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遊戲,不知怎麼玩下去?人生課題好難,怎麼讓自己答題順利?

2022/07/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生如戲,是一場戲劇,卻更像場遊戲

人生如戲,與其說人生是一場戲劇,我覺得人生更像一場場遊戲,每個人生來都自帶一個課題及一個使命,就像遊戲的主線劇情及職業。
人生像一場遊戲,人生課題跟使命好比遊戲的主線劇情及職業(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讓你受苦受難的就是你的課題
讓你願意全心投入且滿心歡喜的就是你的使命
這道與生俱來的終極課題,它極可能是我們上輩子一直沒答對的題目,更是我們這輩子的這場人生遊戲主軸、需要邁過的那道崁。
我們的一生還會充斥許多小小課題要去克服,以及小使命要去完成,就像打遊戲一樣,遊戲有許多關卡,而每關有大魔王,要打魔王之前還有很多小怪物要打,有很多小任務要執行,任務與打怪都會讓我們增進技能、經驗及成長。
課題不是為了讓我們受苦而是為了學習
很多人把人生的磨練當成課題,以為只要承受、付出,這輩子還完了,來生就不再受磨難,這是錯把課題當受刑。
人生課題的目的是讓學習而不是處罰,學會了之後,課題就不再是課題,而是我們的人生經歷的一部分。
當我們覺得反覆發生相同的事、事情沒有好的進展,只有原地打轉,自己只能付出,並因為付出而痛苦,那表示我們在同一個課題上,一直答題錯誤。
更糟的是每次都選一樣的答案,一錯再錯,只能一做再做,就像學生答題一樣,得訂正到正確的答案了,老師才會認為你學會了而放過你。
兒子的小一老師改作業時會用色筆圈選錯題,同一個題目錯超過一次以上,就用不同顏色
的筆圈選,小兒子有道題目連續訂正了三天都還是被老師圈錯。
第一天,我跟先生在確認孩子的答案正確,看不出錯在哪的情況下,只能直接請他把答案
再寫一次。
第二天,我們猜測是答案沒有好好寫在格子裡才錯,請孩子好好把答案寫在格子內。
第三天,看著圈了三個顏色慘不忍睹的作業本及哭喪著臉的孩子,我與先生在無技可施的
情況下,只好寫聯絡簿問老師:錯在哪?
那三天,不只孩子沮喪,當父母的也因為不知道孩子錯在哪?無法協助孩子改正而挫折。

BCD三個字母貫穿人的一生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Life is Choice between Born and Death),人生真的很像小時候的一份份作業,生活、學校、職場、家庭都是一道道題目。
我們要能看懂題目,選擇並寫下答案,我們可能答對了,可能答錯了。可能莫名奇妙就選對了,也可能怎樣選都是錯了,就像我剛提到小兒子連續錯三天的那道數學題。
寫作業的時候,不知道錯在哪裡,我們可以問改作業的老師,遇到選擇題、是非題就更簡單了,自己暴力法選個二至四次,總能選到對的那個答案。
但,人生這一道道的題目,沒有人幫我們對答案、改作業,我們也無法找人來問問:錯在哪?只能自己不斷的讀題、思考、選擇與作答。
當我們卡在某道題一直答錯、一直重做的時候,一定會覺得受挫、繞圈圈、痛苦,就很像在玩Candy Crush卡在難關過不了,一玩再玩,或是打傳說對決時,每次都沒掌握好開團或推塔時間點,不是被團滅就是離勝局只差那一點點…
為什麼老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可能是因為我們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下的慣性思維、慣性動作,讓我們不經大腦地由潛意識直接做出選擇與行動。
可能是因為我們錯把課題當宿命或懲罰,認為自己就是得不斷付出、受傷,今生還債,來世不再受苦。
可能是因為我們固執己見認為自己的選擇、答案都沒錯,錯的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所以堅持不懈的死磕到底。
結果就是因為我們每次都做了相同的選擇而答錯,一錯再錯並因此而反覆受苦,例如有人因花心男友而受傷,但卻一直被花心男友吸引,或是有人總是為了自己當爛好人而受傷,卻還是無法對別人說不。
反之,有些人則是屬於愈挫愈勇,願意面對錯誤並勇於選擇其他答案的人,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懂得刪去錯誤的選項,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答錯不要緊,換答案再試試就好

人生課題的錯誤循環確實讓人受挫且覺得痛苦不己,就像小兒子改了三天都還不知道錯在哪的那題數學題,或是玩了幾十、幾百次都過不了的Candy Crush最難關卡。
但其實答錯人生課題一點都沒關係,重點是不要明知答案錯的,也都試過了是錯的,還硬要選它。
不論我們是因為什麼關係而一直答錯,想要脫離重複錯題的輪迴地獄的第一步就是選新答案、新作法
選新答案、換新作法,最差情況是依然答錯,但至少不是犯同樣的錯,還多了一個確定是錯、可刪去的選項。
最好的情況則是一次就答對,這樣穩贏且可以脫離重複錯題的輪迴地獄的作法,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人生課題不像選擇題那樣,最多選到第四次就可以答對,但至少我們可以不斷試錯並刪去已知的錯誤的選擇,怎樣都比一直死磕在原本的錯誤不放的好!
而且只要答對了,以後就不用再重做這道題,課題成為我們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就像遊戲打怪、過關後的寶物獲得、經驗與技能提昇。

人的一生就像一款MMRPG(大型多人角色扮演遊戲),我們扮演了某種職業角色,擁有某些技能,需要挑戰某些任務與關卡,任務沒完成或關卡過不了,自然就只能一直重玩,不斷挑戰。
人的課題與使命也是這樣的概念,但是當我們的遊戲任務完成了、破關了,就可以選擇要不要繼續玩,或選擇某個關卡重新挑戰一次,甚至是選擇玩其他的遊戲或扮演新的職業角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原型是由知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心理學家Caroline Myss據以延伸創造74種原型,並設計成一套精緻華麗的原型卡牌,應用在心理治療上。 原型牌,有人應用心理治療,有人把它當成塔羅牌,也有人把它做為人個探索的工具,不論如何應用,都可回歸於個人對於更瞭解自己的渴求,這個專題是與解讀74種原型與生活應用有關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