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腦學】老年憂鬱症可能與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年憂鬱症可能與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圖:Mario Heller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8/24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認知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在臺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覺得生活沉悶、無聊。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差,對心理治療的反應更不好。為什麼老年憂鬱症對藥物與心理治療反應不佳?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血管性憂鬱假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在《【憂鬱腦學】什麼是老年憂鬱症?》一篇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過,老年憂鬱症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與頻繁復發,可能有其獨特的生理機轉,在頭腦部分,其中一個可能的生理機轉是「腦血管功能異常」。
針對老年憂鬱症,有科學家提出「血管性憂鬱假說」。
血管性憂鬱假說
血管性憂鬱假說假設,頭腦血管疾病可能誘發、導致或延續某些老年憂鬱症狀,換句話說,是頭腦血管的結構性問題,血管功能異常,導致情緒層次的憂鬱──老年憂鬱的治療困難來自於其血管結構性的問題。
那麼,到底是甚麼樣的腦血管結構變化可能導致老年憂鬱呢?
可能原因一:頭腦慢性缺血
微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跟頭腦慢性缺血有關。
科學家發現老年憂鬱症患者血中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較高。科學家懷疑,這可能是腦血管的血管內皮功能出了問題,頭腦血流不足,導致頭腦慢性缺血。導致老年人頭腦血流不足的原因有包含老化與腦血管疾病。
頭腦慢性缺血會改變與干擾頭腦神經元間的連結,在頭腦的核磁共振影像中,以白質高張訊號呈現。這些缺血或連結改變的腦區,如果剛好是司職情緒調節的腦區,可能導致個案罹患憂鬱症。
可能原因二:頭腦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
微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跟頭腦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有關。
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被懷疑與憂鬱症或情緒發炎有關。頭腦是人體最大的耗能器官,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數量龐大,氧化壓力大,對於腦部的微血管與血管內皮影響也較大。
目前研究指出,慢性發炎、氧化壓力與微血管功能異常,都可能與老年憂鬱的發展有關。
可能原因三:頭腦動脈或微血管硬化
微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跟頭腦動脈或微血管硬化有關。
隨著年齡增長與自然老化,血管的動脈硬度也會跟著增加。腦部動脈血管硬化會導致腦部血壓增加,引起腦部微血管功能的異常。除了老化,缺乏運動、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不健康飲食,也跟血管硬化有關。
腦血管功能異常還會引起甚麼結果?
目前科學研究認為,腦血管功能異常會導致認知功能缺損、記憶力不佳。更殘酷的是,研究顯示,罹患老年憂鬱症或許多老年人的憂鬱生活型態(包含但不限定於久坐不動、常躺床或坐在看電視、不出門、收縮人際生活圈等)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
從現在的腦科學研究,我們可以知道,老年人與年輕人的頭腦是不同的。老化會直接影響頭腦血流與血管品質。這些生理變化只能從年輕預防保健,難以事後治療。因此預防老年憂鬱症的最佳方式,就是從年輕時,透過運動、飲食、戒菸戒酒來保養自己的血管功能。
為了預防這樣的災難,政府早年就開辦了社區大學,社會上也有許多樂齡活動可以參與。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的長照2.0,裡頭的C級長照柑仔店,目的在協助輕度失能者、社區健康及亞健康老人參與社會活動,舉辦健康促進講座或活動,提供共餐與關懷訪視等服務。
如果比較有資源,有朋友,也可用自己的健康方式努力。臨床上,我們也看到不少60歲以上的退休者,每日運動量充足,飲食均衡,身體健康。年紀增長,需要比年輕時更加倍努力在生活,因為健康這件事,是與天爭命。人一旦不動,就會順著自然趨勢敗亡。
avatar-img
121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是非談不可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談憂鬱症患者的主要陪伴者,可以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變動的自殺警訊。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臨床憂鬱症陪伴者對於自殺治療的一些迷思。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不是單一疾病的證明,是「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說明了臨床上在精神科醫院急診與身心科門診的自殺樣態。希望未來能夠幫助大家理解自殺,不要將所有自殺舉動歸咎於個案罹患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壓力與重大議題。「COVID-19世代母親」和以前的新生兒母親完全不同,她們焦慮、憂鬱,又擔心被家族給汙名化。 這一波Omicron病毒帶來的幼兒與兒童急性腦炎,更讓她們憂心忡忡,產後憂鬱症的診斷率正在增加。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臺灣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的義務是成為母親。而擁有母親這個角色,代表在女性的生命中,同時也要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不管結婚前、懷孕前有多少準備或想像,甚至是生產完後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已經準備好,生活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談談產後低潮與產後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是非談不可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談憂鬱症患者的主要陪伴者,可以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變動的自殺警訊。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臨床憂鬱症陪伴者對於自殺治療的一些迷思。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不是單一疾病的證明,是「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說明了臨床上在精神科醫院急診與身心科門診的自殺樣態。希望未來能夠幫助大家理解自殺,不要將所有自殺舉動歸咎於個案罹患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壓力與重大議題。「COVID-19世代母親」和以前的新生兒母親完全不同,她們焦慮、憂鬱,又擔心被家族給汙名化。 這一波Omicron病毒帶來的幼兒與兒童急性腦炎,更讓她們憂心忡忡,產後憂鬱症的診斷率正在增加。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臺灣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的義務是成為母親。而擁有母親這個角色,代表在女性的生命中,同時也要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不管結婚前、懷孕前有多少準備或想像,甚至是生產完後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已經準備好,生活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談談產後低潮與產後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您 在開玩笑嗎? 忽略健康的人,等於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到無助,尋找那一線希望之光? 讓我們一起探索血清素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揭開它與我們情緒之間微妙且深刻的聯繫。 從簡單的日常習慣到科學的小秘密,發現保持情緒平衡,實際上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閱讀全文,我們一步一腳印,輕鬆走向心靈的寧靜與幸福。 憂鬱的背後:探索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過自己的內心呼喊了呢?當代生活節奏加速,壓力山大,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已悄悄成為無形的威脅。 但你知道嗎?這場心靈的戰役,預防遠比治療來得關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憂鬱症的形成過程,學習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點,避免被壓力拖入憂鬱深淵。 閱讀全文,探索守護心靈健康的秘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您 在開玩笑嗎? 忽略健康的人,等於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到無助,尋找那一線希望之光? 讓我們一起探索血清素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揭開它與我們情緒之間微妙且深刻的聯繫。 從簡單的日常習慣到科學的小秘密,發現保持情緒平衡,實際上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閱讀全文,我們一步一腳印,輕鬆走向心靈的寧靜與幸福。 憂鬱的背後:探索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過自己的內心呼喊了呢?當代生活節奏加速,壓力山大,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已悄悄成為無形的威脅。 但你知道嗎?這場心靈的戰役,預防遠比治療來得關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憂鬱症的形成過程,學習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點,避免被壓力拖入憂鬱深淵。 閱讀全文,探索守護心靈健康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