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備課素材懶人包:知性篇

2022/06/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出師表的相關文章,在羊咩的拙作《上一堂人生國文課》中有專文,
老師們也可參考羊咩為龍騰教學刊物所寫的舊作:

#課前暖身,孔明知多少

上課前可以先玩一個十分鐘左右的小遊戲,
由教師念出孔明知名事跡,讓學生選擇「是否合乎正史」。
去年我使用的是學生選邊站,
今年我進步使用Kahoo系統,讓學生現場拿手機答題,
這次上課用的Kahoo操作後台介面,全班像百萬小學堂一樣嗨,然後一直答錯QQ
但無論是哪種形式,
我都只得到「最近的年輕人都不讀三國了」的起點行為分析(眼神死)。
以及「看來只好從頭開始」的結論。

#作者生平:孔明知識補完計畫

這次我採用「正史」與「演義」雙線對照,
先讓學生掌握起點知識,
大概就是這樣的雙線處理,下方補充演義和其他民間傳說之類的...
在學生掌握基本孔明正史與小說的相關概念後,
我補充的是王溢嘉老師的〈兩個孔明的文化玄機〉。
這篇文章於龍騰版選為課文,其他版本也多選為補充文章。
對於釐清孔明的兩種形象有極大的幫助,
但學生可能又出現一個想法:「啊,原來孔明是過譽啊!」
所以我還要進階補充以下影片:
#英雄說書:

孔明才能,政治篇:

孔明的政治力到底有多強?他真的是千古名相嗎?這支影片中,阿睿就「公開透明的法治」和「政治溝通協調」兩大點分析。

孔明才能,軍事篇:

孔明才能,北伐篇:

孔明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
五次北伐,到底是正確的蜀漢戰略?還是錯誤的內耗?
在這幾支影片中,
阿睿詳細分析了孔明在內政外患上的各項困難,
北伐「主動出擊」和「被動防守」的成功率,
並重新檢視「北伐」到底是否如既定印象,造成蜀國國力折損?
還是北伐其實是經濟和內政多項考量後的方針?

講到出師表,當然不能考慮這篇文章的收信人:後主劉禪。

#老闆篇:阿斗到底是不是扶不起?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前段先以劉禪的角度解讀出師表,後段則以歷史資料,爬梳孔明死後,劉禪的政治措施,以及他對這位輔政老臣的態度。
解讀出師表常有兩種角度:
一是「丞相好可憐」,碰到扶不起的阿斗,為他哭哭;
一是「丞相好囉嗦」,一廂情願的嘮叨,為阿斗哭哭;
但或許我們可有更兼顧兩者的理解方式。
這篇文章中,具體以劉禪的政治作為,展現出後主與相父之間特殊的情感:
「如果問我劉禪與諸葛亮之間是什麼感情,我會說那就是愛,是恨鐵不成鋼的愛,是嫌你煩、卻拼命想得到你的認可的愛,是平凡又難得的,父子之愛。」
相較於歷朝少主與輔政大臣的緊張關係,
劉備、劉禪父子和諸葛亮之間,恐怕在種種政治盤算外,
仍有一種複雜情感,是光以腹黑學難以解讀的深層人性。

#小結:

陳壽《三國志》評諸葛亮:
「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的確,五次北伐未捷,是歷史遺憾。
但若以「不成功」視為其能力不足,那麼,三國眾家英雄恐怕都不堪一評
我很欣賞說書人阿睿提出的一個論點:#不只以成敗推斷
如果只以最後是否成功來評論一項策略優劣,是有很大問題的。
首先,這有導果為因的問題,就像「他酒駕但都沒出事」,並不能逆推成「所以酒駕是正確的」。
其次,我們太粗暴簡化了孔明當時面臨的各項難題,忽略了蜀漢僅以一州之力便可與曹魏力抗多年,實屬不易。
孔明的北伐雖以失敗作結,
但他以小搏大,評估各項策略並劍及履及實行的態度,正是我想告訴孩子們的事情。
羊咩班上的孩子,對各項班級競賽總是全力以赴,
但很長一段時間最高成績一直是亞軍:
「好想拿一面紅旗(冠軍)噢!」孩子們嚷嚷著。
可是,教室後方五顏六色(各種名次)的錦旗,
是全班認真齊心換來的榮耀,
比起只有單一顏色的人生,
我更希望他們領會各種酸甜苦辣,多彩多色的人生況味。
這恐怕也是細讀孔明平生,
我最想傳達的一點──
在全力以赴後,便請問心無愧的抬頭挺胸吧!
#然後他們在分班前最後一場班級活動奪得紅旗
#那是最獨特的精神總錦標
古文讀起來霧煞煞,但說到底依舊是人類的那些事,用看戲的方式打開古文,發現他們的悲歡離合其實就是一場場精采大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