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精準提問》中學到的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看到「提問」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呢?

2017年9月,我參加洪震宇老師第一期的「提問力工作坊」,那一天的課程非常緊湊,許多練習一直進行。其中最有印象的就是要積極聆聽對方,然後要找出話語中的關鍵字來做提問,所以提問對我來說就是腦袋要一直動一直動,很累很累。

上完課後,雖然帶走了許多提問技巧和觀念,但因為沒有把這些內容化為文字或加以實踐,再加上動腦很累很累的記憶,一段時間後,我選擇將提問技巧遺忘在腦海中。

但在之後的工作中,我發現「提問」這件事無時無刻都在身邊,例如與同事合作,以及教室內的班級經營。這些項目都讓我必須去正視「如何問得好」這件事。於是我又重新回到了「提問力」課程中,即使要再次燒腦,我也要跟著洪老師重新再次認真學習如何提問。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觀念大翻轉,提問是一件聰明的事

我是一個很重面子的人,對於聽不懂後再次提問會感到丟臉。尤其是和同事合作時,在聽完對方告知的事項後,如果聽不懂或不確定,我也不願意發問,自己會用「自己認定的理解方式」來做,因為我覺得「聽完還要再問一次」,這樣子顯得自己能力很差。

即使聽得一知半解,也不願意回頭去做確認。

這樣的行為是一場一翻兩瞪眼的賭注。如果運氣好把對方的意思理解對了,那就大功告成,一切順利;但如果理解錯了就必須重頭來過 ,除了要再花時間重做之外,同時還會拖累團體的工作進度。

這樣不敢,也不願意向對方提問的現象,在我的工作中一直反覆出現。直到我上了提問力課程後,從洪老師身上學到一個重要觀念,才開始改變了我的想法,這個觀念剛好也就是《精準提問》一書的第一章,它就是:

「良好的溝通除了達到相互理解之外,更在於了解需求,解決問題。而提問就是開啟良好溝通的那一把鑰匙。」

這個觀念扭轉了我認為提問是自己能力不好的心態。我做提問這個動作是為了確認彼此的認知是否相符,當下多花幾秒鐘做確認,就可以省下因認知錯誤而重做的時間。因此每當與人討論事情,在結尾時我都會加這一句:「和您確認一下,這次我們要做事情是……對嗎?」

在心態調整之後,我發現提問是為了增進彼此的效率,它不再是一件丟臉的事,反之,這是一件非常聰明的事。

適時追問,聊天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對於「聊天」這件事,以前的我一直以為就是要讓對方哈哈大笑。為了達成此目標,在聊天過程中自己會不斷地開話題,硬是想一些自以為有趣的事。心中這種「硬要開話題」的觀念,讓自己漸漸對聊天感到恐懼。

經過上完提問力課程後,我發現提問技巧中的「追問力」可以改善我的聊天恐懼,於是為了達到改善的目標,我不斷練習追問力。

只要遇到需要聊天的場合,我都會在對方的話裡找到書裡提到的五個關鍵點:「趣點」、「轉點」、「斷點」、「痛點」和「雲點」進行追問。

雖然剛開始不太習慣,但使用「5W1H」做為提問的依據,到後來就漸漸地上手了。

學會在關鍵點追問的好處是,即使不用一直開話題,也可以輕鬆地聊天,不會把「聊天」這件事當作是一種壓力。

另外,追問也可以讓個性上較沉默的朋友,更願意開口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真是一舉兩得。

運用問題意識,思考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書中我們會看到「問題意識」這個名詞,洪老師花了兩個章節的篇幅來解釋和練習。第一次聽到「問題意識」是在「洪門私塾寫作課」,當時是洪老師為了擬定每個人的寫作計畫而提出來的。

但即使上過課聽過解釋,我對它的認識仍一知半解,甚至感到陌生。

直到去年七月洪老師在「全國教師線上提問力力工作坊」中又再次將它提出來,並實際讓學員們操作。而我也是在那次「細胞教案」的操作過後,對「問題意識」以及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理解「問題意識」和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以前我做事很討厭別人問我「為什麼」。即使當老師帶班之後,在班級經營上面對學生仍然如此,當學生問我一些班級規定背後的原因時,我不想也不願回答他們。所以帶班第一年時的師生關係常常會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學生不服班規,而我則是想強壓他們服從,導致學生只是表面服你,打從心中他是不認同你的。

經過學習之後,我發現當自己思考不夠徹底時,自然就沒辦法向他人解釋為什麼我要如此做。

書中有提到我在排球比賽前帶學生換位思考的討論經驗。其實當下也不是馬上就進入討論環節,仍然有學生很抗拒,也不斷的碎碎念說:「打個球幹嘛這麼麻煩,還要討論東討論西的。」

經過我仔細的向學生解說我的用意 (細節在書中有完整描述),慢慢說明「為什麼」我要把發言權交給他們之後,他們才肯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發言。

理解並訓練建立「問題意識」之後,就養成了凡事要先問自己「為什麼」的習慣,讓思考成為一件簡單的事。

最後,如果你想突破「不敢提問」或「不知道如何提問」的現況,推薦你來閱讀這本《精準提問》,書裡面的許多方法和實際案例,會一步步的引導你克服心中困難,讓你頭腦清晰,意志堅定的做出改變。

購買資訊如下:

【作者親簽版】(四百本書已經快要賣完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7261

一般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7260

readmoo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102180450001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料五六-avatar-img
2022/03/31
我也有上過洪老師的課,非常實用!
avatar-img
林凱彥的沙龍
53會員
40內容數
林凱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01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我聽完了講座,然後呢?」
Thumbnail
2022/07/01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我聽完了講座,然後呢?」
Thumbnail
2022/03/31
說到BBS,你會想到哪些站呢? BBS的高峰期,出現在1999年。根據 Telnet BBS 站台統計,當時全台灣大專院校、中小學、民間及政府共合計1002站台,而我也是那一年接觸BBS的。
Thumbnail
2022/03/31
說到BBS,你會想到哪些站呢? BBS的高峰期,出現在1999年。根據 Telnet BBS 站台統計,當時全台灣大專院校、中小學、民間及政府共合計1002站台,而我也是那一年接觸BBS的。
Thumbnail
2022/03/30
我們快樂的在老師家吃完晚餐。就在吃飽完後,有同學就提到當時很紅的一部鬼片,由玉女歌手陳明真主演的《七月十四之不見不散》,接著再把他帶來的《校園鬼話》、《軍中鬼話》這種當時很火紅的書給大家看,然後開始一起講鬼故事,一位接著一位的講,然後一個故事比一個故事還要可怕。
Thumbnail
2022/03/30
我們快樂的在老師家吃完晚餐。就在吃飽完後,有同學就提到當時很紅的一部鬼片,由玉女歌手陳明真主演的《七月十四之不見不散》,接著再把他帶來的《校園鬼話》、《軍中鬼話》這種當時很火紅的書給大家看,然後開始一起講鬼故事,一位接著一位的講,然後一個故事比一個故事還要可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Thumbnail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Thumbnail
對於提問和表達這件事,最近深有感觸。在上大學以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很少會有問題想問。在我心裡,偶爾也會覺得到底有甚麼可以問的呢?帶著這樣的納悶,而打從心底佩服那些可以問問題的人,頂多湊在他們身旁一起聽解釋。但是,怎麼問問題,還有問為什麼,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1.害怕問錯
Thumbnail
對於提問和表達這件事,最近深有感觸。在上大學以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很少會有問題想問。在我心裡,偶爾也會覺得到底有甚麼可以問的呢?帶著這樣的納悶,而打從心底佩服那些可以問問題的人,頂多湊在他們身旁一起聽解釋。但是,怎麼問問題,還有問為什麼,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1.害怕問錯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我聽完了講座,然後呢?」
Thumbnail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我聽完了講座,然後呢?」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3.29 | 作者:翁順法 FAHAHA 這篇文章,要分享洪震宇老師「精準系列」的第二本書:《精準提問》。 分成三個部分:為什麼我要讀《精準提問》、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觀念、《精準提問》對我的啟發...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3.29 | 作者:翁順法 FAHAHA 這篇文章,要分享洪震宇老師「精準系列」的第二本書:《精準提問》。 分成三個部分:為什麼我要讀《精準提問》、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觀念、《精準提問》對我的啟發...
Thumbnail
開會後才發現重要的問題沒想到?在公司向同事請教問題卻常碰一鼻子灰?不妨看看 18 刷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洪震宇老師再度出擊的《精準提問》,學會意識問題、構思好問題,以及如何在看似閒聊中的情境中獲得對方的好回應。
Thumbnail
開會後才發現重要的問題沒想到?在公司向同事請教問題卻常碰一鼻子灰?不妨看看 18 刷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洪震宇老師再度出擊的《精準提問》,學會意識問題、構思好問題,以及如何在看似閒聊中的情境中獲得對方的好回應。
Thumbnail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Thumbnail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Thumbnail
你恍然大悟,決定跟相處已久,卻不適合彼此的「笨問題」分手。發現對話氣氛終於活絡了起來,溝通效率也增加許多,但接下來,才是混亂的真正開端......
Thumbnail
你恍然大悟,決定跟相處已久,卻不適合彼此的「笨問題」分手。發現對話氣氛終於活絡了起來,溝通效率也增加許多,但接下來,才是混亂的真正開端......
Thumbnail
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書籍 在我從事工程師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理性的面對各種問題跟工作任務,自我限制覺得需要屏除人性的一面,排除情緒才能
Thumbnail
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書籍 在我從事工程師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理性的面對各種問題跟工作任務,自我限制覺得需要屏除人性的一面,排除情緒才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