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慢讀計畫 ❷ 意識:擺脫痛苦的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許多人認為慈悲是「犧牲自己,照亮別人」、「人饑己饑,人溺己溺」,這是說能夠與他人共同分擔痛苦。然而,更深一層的慈悲其實應該從好好對待自己開始,如果我們能夠臣服於當下,放下執著,用更豐盛的觀點看待世界,所有的痛苦最終都會冰消瓦解,這就是莊子所說的:「莫若以明」。

在《當下的力量》第一章中,托勒揭示了小我和本我的分別,提醒我們不要過度認同心智所虛構出的小我、餵養情緒累積所造成的痛苦之身。然而,光是知道這件事並不足夠,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在生命中養成的慣性力量並不容易被破解。在這一章中,托勒進一步告訴了我們可以怎麼做,讓自己能夠更容易破除慣性、擺脫痛苦、與本我建立連結:

不要再製造更多時間

托勒說:「人大多數的痛苦是不必要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那是人任由自己被心智擺布的結果」。當下製造的痛苦通常來自對於現狀的抗拒,而心智總是會想方設法否定當下的「如其所是」,這是因為,如果沒有時間(過去和未來),心智就無法運作,失去對「人」的掌控,也同時意味著小我的消亡。心智、小我為了自身的存在,製造出了「當下不夠好,必須改變」的幻象,讓人不是沉湎於過往的美好、深陷過去的苦痛,就是對未來有太多的焦慮與擔憂、太多美好的期待,於是自然就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則尚未發生,我們唯一真實擁有的,只是此時此刻的當下。

讓我們問問自己:是否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時常想著下一件事?是否在和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時常想著另一個人?是否時常覺得「只要我未來如何如何,我就會過得很幸福」?那麼,會不會你吃飯的時候也往往食不知其味,和人說話時常常沒聽懂對方在說什麼,甚至是未來許諾的幸福,也從來都沒有來到?

如果是這樣,我們不妨試著把心調節一下,練習讓自己只是專注、全心全意的做好下當下的「那一件事」:好好呼吸,好好喝水,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好好運動,好好對話。最終,你可能會發現,通往幸福、美好、寧靜、平安的唯一道路,只存在於此時此刻,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


觀察自己的痛苦之身

許多人無法專注於當下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時常深陷於情緒之中無法自拔。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所有讓人受苦的情緒,其實都是與當下無關的:例如憤怒、悲傷、後悔、自責通常根源於過去,而焦慮、恐懼、匱乏、貪婪則來自於未來。這些情緒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經由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觸的社會文化、以及所經歷的遭遇不斷強化、累積,並且和心智小我所形塑的身份認同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複雜無比的痛苦之身,這讓我們再遇到相似事件時,總是被挑起同樣的情緒、同樣的應對方式,緊接著的是更多的痛苦,然後不停重複著這個惡性循環......

但是,和多數人想像的不同,即使我們意識到這個 「痛苦之身」的存在,想要靠壓抑情緒、抗拒慣性、否定小我這種「硬碰硬」的方式去破除他,通常都是白費力氣的。這是因為我們對於自己小我的認同通常都無比強大,強迫自己否定小我的結果通常會引來小我和痛苦之身更大的反抗,甚至造成身體的痛楚和疾病。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透過專注於呼吸,讓自己先把注意力從造成痛苦的過去和未來暫時拉回到現在,然後嘗試讓自己成為一個「中立的旁觀者」:例如,假使你感到憤怒,或是感到悲傷,先試著不帶評價地觀察自己的情緒,接著,不是告訴自己「我不可以生氣、不可以難過」,而是告訴自己「生氣沒有關係、難過也是可以的」。當你能夠這樣溫柔的陪伴自己時,你會發現,原本失控的情緒和小我,反而逐漸變得溫馴無害了,也不再成為痛苦的根源。而這個「觀察者」,其實就是你的本我。

當我們能夠喚醒本我,溫柔的對待自己,自然就能夠溫柔的陪伴他人。

「苦人所苦」或許可以帶來短暫的安慰,「我也不苦,你也不苦」則是終極的慈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邊阿蒙
133會員
127內容數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從金融業漂流到海邊,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聰明優雅的投資人,悠游世界、享受人生。
海邊阿蒙的其他內容
2024/07/31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2024/07/31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2024/07/31
先前老婆約了一位調音師來家裡為鋼琴調音,言談之間發現老師的閱歷十分豐富,一問才知道他離開公司出來獨立開業已經四十多年,和老師聊工作的甘苦談,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之處。 我們問老師:出來獨立開業,沒有了公司的奧援,如何找到業務機會呢?老師說,重要的是要靠服務和技術取得客人的信任。
Thumbnail
2024/07/31
先前老婆約了一位調音師來家裡為鋼琴調音,言談之間發現老師的閱歷十分豐富,一問才知道他離開公司出來獨立開業已經四十多年,和老師聊工作的甘苦談,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之處。 我們問老師:出來獨立開業,沒有了公司的奧援,如何找到業務機會呢?老師說,重要的是要靠服務和技術取得客人的信任。
Thumbnail
2024/07/31
「正念」的「正」不是許多人以為的「正向」,而是「正在」的意思,而「念」即是「今心」,也就是讓自己的心專注在當下的此時此刻、專注體驗自己正在做的事。
Thumbnail
2024/07/31
「正念」的「正」不是許多人以為的「正向」,而是「正在」的意思,而「念」即是「今心」,也就是讓自己的心專注在當下的此時此刻、專注體驗自己正在做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是此時此刻的你,讓宇宙的神聖目的得以展開,看看你有多重要!
Thumbnail
是此時此刻的你,讓宇宙的神聖目的得以展開,看看你有多重要!
Thumbnail
時間純粹只是幻象 時間是負面性與痛苦的根源 心智本身沒有問題 唯有當你試圖在心智中追尋自我 並把它誤認為自己時 問題才會發生
Thumbnail
時間純粹只是幻象 時間是負面性與痛苦的根源 心智本身沒有問題 唯有當你試圖在心智中追尋自我 並把它誤認為自己時 問題才會發生
Thumbnail
我們的存在是無限、永恆和無所不在的。 我們的存在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或形式的限制。 它是一種純粹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概念、信仰或道德觀念。     
Thumbnail
我們的存在是無限、永恆和無所不在的。 我們的存在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或形式的限制。 它是一種純粹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概念、信仰或道德觀念。     
Thumbnail
誰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呢?答應是「自己」。我們要往「離苦得樂」的期望邁進,為什麼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會常失常而自責,或者不自覺地想要討好別人,也會感情受創、自認卑微不值得被人愛或尊重,想要逃避或轉移注意力等等,常常覺得內心空虛呢?這樣的自我貶抑、自我傷害、否定自己,就是在負面情緒陷入漩渦中浮沉。
Thumbnail
誰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呢?答應是「自己」。我們要往「離苦得樂」的期望邁進,為什麼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會常失常而自責,或者不自覺地想要討好別人,也會感情受創、自認卑微不值得被人愛或尊重,想要逃避或轉移注意力等等,常常覺得內心空虛呢?這樣的自我貶抑、自我傷害、否定自己,就是在負面情緒陷入漩渦中浮沉。
Thumbnail
「我們利用痛苦本身做為找到力量的根源,以此來面對痛苦。」 痛苦是什麼呢?是來自於外在的傷害,還是源自於內心的無法控制? 起床睜開眼睛到入睡前,心情會因為這一天如何度過,而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如果這一天像昨天般度過,或許不會特別思考這一天的模樣,但是萬一今天發生一件大事,佔據了思緒、身體不時緊繃,
Thumbnail
「我們利用痛苦本身做為找到力量的根源,以此來面對痛苦。」 痛苦是什麼呢?是來自於外在的傷害,還是源自於內心的無法控制? 起床睜開眼睛到入睡前,心情會因為這一天如何度過,而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如果這一天像昨天般度過,或許不會特別思考這一天的模樣,但是萬一今天發生一件大事,佔據了思緒、身體不時緊繃,
Thumbnail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Thumbnail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Thumbnail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Thumbnail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Thumbnail
在我們能夠正確、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心智自然是威力無比、讓人類足以感到自豪的強大工具。然而,過度強調「思考」的結果,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極具破壞性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反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了。於是,就像成了癮一樣,人們無法在任何時候讓自己停止思考,不斷地回憶著過去
Thumbnail
在我們能夠正確、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心智自然是威力無比、讓人類足以感到自豪的強大工具。然而,過度強調「思考」的結果,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極具破壞性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反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了。於是,就像成了癮一樣,人們無法在任何時候讓自己停止思考,不斷地回憶著過去
Thumbnail
當你無法與內在的本我連結時,會發生甚麼事? 你會時常處於無意識狀態中,並習慣性地否定當下。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深陷負面性當中,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怎麼談論幾種常見的負面性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關於壓力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 關於擔心
Thumbnail
當你無法與內在的本我連結時,會發生甚麼事? 你會時常處於無意識狀態中,並習慣性地否定當下。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深陷負面性當中,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怎麼談論幾種常見的負面性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關於壓力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 關於擔心
Thumbnail
讓我們來聊聊痛苦。 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是「痛苦之身」。 當你一直無法取用當下的力量,這代表你所經歷的每個痛苦情緒都將殘留下來,潛藏於內心,累積在你的心智與身體上,其中包括了兒時經歷的傷痛。這些日積月累的痛苦,將佔據你的身體與心智,形成一個負面的能量場—就是所謂的「痛苦之身」。 書籍資訊:
Thumbnail
讓我們來聊聊痛苦。 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是「痛苦之身」。 當你一直無法取用當下的力量,這代表你所經歷的每個痛苦情緒都將殘留下來,潛藏於內心,累積在你的心智與身體上,其中包括了兒時經歷的傷痛。這些日積月累的痛苦,將佔據你的身體與心智,形成一個負面的能量場—就是所謂的「痛苦之身」。 書籍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