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腦學】憂鬱症的年齡與性別差異(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憂鬱症在不同年齡層、性別有不同風貌與特色。(圖:Sven Mieke a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1/24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對於憂鬱症的理解與看法,公元2022年的熟齡世代和耆老世代,和公元2022年的青少年世代與輕熟世代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有著不同的特色。承接上次第一部份的文章,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閱讀他們不同的憂鬱。

熟齡世代:熟齡憂鬱症臨床症狀的性別差異
與前面兩個年齡層不同,熟齡整個族群完全就是不同世代,就像地球人與火星人,距離雖然靠近,卻有著不同思維。這個世代大部分依舊承襲上個世代的傳統觀念,雖然知道自己需要幫助,但在真正踏進身心科大門前,須要花上兩年以上時間來克服心中的障礙。
對於熟齡女性來說,更年期、老化等問題逐漸搬上檯面,身體也慢慢出現問題。對於自己的憂鬱,眼淚流下來的是幾十年的受傷與不甘願,哀悼的是突然而然被迫面對的健康議題。自傷行為早已消失得幾乎不存在,雖然在強烈憂鬱與孤寂感發作時,那種自殺意念的強度,可能比起年輕時,強大到令人驚嘆,也帶著更多對不起家庭成員的自責與自難。在食慾變化部分,如果說青少年女性與輕熟女性的食慾起伏是小浪,熟齡女性幾乎是風平浪靜,但卻三不五時出現海嘯級的體重滑坡。在身體症狀部分,各種大大小小的身體不適,常常成為憂鬱的好朋友。
熟齡男性的憂鬱,可能是慢慢發生的,也可能在一朝卸甲歸田後爆發到不可收拾。原本在工作場所打拼的拚勁,如果無處發洩,會轉化成為攻擊自己、孩子與伴侶的火藥,尤其當另一半快樂地與朋友外出聚會時,自己一個人種在家中,熟齡男性的憂鬱也在慢慢滋長。要說自傷或自殺行為,這個年齡的男性也已經少了很多,但如果出現嫉妒妄想,言語或是肢體攻擊性的風險都會大增。和熟齡女性一樣,少部分熟齡男性也會出現身體症狀,包含各種身體不適,還多了跟自己性功能有關的罣礙。
耆老世代:老年憂鬱症臨床症狀的性別差異
根據統計,老年憂鬱症女性還是比男性多,但男性數據顯著低估。70歲以上,每年發生率會加倍。老年憂鬱症和其他年齡層最大的差別,是認知功能的改變與改變能力的退化,加上面對越來越多死亡的挑戰與人生資本的失落。
在臺灣,老年憂鬱症的族群剛好是最抗拒精神科或身心科的世代。大部分這個族群沒有學習過如何辨認自己的情緒,也不太擅長透過繁複的文字來描述自己的憂鬱情緒,甚至無法覺察自己的憂鬱,只能用身體症狀來描述。
比起男性,老年女性的憂鬱症,更容易哀聲嘆氣、抱怨食慾不佳與孤寂感,有著更多的難治型身體不適症狀(常用自律神經失調淺淺帶過),更容易反覆四處就醫,更容易合併焦慮症狀與睡眠障礙。如果年輕時就開始罹患煩躁型憂鬱症的個案,可能在老年時,出現更多煩躁與憤怒的情緒。
至於老年男性憂鬱症,常見的是令家人難以承擔、更為暴躁的情緒,偶爾還會混雜著食慾減少、營養不良、慢性失眠,甚至是認知功能假性退化、記憶變差的症狀。在社會參與部分,老年男性憂鬱症的社會活動參與度比女性更差,身體移動或活動度也更少。
理解憂鬱症:憂鬱症不等於自殺
以上是我們醫療心空間就公元2022年臺灣的住民年齡族群分布區分的四個世代憂鬱症表現。這些世代族群表現除了與年齡、性別有關,也與臺灣的精神科知識普及時間有關。當時光走過,每個世代歲數漸增,憂鬱症的風貌也有可能漸漸改變。
即便處在公元2022年當下,也有可能有些憂鬱症患者呈現與上述世代族群完全不同的風貌。希望這份憂鬱症世代與性別差異,可以幫助讀者理解,自殺不等於憂鬱症,憂鬱症也不等於自殺,因為臨床上太常遇到大家將此自殺與憂鬱症畫上等號。有太多憂鬱症患者會用自己沒有自殺意念來抗拒治療,甚至因此蹉跎半年、一年甚至二年,就這樣浸泡在不斷探出水面與溺水的迴圈之中。
憂鬱不等於自殺。但注意,自殺可能有憂鬱。
avatar-img
121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五顏六色,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風貌,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常有不同的特色。雖然每個憂鬱症個案都有其獨特的表現,但不同世代對於性別與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理解,大致上,還是可以觀察出一些微妙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使用兩章文章篇幅,展現這些五顏六色的憂鬱。 (接續下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個人的憂鬱症,不是另一個人的憂鬱。憂鬱症的面貌有許多種不同的風格,在診斷準則以外,困擾憂鬱症個案與其周邊親友的,往往是診斷準則以外的附帶症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許多憂鬱症的不同面貌。在文章末端,我們也付上許多線上篩檢問卷的資源。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最近天氣變化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門診開始出現腸躁症的初診患者。原本在腸胃科門診治療與追蹤穩定的個案,似乎在進入冬天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因此被經驗充足的腸胃科醫師,轉介到身心科門診合併治療。臨床上,身心疾病合併腸躁症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季節性變化的腸躁症患者身上,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時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COVID-19疫情反覆,讓許多人的焦慮情緒遲遲無法落幕。在精神科診間,漸漸地出現一群以肚子不舒服、腹瀉或是腹痛為主的青中年焦慮族群。面對這個棘手的腸道疾病──腸躁症──有時候,精神科可以幫上許多忙。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五顏六色,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風貌,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常有不同的特色。雖然每個憂鬱症個案都有其獨特的表現,但不同世代對於性別與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理解,大致上,還是可以觀察出一些微妙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使用兩章文章篇幅,展現這些五顏六色的憂鬱。 (接續下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個人的憂鬱症,不是另一個人的憂鬱。憂鬱症的面貌有許多種不同的風格,在診斷準則以外,困擾憂鬱症個案與其周邊親友的,往往是診斷準則以外的附帶症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許多憂鬱症的不同面貌。在文章末端,我們也付上許多線上篩檢問卷的資源。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最近天氣變化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門診開始出現腸躁症的初診患者。原本在腸胃科門診治療與追蹤穩定的個案,似乎在進入冬天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因此被經驗充足的腸胃科醫師,轉介到身心科門診合併治療。臨床上,身心疾病合併腸躁症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季節性變化的腸躁症患者身上,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時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COVID-19疫情反覆,讓許多人的焦慮情緒遲遲無法落幕。在精神科診間,漸漸地出現一群以肚子不舒服、腹瀉或是腹痛為主的青中年焦慮族群。面對這個棘手的腸道疾病──腸躁症──有時候,精神科可以幫上許多忙。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對於憂鬱症,我想許多人都了解那是一種會造成情緒低落的疾病,但是極少數人對於躁鬱症有認知。 躁鬱症在現代被稱為雙極疾症,發作時主要分為躁期跟鬱期,躁期來臨時,心情像是迎著海風飛馳的帆船一樣輕快,腦中有許多多采多姿的想法想要付諸實行,如同露出雲層的山峰似島嶼般一簇簇的懸浮著,山浪峰濤,層層疊疊,大腦被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更年期是指45-55歲之間的女性,因停止排卵、所分泌的女性賀爾蒙逐漸減少,導致月經停止的必經階段。 更年期期間,女性常見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身體痠痛、皮膚乾癢、情緒起伏大、心悸、失眠、煩躁、不安、容易生氣等等。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對於憂鬱症,我想許多人都了解那是一種會造成情緒低落的疾病,但是極少數人對於躁鬱症有認知。 躁鬱症在現代被稱為雙極疾症,發作時主要分為躁期跟鬱期,躁期來臨時,心情像是迎著海風飛馳的帆船一樣輕快,腦中有許多多采多姿的想法想要付諸實行,如同露出雲層的山峰似島嶼般一簇簇的懸浮著,山浪峰濤,層層疊疊,大腦被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更年期是指45-55歲之間的女性,因停止排卵、所分泌的女性賀爾蒙逐漸減少,導致月經停止的必經階段。 更年期期間,女性常見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身體痠痛、皮膚乾癢、情緒起伏大、心悸、失眠、煩躁、不安、容易生氣等等。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