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小巷雜文---走路

浮光掠影‧小巷雜文---走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已經鬧了兩年多的新冠疫情讓我更新了許多對人生的觀點,其中一個就是「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即使只是很單純的「走路」。
2018年8月中,受到姊姊們的影響,我開始培養將走路當作運動的習慣,那時候我需要考慮的只有自己想不想出去走路以及想去哪裡走?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可不可以外出以及我可不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並不是我說了算,因此,我特別懷念疫情發生以前能夠自由自在地在外面走路的時光。

我有三個姊姊,分別大我十四歲、十歲和五歲,我們四姊妹除了年齡差距大,長相也差很大,若硬要說那裡長得像一家人,那就只能說是「味道」吧!

不過,我們姊妹四個倒有一點很相近,那就是我們都不愛運動,一直都奉行著「能躺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站」的原則,尤其自小體弱的我,最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汗流浹背。因此,每次見面,我們都喜歡在外頭聚餐之後就回家聊天,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會各臥沙發一角沉沉睡去,所以,當我聽說大姊每天晚上會出門走路四十分鐘時,我立刻擔心她是不是遇到什麼糟心的事!

後來才知道是我想多了,大姊出門走路是因為她再也受不了自己發福的身體,於是接受醫生的建議,每天晚飯之後外出走路四十分鐘。可是,這樣不會無聊嗎?我忍不住好奇;其實並不會,因為大姊都走在熱鬧商店的騎樓裡,她說運動加逛街,一點都不會無聊。接著,聽說三姊也加入了走路的行列,而她也選擇走在騎樓裡,原因是她喜歡在天還亮的午後出去走路,她說走在騎樓裡可以擋陽光,還可以順便欣賞漂亮的行道樹。某一天,當我親眼見證了大姊的成效之後,我也開始走路了。

老實說,要建立一個自己從來就不喜歡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用了一些方法鼓勵自己,例如:天氣好的時候,我會隨身帶個小錢包,走完了當天的功課,我就會去街上買個蔥抓餅、古早味紅茶等犒賞自己;我也會試著開發各種路線,除了可以增加走路的趣味性,也可以藉機認識一下住家附近的街道巷弄。

在所有我嘗試走過的外出路線中,我最喜歡的是一所國中的操場,那所佔地面積不大的學校,有一個四百公尺的PU跑道,它是全校的中心點,四周繞著一圈樹,樹的外邊圍了一圈教室。在那裡走路有許多的好處,除了不用閃避行人與車輛,PU跑道的彈性更讓走路成為一件輕鬆的事,另外還有額外的福利,就是享受滿眼的大自然。

raw-image


除了我的老朋友鳳凰花,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紫色、粉色的花朵佔據了枝頭,尤其,有一天,當我發現一棵樹幹竟然竄出幾顆碩大的果實時,心中真是充滿了驚喜!而我最美好的走路回憶也在這所校園裡。

有一次,因在外地讀書已經一個月沒有回家的女兒,竟然主動放棄難得的賴床的機會,願意早起陪我去走路。到了那座熟悉的操場,我就在跑道上走著,她就坐在榕樹下的鐵椅子上讀書,不管我走了多少圈,只要我一靠近,她就會很有默契地抬起頭,然後我們就相視而笑。


當我再次走到對角線時,遠遠地望著她的身影,這是我第一次那麼深刻地感受到,只要你知道有人是愛著你的,即使是像走路這種單調重複的小事都會讓你覺得很幸福。

原本以為可以隨心所欲地一直走下去,直到新冠疫情來襲,確診人數高高低低,讓人外出走路心不安,而且校園也停止對外開放了,這樣始料未及的急遽變化迫使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而我也因此更加珍惜眼前還能夠擁有的一切。

avatar-img
謙謙翹首的沙龍
18會員
54內容數
以敏銳之心,感受尋常生活中不尋常的感動;以文字為攝影機,記錄屬於心情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謙謙翹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活在人世間,儘管不樂意,要想離群索居其實並不容易,然而對於人際關係,不管我們多麼努力經營、不論我們多麼眷戀,最終總是會停在生離或死別。 雖然我無法掌握一段關係時間的長短,但我可以做到的是放手之後,存菁去蕪,只把溫暖、感激留在回憶裡。
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規要求汽機車禮讓行人以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這原屬好意的政令卻因慣性而令我有點不知所措,例如:當我開車時,只要行經路口,我都會不自覺地緊張,擔心會有行人突然竄出,更擔心行人站在路邊遲遲不走,這時我就好希望車子的喇叭可以兼具麥克風的功能,讓我可以大聲地告訴他:「依照法規,請您先行。」
因為疫情冷清了許久的電影院,終於因前有《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後有《芭比》與《奧本海默》同日上映而熱鬧了起來,雖然因個人因素我無法參與其中,但我還是覺得很開心,畢竟十七年前我可是很慎重地為「看電影」一事寫下了我的心情。而那個當時我想和她一起看電影的女孩,現在已經年過三十了。
活在人世間,儘管不樂意,要想離群索居其實並不容易,然而對於人際關係,不管我們多麼努力經營、不論我們多麼眷戀,最終總是會停在生離或死別。 雖然我無法掌握一段關係時間的長短,但我可以做到的是放手之後,存菁去蕪,只把溫暖、感激留在回憶裡。
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規要求汽機車禮讓行人以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這原屬好意的政令卻因慣性而令我有點不知所措,例如:當我開車時,只要行經路口,我都會不自覺地緊張,擔心會有行人突然竄出,更擔心行人站在路邊遲遲不走,這時我就好希望車子的喇叭可以兼具麥克風的功能,讓我可以大聲地告訴他:「依照法規,請您先行。」
因為疫情冷清了許久的電影院,終於因前有《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後有《芭比》與《奧本海默》同日上映而熱鬧了起來,雖然因個人因素我無法參與其中,但我還是覺得很開心,畢竟十七年前我可是很慎重地為「看電影」一事寫下了我的心情。而那個當時我想和她一起看電影的女孩,現在已經年過三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