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活在別人嘴裡」 代表自己不是庸才

更新於 2022/12/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當年我在當某知名媒體擔任地方主管,擁有人事權與版面、話題控制權,算是地方活躍風光的女人,卻總覺得自己「動輒得咎」,屢屢被人非議、傳緋聞。
其實當時忙得要命,睜開眼睛就必須工作,往往累到連手指都抬不起來,才爬上床睡覺,根本沒有太多時間「風花雪月」,但卻永遠阻不斷周遭別人耳語。
「某某局長專車載她去看花海吔!」「她跟某民代搞曖昧!」流言轉來轉去,我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還曾經由在公職上班的大嫂,傳到媽媽耳中,我被訓誡時才知「我又有新對象」!!
流言轉來轉去,但人們關注的絕非庸才
當時萬分困擾,卻也百口莫辯,因為解釋也沒人相信。午夜夢迴時,往往氣得難以入眠, 總覺得自己一生靠實力,且在職場上拼盡全力,卻被人說長論短嚼舌根,好像我必須靠外表或攀龍附鳳才能「上位」。
一直到自己卸下職務,轉為沒有實質權力的幕僚工作之後,所有一切來自外界「關注的目光」,竟然瞬間消失;即便我搭了某位男子的便車、或單獨吃飯,再也沒有「好事者」拿「放大鏡」檢視我的私生活。
原來,引人討論、遭人嫉妒,代表我是「一號人物」,並非泛泛之輩,才有人「願意」花時間議論你。
就像很多明星一樣,有時還得刻意製造一些話題,因為沒人討論,代表你不紅。
回想當年為此困擾,根本是庸人自擾;所有的流言,不過代表他人的眼紅與妒忌,也代表著「你很耀眼」、「你並非庸才」,否則別人何必浪費口水?

不必活在別人的眼中或口中。

因為只要你夠優秀,一定有人要非議你、誣衊你,這不是你本身的問題,而是別人的問題,這個世界就是「看不得別人好」。

你永遠管不住別人的口,如果一直糾結,只讓自己陷入流言的圈套,也中了他人的計;若因別人的言論就處處自我設限,更影響自己的人生與心情。

古時候有「曾參殺人」,曾母相信自己兒子品操,但在3人以上告知,也因此動搖而心生畏懼;記得也曾看過一些影劇報導,有些明星不堪流言而自殘或尋短。

我以自己走過來的經驗,「不遭人妒是庸才」。有價值時,才有人討論,當你回歸平凡,流言自然散去,像是風吹過塵砂一般,再沒人會記得「只有你一直耿耿於懷」的流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上,如果你學不會「見風轉舵」,那你註定鬱鬱不得志! 我也是轉任一般公司,才懂得「階級分別」與「老闆最大」的職場守則,更了解「見風轉舵」是必備技能。 當位在職場金字塔的底端時,你有再大才能、再好見解,遇到長官或老闆否定,如果你還在「據理立爭」,而不是「見風轉舵」,那就真的是白目了!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職場上有一種上司,會以嫌棄、羞辱方式,長期讓下屬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這麼差」、「為什麼我每件事都做不好」? 一旦下屬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就會不由自主地變成「討好型人格」。 我確實遇過這種長官,也發現威權、嫌棄式的領導,竟然真的能控制一向「服從性低、很不受教」的記者們。
    很多夫妻都是戀愛結婚,當年愛得死去活來、非你不可,很難想像到最後「連偶爾相處」都覺厭倦。 除了愛情本來就有保鮮期,夫妻之間牽涉了太多家庭、兒女、財務……等等的雜事,原本就容易因立場或觀點不同起爭執,萬一兩人沒有培養出共同興趣或話題,人生道路自然愈走愈遠。
    除了西洋情人節、七夕情人節,不知是哪個「有心人」,又創造了5月20日的520「我愛你」諧音,再搞出一個節日。 不同於「情人節」,祝福的對象絕對是「情人」;520這樣的日子,你最想祝福誰?? 對很多人而言,家人只是「備胎」。
    新冠疫情改變的「新生活」,就是讓人與人的距離拉大;且因傳染力太強,一旦被感染,就要「居隔」;這使得「關禁閉」,成為咱們人生「新考驗」。
    職場上,如果你學不會「見風轉舵」,那你註定鬱鬱不得志! 我也是轉任一般公司,才懂得「階級分別」與「老闆最大」的職場守則,更了解「見風轉舵」是必備技能。 當位在職場金字塔的底端時,你有再大才能、再好見解,遇到長官或老闆否定,如果你還在「據理立爭」,而不是「見風轉舵」,那就真的是白目了!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職場上有一種上司,會以嫌棄、羞辱方式,長期讓下屬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這麼差」、「為什麼我每件事都做不好」? 一旦下屬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就會不由自主地變成「討好型人格」。 我確實遇過這種長官,也發現威權、嫌棄式的領導,竟然真的能控制一向「服從性低、很不受教」的記者們。
    很多夫妻都是戀愛結婚,當年愛得死去活來、非你不可,很難想像到最後「連偶爾相處」都覺厭倦。 除了愛情本來就有保鮮期,夫妻之間牽涉了太多家庭、兒女、財務……等等的雜事,原本就容易因立場或觀點不同起爭執,萬一兩人沒有培養出共同興趣或話題,人生道路自然愈走愈遠。
    除了西洋情人節、七夕情人節,不知是哪個「有心人」,又創造了5月20日的520「我愛你」諧音,再搞出一個節日。 不同於「情人節」,祝福的對象絕對是「情人」;520這樣的日子,你最想祝福誰?? 對很多人而言,家人只是「備胎」。
    新冠疫情改變的「新生活」,就是讓人與人的距離拉大;且因傳染力太強,一旦被感染,就要「居隔」;這使得「關禁閉」,成為咱們人生「新考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面對失敗,「石頭哥」我選擇不只是重塑公仔,而是重塑夢想。這篇文章以我打造完美公仔的奮鬥故事,告訴你:在人生的大戲中,我們都是頑固的導演,偶爾得砍掉重練,才能拍出人生的佳作。當準備遇上勇氣,每次重來都不是重新開始,而是更接近夢想的一步。
    Thumbnail
    一天之中,總會有這樣的時刻專屬於自己~ 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為的是什麼? 在飲下的第一口,我就明白了~ 品的是堅強、喝的是過往,別人懂不懂得,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懂得你在追求什麼~ 再輕嘗一口,觸碰到的是自由,你將會發現,你奉獻你的生命在其中,也聖別了時間讓靈魂找到出口,一切的一切,都會朝
    很多時候 會先預設立場 往往事情還沒先接觸就想著{困難} 如:還沒下去潛水 就想著 可能不好玩 沒什麼好看的 所以還是 不要去潛水好了?!(不想) os:其實心裡很害怕下水或遇到奇怪生物 但克服心裡障礙後: 哇!原來下去 潛水🤿很涼快 而且看到許多種類的🐟 原來是想太多了😜
    Thumbnail
    「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模樣」,事實上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做真實的自己談何容易,雖然還沒有達到理想中的自己,但也不用心急,喜歡自己現在的模樣,便好,不喜歡現在的自己,那就慢慢改變吧。
    歡迎來到【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專題,這次要分享日本諮商心理師石原加受子的著作《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とにかく優位に立ちたい人),一起學習在生活中如何不被別人不被牽著走。 對付佔有慾、物慾、權力慾旺盛的腦幹型人,由於這種人習慣自導自演展示優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責怪自己、也不獨自承受」。
    Thumbnail
    我想,我算是蠻幸運的。從小,在我的家庭中,我的父母都是很溫和的人,大部分的言語都是比較正向或不帶評價的,因此很少見識過什麼吵架的畫面,對「被羞辱」或「羞辱別人」的行為是很陌生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出社會工作之後,我才有機會見識到,原來「羞辱別人」是這張嘴臉,又或是原來「被羞辱」是如此不堪的感覺
    Thumbnail
    我是在做某雜誌的一個專題報導時,初識琳達的。那個專題是正在成長中的美國游牧族次文化,也就是二十四小時逐公路而居的一群人。*在那群漂泊的靈魂裡,有很多人跟琳達一樣是在試著逃脫經濟上的自相矛盾: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固定不變的薪資,兩者不停衝撞,一個永遠勢不可擋,一個總是紋風不動。
    Thumbnail
    有沒有一些時候,某些行動的動機,從本來的單純想幫助人的心, 變成渴望被感謝、或是渴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心理? 但是其實兩者之間,沒有對也沒有錯。 幫助人可以是一種自發的責任感,而在一段關係裡互相付出也是應該的。 我們無法去斷定,誰對誰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面對失敗,「石頭哥」我選擇不只是重塑公仔,而是重塑夢想。這篇文章以我打造完美公仔的奮鬥故事,告訴你:在人生的大戲中,我們都是頑固的導演,偶爾得砍掉重練,才能拍出人生的佳作。當準備遇上勇氣,每次重來都不是重新開始,而是更接近夢想的一步。
    Thumbnail
    一天之中,總會有這樣的時刻專屬於自己~ 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為的是什麼? 在飲下的第一口,我就明白了~ 品的是堅強、喝的是過往,別人懂不懂得,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懂得你在追求什麼~ 再輕嘗一口,觸碰到的是自由,你將會發現,你奉獻你的生命在其中,也聖別了時間讓靈魂找到出口,一切的一切,都會朝
    很多時候 會先預設立場 往往事情還沒先接觸就想著{困難} 如:還沒下去潛水 就想著 可能不好玩 沒什麼好看的 所以還是 不要去潛水好了?!(不想) os:其實心裡很害怕下水或遇到奇怪生物 但克服心裡障礙後: 哇!原來下去 潛水🤿很涼快 而且看到許多種類的🐟 原來是想太多了😜
    Thumbnail
    「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模樣」,事實上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做真實的自己談何容易,雖然還沒有達到理想中的自己,但也不用心急,喜歡自己現在的模樣,便好,不喜歡現在的自己,那就慢慢改變吧。
    歡迎來到【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專題,這次要分享日本諮商心理師石原加受子的著作《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とにかく優位に立ちたい人),一起學習在生活中如何不被別人不被牽著走。 對付佔有慾、物慾、權力慾旺盛的腦幹型人,由於這種人習慣自導自演展示優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責怪自己、也不獨自承受」。
    Thumbnail
    我想,我算是蠻幸運的。從小,在我的家庭中,我的父母都是很溫和的人,大部分的言語都是比較正向或不帶評價的,因此很少見識過什麼吵架的畫面,對「被羞辱」或「羞辱別人」的行為是很陌生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出社會工作之後,我才有機會見識到,原來「羞辱別人」是這張嘴臉,又或是原來「被羞辱」是如此不堪的感覺
    Thumbnail
    我是在做某雜誌的一個專題報導時,初識琳達的。那個專題是正在成長中的美國游牧族次文化,也就是二十四小時逐公路而居的一群人。*在那群漂泊的靈魂裡,有很多人跟琳達一樣是在試著逃脫經濟上的自相矛盾: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固定不變的薪資,兩者不停衝撞,一個永遠勢不可擋,一個總是紋風不動。
    Thumbnail
    有沒有一些時候,某些行動的動機,從本來的單純想幫助人的心, 變成渴望被感謝、或是渴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心理? 但是其實兩者之間,沒有對也沒有錯。 幫助人可以是一種自發的責任感,而在一段關係裡互相付出也是應該的。 我們無法去斷定,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