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了作家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的演講及報刊文章,從此書我們得以一窺普曼爺爺是如何在寫作之路摸索、如何寫出奇幻小說《黑暗元素三部曲》、在作品出版後如何回應因為涉及宗教引起的質疑,從而帶出了普曼建構的宗教觀與世界觀。每篇主題因應演講場合各有不同,但書末整理出了主題檢索,包括兒童文學、教育、閱讀、故事、圖像、宗教、劇場、科學、寫作實務等。感謝譯者王翎,在前陣子讀過幾本翻譯品質令人傷心的書後,這本書讀起來真的是太讓人感動了!
當一個作家需要知道的
要培養非常愛錢的名聲。
雖然我們希望我們可以,仍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出一個滑稽好笑或優美動人或驚險刺激的故事。我們能夠有意且誠心去做的,只有嘗試。
無論寫作一本書時的意圖是什麼,這本書的意義都不受我的意圖所局限。當我安排在書頁上的文字與讀者的心智互動,書的意義才有此浮現。
天堂新義
普曼因為黑暗元素三部曲備受基督教世界關注,書裡也能看出他不斷地在各種演講場合聲明:他不相信神,他也不認同有評審能評判世間的是非對錯。神不該是終極威權,而是這個世間每個人與世界萬物互動而生。
天堂共和國的第一要件,是只能建立在這個世界,在我們知道的這個物質宇宙,不是什麼縹緲虛幻的遙遠域界。
儘管普曼爺爺真的不是科學人,不知道左右腦分工理論早已過時,但他卻為演化論與創世論提出個很特別的解釋:
科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科學是一種探究方法。而創世論之類的教法,是預先說明要發現的結果,無異於將探究完全封殺。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神,不是死後天堂的承諾,而是在理解現實世界的悲苦後認真面對的信念。
了解自己身為說故事者擅長什麼
普曼最為出名的作品是奇幻小說《黑暗元素三部曲》,同時也有大量的童書創作,他自己卻直言他從不認同奇幻小說。他崇尚寫實主義,作品意外被歸入奇幻小說讓他羞愧。但終究,每個人只能寫自己擅長寫的。儘管覺得可恥,他確實在奇幻世界裡找到能恣意發揮的場域。而後他強調在奇幻世界的設定裡,故事終究需寫實。
也許就是因為寫實的成分,這些作品讓普曼得到許多了向世界陳述自己的機會。他重新定義西方世界中宗教、神、天堂等概念,為這一世矛盾歸結出方向。身為亞洲讀者的我們,活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一定有那麼強烈的既定宗教觀念需要去剷除弭平,但我們的社會同樣有著好多根深的傳統價值觀,它們在現今社會不斷引發矛盾衝突。我們能夠向普曼一樣,用同樣的力道去重新整理、重新定義這個世代身而為人的價值,並且用力為之辯護及宣揚嗎?
故事的重要性
隨著在道德學園慢慢成長,我們成了更好的讀者,學會不同的閱讀方式。...我們逐漸熟稔隱喻的優勢和雙重性,讀到笑話時認得出是笑話,我們可以分辨詩歌和政治史,能夠斷絕「意必固我」,學習容忍差異造成的頭暈目眩。
故事需要不斷地被講述、被朗誦;再老的經典故事都需要被流傳、史詩需要被吟唱。普曼甚至引用科學文獻,論述聽故事的頻率高低是預測孩童日後在學校課業表現的有力指標。
如果還不能理解,讀讀普曼,跟著他進入吉普賽人的生活、踏上北極冰原吧。
書名:《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Daemon Voices: On Stories and Storytelling
作者: 菲力普.普曼, 賽門・梅森/編者 Philip Pullman, Simon Mason
譯者:王翎
出版:麥田出版
2021年六月初版一刷
註:依照引用順序引自本書p.17, 122, 126, 455, 415,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