各科的知識內容融會貫通,但學校中依然是分科上課,考試也依然是分科考試,就算大考中心因應108課綱,設計出了「素養考題」,但依然屬於分科測驗,除了越來越長的題目,讓學生不管考什麼都需要「快速閱讀」的能力之外,學生依然是只需要顧好單科的能力,即可在考試中獲取高分。
問題二:最後還是比成績?
現在大學入學方式,除了傳統的考試分發入學之外,還包含特色招生、繁星計畫、申請入學,但這些入學方式,除了要求「學習歷程檔案」之外,大多依然要求學測成績,也因此學測成績出爐之後,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落點分析」,更慘的是,如果學測考差了,那花三年時間準備的資料不就都白費了?
問題三:學習歷程檔案到底給誰看的?
「學習歷程檔案」更被認為是新版的「備審資料」,從原本只有少數人需要煩惱怎麼準備的東西,變成幾乎大多數人都要準備的東西,而且還不能最後一刻再來準備,畢竟能高一就決定自己絕對不會想要用申請的方式入學的學生又有多少?
就算是小店家要賣點生活日用品,都會考量自己的目標顧客(TA)是誰,不符合目標客戶需求的東西就可以放掉不管,但當學生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時候,卻被要求要要參加課外活動,製作課外作業等等大學端教授「可能」想要看的東西。
一方面要求學生顧及高中職教師要的段考成績,一方面還要學生預測自己未來教授會想看到什麼樣的內容,不就是蠟燭兩頭燒,可能還需要會點占卜術,曾經就有媒體做過調查,有8成的學生不知道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未來教授們想看的東西。
首先,既然是教育理念、學校辦學制度與考試制差異的問題,那教育體制就需要提供更明確的指引,幫助家長、學生與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道路上找到方向。
舉例來說,既然要求使用跨科目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是否有可能讓學校的課程不再以科目分呢?考科是否也有可能不再以科目分科呢?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具備跨科目的綜合能力、批判思考等等綜合性的能力,大家能不能接受取消大考,讓大學直接列出他們現在所面臨到的問題,讓所有想要來念這個科系的學生來說說如果是他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舉例來說,教育系的就問問他們想要怎麼推行雙語教育?農業系的,就問問想怎麼解決某某農作物老是種不好的問題?
而這樣的評量方式甚至可以延伸到學習歷程檔案,因為大學端公開了他們希望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那高中職的教師們也可以模仿這些問題,安排一些類似的作業,讓學生可以發揮自己想法與特色,學生也不用猜大學教授到底想要看什麼資訊,因為大學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想要能夠解決什麼樣問題的學生,那他們大可直接拿來當成自己作業的題目就好了。
考試的內容或形式有改變,都會影響到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就像以前純紙筆考試的托福,他的考題是單字文法考試的標竿,早期許多英語學習教科書也會用「托福題」來讓學習者練習。但後來托福改成ibt,不但題型改了,還多了整合性題目,強調聽說讀寫的整合應用,這時候就多了很多的練習試題,去年托福取消寫作測驗中的主題寫作,也是一瞬間所有的教材也跟著改變了。
而且重新設計考試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算已經有其他類似的考試做參考,但一個考試要在地化,也一定會有所調整,更別說如此顛覆性的改變,也一定會導致家長、學生、教師,高中、大學等等各方的反對。
108課綱的實施,是對台灣教改的一次大膽嘗試,推動創新的教育理念也一定會遇到阻礙,也需要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家長、學生、教師的角色也都有可能因此改變,對教育的態度的轉變也需要時間與努力,也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支持。
如果是問我個人的意見的話,我還樂見也認同108課綱想要達成目的與精神,也很開心看到現在有許多團體或社群也都在傳達108課綱的精神,共同研究如何將108課綱的精神實踐出來,但有些矛盾要解決,仍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長期的教育改革才能逐步完成。
我是Yawen,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整理自己的想法,並邀請大家與我討論與交流:
按下【愛心】,表示你喜歡這篇文章。
按下【追蹤】,我會繼續寫類似的文章。
按下【贊助】,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不是方格子會員,也可以到我的instagram留言或與我討論
我的Mail:iamloyawen@gmail.com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