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變得複雜?】躬身入局系列之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次提到了躬身入局,他的解釋是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行動,不站在旁邊當評論家。

換另一個面向來說,除了入自己的局,入共同的局外,我們或許可以往另一個角度,去「入他人的局」。



【分一杯羹】

什麼叫入他人的局?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視角來理解他的選擇,這樣我們會看到更深一層的真相。

但卻並不容易。

史記曾有段故事,講述楚霸王項羽將漢高祖劉邦的父親當作人質;對質並威脅劉邦,如果不投降就要把它爸爸拿來煮湯。

但劉邦的反應竟然是馬上說了:「殺便殺唄,記得分我一碗」;也就是後來「分一杯羹」成語的由來,後世多半把這件事情理解成劉邦耍流氓、是無賴的證據;多有撻伐與批評。


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帶入劉邦當時的處境,不難發現他為什麼那麼做。

原因有三,在此種狀況下:

1️⃣能否投降?不可行。以項羽的脾氣,投降不見得能活,就算老爹活了,自己高機率會被殺。

2️⃣痛哭流涕?也不可行,這樣或許爸爸能活,卻被對方抓住把柄(人質之類的)。

3️⃣最後,從劉邦手下的角度來看,劉邦投降也不是、痛空流涕也不是,都會讓局面失衡。

你看,一換角度,劉邦的行為就不是流氓無賴,而是不得不為,甚至可以誇他腦筋靈光了。

劉邦入局,並快速地找出破局的方法。

但在此,躬身入局,和我們所謂的公義就出現了衝突。

站在劉邦當下的處境及當時天下局勢,他做得不錯。但在道德角度,他私德有虧。這兩者都有道理,這也就是世界與現實的複雜。

美國著名作家費茲傑羅曾說,「如果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等智慧的標誌。」

這段話一般的解釋是:要在正反、矛盾的觀念中切換自如,去組合、取得一個最優解。

透過這故事,這概念或許可以延伸成:在不同身分間切換,允許自己以不同身分看事情。

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不是兩種觀念,而是兩種身份。一種局外人的冷靜身份,一種躬身入局的當事人身份。



【三種對錯觀】

有個詞叫鷹蟲視角,指的是可以在宏觀與微觀間切換,從不同角度看事情;來組合出較優的選擇。

搭配躬身入局,我們或許可以有三種「對錯觀」;由三種不同身分組成,分別是:法學家、經濟學家、商人。

這可以幫助我們以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情,並隨之改變我們的處理方式。

三個身分的差異,簡單來說:

1️⃣法學家事由「規則、法則、公義」來判斷對錯。

2️⃣經濟學家是從「社會總成本」來判斷對錯。

3️⃣商人是從「個體利益最大化」來判斷對錯。

那如何用好這些呢?打個比方:「A未成年,因為半夜和朋友出去玩,在夜店被捲入不良少年B的鬥毆當中,導致傷重不治。」請問責任誰該擔?

法學家的視角很簡單,B的錯。因為於法於理,B的行為都為社會及天地所不容;B判重刑,大快人心。

這讓社會有了公義,但你有沒有發現,這沒有辦法讓類似的事不再發生。

誰可以?經濟學家,

他們會想:「我們如何以社會最小成本來阻止這類事情。」

所以,未成年深夜不能出門、夜店禁止未成年的政策應運而生,由警察以及業主承擔這類責任。

從「社會總成本」來判斷對錯,雖然有時還是會有漏洞,但比純粹的道義更有效。

事情到這解決了嗎?不,我們忽略了那位死亡的A少年。

如果今天是商人的角度來想事情:不管是誰承擔責任,A都不能起死回生。所以以個體利益最大化來看,A只能怪自己。

倘若他考慮到半夜出門、夜店龍蛇混雜的風險,或許可以很大程度避開這些危險。

也或許他在斷氣前,想的是:「早知道就不來了。」

所以,商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很單純:「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而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不同身分對同一件事情的判斷,這就是【三種對錯觀】。

再打個比方:在沒有任何法令禁止的狀態下,颱風天觀浪被捲入海裡致死,誰的錯? 觀浪的人大可以說:「這是我的人身自由權,我沒錯。」但這麼想有什麼用?他死了。

對,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而如何選擇以哪個身分看事情?其實不複雜:

1️⃣如果你是評論家,可以選擇法學家身分。

2️⃣如果你可以制定規則、政策,經濟學家視角將有幫助。

3️⃣屏除上兩點,更多的,可以選擇商人:「我的錯,都是我的錯」,因為「我的損失最大」。



【你敢不敢,變得複雜?】

再回去看費茲傑羅的話,可以咀嚼的深度變得更多了。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我們在不同的身份里;要有不同的對錯觀。

因為我們生而為人,時而要維護道德正義和規則,時而要掌控大局分配資源,時而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的頭腦里同時奔跑著不同的對錯。

一個真正有人生智慧的人,腦子裡可以有好多小人、好多身份;思想也相對複雜。

然後你能根據當下的處境去判斷,呼叫哪一種身份去對這件事情做出答案,去表達此刻的立場和觀點。

回到分一杯羹的故事,我們可以佩服劉邦及他的緊急應變能力,但不必贊同他,這不衝突。


以前常聽長輩說「這個太複雜,你們年輕人不懂。」

過去的我,如果遇到這類問題常有不滿及埋怨。總是覺得:「事情明明這麼單純簡單,偏偏就是沒人解決,那沒關係,我來。」

所以總衝的一時快,弄得一身傷。現在的我能稍稍理解:很多看似簡單、懸而未決的問題,其實不是真的簡單,是太過盤根錯節,已經昇華為一個系統問題了。

就像我們熟悉的絕交話題一樣,像是女權、廢死、核能等相關議題,往往複雜的很。

複雜,便不能用兩元的思想去看、去解釋。

但敢不敢變得複雜,並且簡單的表現出來;先大道,後至簡,這也就是智慧產生的地方。

這樣一來,當我們可以切換不同的身分,入不同的局之後。那麼,該入哪種局?就留做下次分享。


最後,一個有關歷史的思考題:

如清末的慈禧太后,是真的昏庸無能?明明洋務運動對大清國是如此之好,有機會減緩目前局勢,讓滿清擺脫外國勢力的控制與干預。

那她為何痛下殺手、發動政變,剷除了一群革新之人,請問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三種對錯觀

三種對錯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旺旺先輩-葉旺旺的沙龍
3會員
26內容數
2022/10/26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Thumbnail
2022/10/26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Thumbnail
2022/09/26
記得之前寫下兩個概念: . 🅰內耗: 一直想一直準備 然後都不做 . 🅱內卷: 一直做 卻始終沒去想方向 然後很害怕停下來 . 不論是哪一個,我都經歷過。 而這些過程也並不舒服 .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 . 我覺得那就像麻繩一樣,把繩子擰緊 越擰越緊,到最後整條繩子就會像一顆石頭一樣...
Thumbnail
2022/09/26
記得之前寫下兩個概念: . 🅰內耗: 一直想一直準備 然後都不做 . 🅱內卷: 一直做 卻始終沒去想方向 然後很害怕停下來 . 不論是哪一個,我都經歷過。 而這些過程也並不舒服 .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 . 我覺得那就像麻繩一樣,把繩子擰緊 越擰越緊,到最後整條繩子就會像一顆石頭一樣...
Thumbnail
2022/09/20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但是,他不好;也不見得壞。 因為...
Thumbnail
2022/09/20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但是,他不好;也不見得壞。 因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作者劉潤把在「五分鐘商學院」中講述底層邏輯的內容做總結,全書共有五章,分別是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與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關於底層邏輯,作者認為是不同中的相同之處、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作者劉潤把在「五分鐘商學院」中講述底層邏輯的內容做總結,全書共有五章,分別是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與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關於底層邏輯,作者認為是不同中的相同之處、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電子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舉例〉:富翁兒子被綁架,錯在富翁還是綁匪?
Thumbnail
電子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舉例〉:富翁兒子被綁架,錯在富翁還是綁匪?
Thumbnail
以前在聽「圯上老人與張良」的故事時,總覺得充滿傳奇性色彩。張良在刺殺秦王失敗後,隱姓埋名在蘇州的下坯地方躲藏。 有一天他在白石橋上散步,遇到了一個白髮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踢到橋下,要張良去撿,張良黑著臉,雖是忿忿但還是撿鞋,撿了後老人又要張良幫他穿鞋,張良好人做到底就幫老人穿上鞋,後來老人要張良五天
Thumbnail
以前在聽「圯上老人與張良」的故事時,總覺得充滿傳奇性色彩。張良在刺殺秦王失敗後,隱姓埋名在蘇州的下坯地方躲藏。 有一天他在白石橋上散步,遇到了一個白髮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踢到橋下,要張良去撿,張良黑著臉,雖是忿忿但還是撿鞋,撿了後老人又要張良幫他穿鞋,張良好人做到底就幫老人穿上鞋,後來老人要張良五天
Thumbnail
▍ 前言 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e Underlying Logic - How to See the Essence of Things. 作者:潤米諮詢創辦人 劉潤 著 概要: 透過「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去看透事物的本質,就如同看見冰山時,讀者能知曉冰
Thumbnail
▍ 前言 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e Underlying Logic - How to See the Essence of Things. 作者:潤米諮詢創辦人 劉潤 著 概要: 透過「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去看透事物的本質,就如同看見冰山時,讀者能知曉冰
Thumbnail
上次提到了躬身入局 他的解釋是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行動,不站在旁邊當評論家。 換另一個面向來說,除了入自己的局,入共同的局外,我們或許可以往另一個角度,去「入他人的局」。 什麼叫入他人的局?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視角來理解他的選擇,這樣我們會看到更深一層的真相
Thumbnail
上次提到了躬身入局 他的解釋是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行動,不站在旁邊當評論家。 換另一個面向來說,除了入自己的局,入共同的局外,我們或許可以往另一個角度,去「入他人的局」。 什麼叫入他人的局?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視角來理解他的選擇,這樣我們會看到更深一層的真相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習權謀?這個問題其實困擾我許久,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那些虛偽的大人,每天跟厭惡的人和顏悅色彼此高來高去,上一秒還在罵,下一秒親的跟家人一樣,始終看不懂。 對於權謀的誤解、不懂權謀的下場、「底層看對錯,上層看權力」 權謀知識流傳千年,有它的存在有其意義!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習權謀?這個問題其實困擾我許久,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那些虛偽的大人,每天跟厭惡的人和顏悅色彼此高來高去,上一秒還在罵,下一秒親的跟家人一樣,始終看不懂。 對於權謀的誤解、不懂權謀的下場、「底層看對錯,上層看權力」 權謀知識流傳千年,有它的存在有其意義!
Thumbnail
假設今天你趕著去給一個客戶的大主管簡報,在前往對方辦公室路上,搭乘捷運的時候,你坐在普通座位上,卻有一個老人要求你讓座。甚至說假設不讓座,要請捷運站務員來處理,更放話說要是你不配合他要報警,而且不斷碎嘴咒罵...
Thumbnail
假設今天你趕著去給一個客戶的大主管簡報,在前往對方辦公室路上,搭乘捷運的時候,你坐在普通座位上,卻有一個老人要求你讓座。甚至說假設不讓座,要請捷運站務員來處理,更放話說要是你不配合他要報警,而且不斷碎嘴咒罵...
Thumbnail
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進對方的需要,大抵就不會把自以為是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錯以為自己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也同樣舒適。那是「恕」的體現。 明知鞋子穿在別人腳上會磨腳,還硬要別人套上。強加的意志,控制的慾望,背後是強大的貪念作祟--說穿了,就是悖離了「廉」。
Thumbnail
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進對方的需要,大抵就不會把自以為是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錯以為自己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也同樣舒適。那是「恕」的體現。 明知鞋子穿在別人腳上會磨腳,還硬要別人套上。強加的意志,控制的慾望,背後是強大的貪念作祟--說穿了,就是悖離了「廉」。
Thumbnail
該如何跟孩子說選擇呢?在所謂"成功"的分岔路口上。沿著前面的思路,這問題不該有個標準答案,只好說說父親自己的信仰,剩下的就看孩子造化。父親的信仰是不追求極致的成功,那條路要"做對"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走到越後面,路越窄不說,還越少事情能自己控制。
Thumbnail
該如何跟孩子說選擇呢?在所謂"成功"的分岔路口上。沿著前面的思路,這問題不該有個標準答案,只好說說父親自己的信仰,剩下的就看孩子造化。父親的信仰是不追求極致的成功,那條路要"做對"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走到越後面,路越窄不說,還越少事情能自己控制。
Thumbnail
三國時,劉備統治蜀漢,酒要專賣,不准民間私釀。有一天,他出來巡視,發現有個人家有釀酒的器具,便下令把那家人抓起來。在旁跟隨的簡雍便問劉備為何抓人? 劉備說:「他們有酒具,必有私釀,自然該抓。」 簡雍這時突然叫士兵把路邊一個人抓過來,說這人有罪。 劉備問:「他有何罪
Thumbnail
三國時,劉備統治蜀漢,酒要專賣,不准民間私釀。有一天,他出來巡視,發現有個人家有釀酒的器具,便下令把那家人抓起來。在旁跟隨的簡雍便問劉備為何抓人? 劉備說:「他們有酒具,必有私釀,自然該抓。」 簡雍這時突然叫士兵把路邊一個人抓過來,說這人有罪。 劉備問:「他有何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