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變得複雜?】躬身入局系列之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次提到了躬身入局,他的解釋是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行動,不站在旁邊當評論家。
換另一個面向來說,除了入自己的局,入共同的局外,我們或許可以往另一個角度,去「入他人的局」。
【分一杯羹】
什麼叫入他人的局?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視角來理解他的選擇,這樣我們會看到更深一層的真相。
但卻並不容易。
史記曾有段故事,講述楚霸王項羽將漢高祖劉邦的父親當作人質;對質並威脅劉邦,如果不投降就要把它爸爸拿來煮湯。
但劉邦的反應竟然是馬上說了:「殺便殺唄,記得分我一碗」;也就是後來「分一杯羹」成語的由來,後世多半把這件事情理解成劉邦耍流氓、是無賴的證據;多有撻伐與批評。
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帶入劉邦當時的處境,不難發現他為什麼那麼做。
原因有三,在此種狀況下:
1️⃣能否投降?不可行。以項羽的脾氣,投降不見得能活,就算老爹活了,自己高機率會被殺。
2️⃣痛哭流涕?也不可行,這樣或許爸爸能活,卻被對方抓住把柄(人質之類的)。
3️⃣最後,從劉邦手下的角度來看,劉邦投降也不是、痛空流涕也不是,都會讓局面失衡。
你看,一換角度,劉邦的行為就不是流氓無賴,而是不得不為,甚至可以誇他腦筋靈光了。
劉邦入局,並快速地找出破局的方法。
但在此,躬身入局,和我們所謂的公義就出現了衝突。
站在劉邦當下的處境及當時天下局勢,他做得不錯。但在道德角度,他私德有虧。這兩者都有道理,這也就是世界與現實的複雜。
美國著名作家費茲傑羅曾說,「如果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等智慧的標誌。」
這段話一般的解釋是:要在正反、矛盾的觀念中切換自如,去組合、取得一個最優解。
透過這故事,這概念或許可以延伸成:在不同身分間切換,允許自己以不同身分看事情。
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不是兩種觀念,而是兩種身份。一種局外人的冷靜身份,一種躬身入局的當事人身份。
【三種對錯觀】
有個詞叫鷹蟲視角,指的是可以在宏觀與微觀間切換,從不同角度看事情;來組合出較優的選擇。
搭配躬身入局,我們或許可以有三種「對錯觀」;由三種不同身分組成,分別是:法學家、經濟學家、商人。
這可以幫助我們以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情,並隨之改變我們的處理方式。
三個身分的差異,簡單來說:
1️⃣法學家事由「規則、法則、公義」來判斷對錯。
2️⃣經濟學家是從「社會總成本」來判斷對錯。
3️⃣商人是從「個體利益最大化」來判斷對錯。
那如何用好這些呢?打個比方:「A未成年,因為半夜和朋友出去玩,在夜店被捲入不良少年B的鬥毆當中,導致傷重不治。」請問責任誰該擔?
法學家的視角很簡單,B的錯。因為於法於理,B的行為都為社會及天地所不容;B判重刑,大快人心。
這讓社會有了公義,但你有沒有發現,這沒有辦法讓類似的事不再發生。
誰可以?經濟學家,
他們會想:「我們如何以社會最小成本來阻止這類事情。」
所以,未成年深夜不能出門、夜店禁止未成年的政策應運而生,由警察以及業主承擔這類責任。
從「社會總成本」來判斷對錯,雖然有時還是會有漏洞,但比純粹的道義更有效。
事情到這解決了嗎?不,我們忽略了那位死亡的A少年。
如果今天是商人的角度來想事情:不管是誰承擔責任,A都不能起死回生。所以以個體利益最大化來看,A只能怪自己。
倘若他考慮到半夜出門、夜店龍蛇混雜的風險,或許可以很大程度避開這些危險。
也或許他在斷氣前,想的是:「早知道就不來了。」
所以,商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很單純:「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而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不同身分對同一件事情的判斷,這就是【三種對錯觀】。
再打個比方:在沒有任何法令禁止的狀態下,颱風天觀浪被捲入海裡致死,誰的錯? 觀浪的人大可以說:「這是我的人身自由權,我沒錯。」但這麼想有什麼用?他死了。
對,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而如何選擇以哪個身分看事情?其實不複雜:
1️⃣如果你是評論家,可以選擇法學家身分。
2️⃣如果你可以制定規則、政策,經濟學家視角將有幫助。
3️⃣屏除上兩點,更多的,可以選擇商人:「我的錯,都是我的錯」,因為「我的損失最大」。
【你敢不敢,變得複雜?】
再回去看費茲傑羅的話,可以咀嚼的深度變得更多了。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我們在不同的身份里;要有不同的對錯觀。
因為我們生而為人,時而要維護道德正義和規則,時而要掌控大局分配資源,時而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的頭腦里同時奔跑著不同的對錯。
一個真正有人生智慧的人,腦子裡可以有好多小人、好多身份;思想也相對複雜。
然後你能根據當下的處境去判斷,呼叫哪一種身份去對這件事情做出答案,去表達此刻的立場和觀點。
回到分一杯羹的故事,我們可以佩服劉邦及他的緊急應變能力,但不必贊同他,這不衝突。
以前常聽長輩說「這個太複雜,你們年輕人不懂。」
過去的我,如果遇到這類問題常有不滿及埋怨。總是覺得:「事情明明這麼單純簡單,偏偏就是沒人解決,那沒關係,我來。」
所以總衝的一時快,弄得一身傷。現在的我能稍稍理解:很多看似簡單、懸而未決的問題,其實不是真的簡單,是太過盤根錯節,已經昇華為一個系統問題了。
就像我們熟悉的絕交話題一樣,像是女權、廢死、核能等相關議題,往往複雜的很。
複雜,便不能用兩元的思想去看、去解釋。
但敢不敢變得複雜,並且簡單的表現出來;先大道,後至簡,這也就是智慧產生的地方。
這樣一來,當我們可以切換不同的身分,入不同的局之後。那麼,該入哪種局?就留做下次分享。
最後,一個有關歷史的思考題:
如清末的慈禧太后,是真的昏庸無能?明明洋務運動對大清國是如此之好,有機會減緩目前局勢,讓滿清擺脫外國勢力的控制與干預。
那她為何痛下殺手、發動政變,剷除了一群革新之人,請問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三種對錯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是哪種人呢?又是哪樣的人才可靠?
為什麼說大部分的逆境其實並非逆境?透過教訓,我學到了...
傾聽;指認真地聽取🦻,而這並不容易。 「你會傾聽嗎?你擅長傾聽嗎?」 問出這題,想必有些朋友會疑惑:「不就是聽別人說話?有什麼難?🤔」 就我的經歷中,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關鍵在於,他要的是什麼。
思維對環境有兩種適應方式: 同化 / 順應 後者,是局部的、是變化的。現實會不斷的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 這不舒服,因為相對於固守真理,我們的思維要經歷太多不確定與變化。 但也因為快且不斷改變,我們才得以發現很多原本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我們對知識的認知, 有三重境界: 一重,知識(含自己的總結)就是真理,它說的都是對的。 二重,知道它有錯,所以批判、排斥。 三重,務實知道它哪裏有用、哪沒用,所以重新接納並嘗試善用。
傾聽。這件事情難就難在要克服自己的本能,堅持不說話。 不要相信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未必清。 只要我們用自己的東西持續套用在別人身上,傾聽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除非我們先把這樣東西放下,才有可能真正聽懂對方。 【你覺得你是過來人,但人家要你過來了嗎?】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是哪種人呢?又是哪樣的人才可靠?
為什麼說大部分的逆境其實並非逆境?透過教訓,我學到了...
傾聽;指認真地聽取🦻,而這並不容易。 「你會傾聽嗎?你擅長傾聽嗎?」 問出這題,想必有些朋友會疑惑:「不就是聽別人說話?有什麼難?🤔」 就我的經歷中,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關鍵在於,他要的是什麼。
思維對環境有兩種適應方式: 同化 / 順應 後者,是局部的、是變化的。現實會不斷的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 這不舒服,因為相對於固守真理,我們的思維要經歷太多不確定與變化。 但也因為快且不斷改變,我們才得以發現很多原本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我們對知識的認知, 有三重境界: 一重,知識(含自己的總結)就是真理,它說的都是對的。 二重,知道它有錯,所以批判、排斥。 三重,務實知道它哪裏有用、哪沒用,所以重新接納並嘗試善用。
傾聽。這件事情難就難在要克服自己的本能,堅持不說話。 不要相信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未必清。 只要我們用自己的東西持續套用在別人身上,傾聽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除非我們先把這樣東西放下,才有可能真正聽懂對方。 【你覺得你是過來人,但人家要你過來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Thumbnail
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將軍之勇﹕作決斷的能力。勇於負責、勇於承擔!子曰:仁者必有勇(憲問)。所以「將軍之勇」紮根於膽識——有見識方能有膽:正確的時間點作正確的判斷!涵蓋:設置「停利點」、「停損點」暨「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   ★設置「停損點」: 易中天:人生如果走錯了方向,停下來就是進步!——人生90%的痛苦,來源於不
Thumbnail
近期拜讀底層邏輯 第一篇就很有趣 劉潤提出三種對錯觀 1.法學家:看證據 2.經濟學家:看社會成本 3.商人:看損失 過往的學習 也都要我們學習看事情的不同面向 這篇的三個面向很值得細細思考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Thumbnail
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將軍之勇﹕作決斷的能力。勇於負責、勇於承擔!子曰:仁者必有勇(憲問)。所以「將軍之勇」紮根於膽識——有見識方能有膽:正確的時間點作正確的判斷!涵蓋:設置「停利點」、「停損點」暨「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   ★設置「停損點」: 易中天:人生如果走錯了方向,停下來就是進步!——人生90%的痛苦,來源於不
Thumbnail
近期拜讀底層邏輯 第一篇就很有趣 劉潤提出三種對錯觀 1.法學家:看證據 2.經濟學家:看社會成本 3.商人:看損失 過往的學習 也都要我們學習看事情的不同面向 這篇的三個面向很值得細細思考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