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玩手機遊戲,開局就想要選擇好用的角色,以便於推進主線劇情順利,這就是省時省力的做法。如果沒有刷到網友大力推薦的角色,那就重新開局,直到抽到為止。但這樣精心安排的開局,真的就能享受到更多的遊戲樂趣嗎?
在學校學習時,我們被訓練從課本或教科書中去拆解考試題型,以便於考試時選出一個或多個的答案,以獲取分數。就算是考申論題,也會有可以參考的範圍能夠反覆的練習,以獲取及格的分數。因此,如果遇到了人生方向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時,好像怎麼做都可以,這時候應該如何處理?首先會想到詢問周遭朋友的意見,因為在類似的年紀裡,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有類似的情況。再不然尋求所謂自我成長書籍,或者觀看行業中的佼佼者,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
而如果所獲得的資料,依然無法讓自己抉擇應該如何去做。那是不是就該放棄,還是尋求一份安穩的工作或者選擇能夠賺大錢的工作之類的?這不就是大多數人所選擇的道路嗎?這樣選總不會錯吧?就像玩手機遊戲,開局就想要選擇好用的角色,以便於推進主線劇情順利,這就是省時省力的做法。如果沒有刷到網友大力推薦的角色,那就重新開局,直到抽到為止。但這樣精心安排的開局,真的就能享受到更多的遊戲樂趣嗎?
其實都會面臨這樣的抉擇,到底要不要依照別人給的建議來前進?也可以這樣認定為,因為年輕,所以不用怕失敗。就去做,就算浪費了兩三年的時間又如何,還是有機會可以追上的。當然,有人會質疑說,這些可能只是倖存者,有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沉下去,不知道到哪裡去了。跳舞會賺錢嗎?當作家會賺錢嗎?如果不能,那為何還要自己花錢出力的去做,那有什麼意義呢?到頭來還不是要去追求能夠養活自己的收入,還不如一開始就選擇一條安穩的路。
讓自己的人生空白兩三年,到底有何意義?那些目前仍處於失敗狀態的人當然無法站上台前侃侃而談,而是去賺錢謀生去了。必須要是能夠從失敗中站起來的人,才有可能獲得上台的資格。沒錯,選擇和別人走不一樣路的人,有可能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失敗。所以一般人才不敢輕易這樣做,因為害怕自己失敗後,再也站不起來。
像是最近月光聽了腦闆李昆霖在TED的演講,因為月光再次認識他的時候,已經是他熱衷於追求內觀的時期。第一次認識他時,是在他年輕身材很棒,可以全裸出書的時代,那時搞不懂這個人頭腦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多才多藝,虎爸,提提研老闆等關鍵字,造就了看來光鮮亮麗的外表,但實際上,他已經從追求有趣轉變為追求做好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