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這有什麼好生氣的?—療癒被「哥吉拉事件」觸動到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

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句話包含了幾個意思,第一是「我知道你在生氣」,第二是「對於你的憤怒,我不認同,也不想瞭解」;第三,特別是說出這句話的人,就是做出讓人感到生氣的事情的當事人,意思更是有「我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透過否定對方因為被冒犯而有的正常反應(生氣),剝奪對方保護自己的全力,並且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有趣的是,在梳理「這有什麼好生氣的?」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我感到生氣的事情;第一時間,我並沒有如常地接住自己的情緒,反而是升起「不能生氣,要趕快恢復平靜」的想法。

與此同時,太太以為我的情緒已經過去,便說了句「妳平常是很有邏輯的人!怎麼會遇到他們,就進去套路了啊?」,搞得我的怒氣瞬間破表。

太太,是比我更為資深的療癒師,平常是可以耐心傾聽我的人;聽到她講的這句話,我知道我的怒火,就像還有餘溫的灰燼,只是被我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稍微澆熄而已,並不是真的過去。

於是,我打算好好地深入探究一下。


從小,我就被貼上「愛生氣」的標籤。

我的父親,身上也有「愛生氣」的標籤;相對來說,母親就是懂得處理情緒、總是和顏悅色的人,甚至對家人有埋怨和怒氣,也會用書寫的方式來溝通(雖然我和姐姐都稱之為咆哮信,哈)。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不輕易發怒」才是好的。

對於「容易被踩到線」的自己,很不能理解,所以會在發生事情的第一時間,先在心裡面跟自己說:這沒什麼好生氣的!不要跟他生氣⋯⋯等等的話。

隨著日子過去,我慢慢長大,也在二十九歲的時候,轉換跑道、成為療癒師;也在和女兒們一起長大的過程中,慢慢瞭解到「在被冒犯的時候感到生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以及「我會自動化地去壓抑、忽視生氣的感受」的行為模式,已經是標準的創傷反應

於是,我順著【療癒❺步驟】來修復自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4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活中充滿讓我不開心的「情緒過敏原」 「心理師…我心情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常常會忍不住想脾氣…」 「當你有感覺到自己被影響時,通常你會怎麼做?」 「我會先忍耐…但心裡其實越來越氣…到最後整個大爆炸…然後就會吵架…」 不生氣不等於脾氣好?不生氣的人其實更失落 從「認識自己」開始,舒緩「情緒發炎」
Thumbnail
生活中充滿讓我不開心的「情緒過敏原」 「心理師…我心情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常常會忍不住想脾氣…」 「當你有感覺到自己被影響時,通常你會怎麼做?」 「我會先忍耐…但心裡其實越來越氣…到最後整個大爆炸…然後就會吵架…」 不生氣不等於脾氣好?不生氣的人其實更失落 從「認識自己」開始,舒緩「情緒發炎」
Thumbnail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Thumbnail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Thumbnail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Thumbnail
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會需要溝通的時候,通常都是在爭論「行為/行動/方法」的不同,很少人知道~真正需要核對的是「想法/心意」。所以當我在引導學員(們)沿著「行為—想法—自我認知」的路徑,更深一層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心意」時,很容易會發現~自己和對方其實根本不需要爭吵,因為彼此都是出於「愛」的。
Thumbnail
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會需要溝通的時候,通常都是在爭論「行為/行動/方法」的不同,很少人知道~真正需要核對的是「想法/心意」。所以當我在引導學員(們)沿著「行為—想法—自我認知」的路徑,更深一層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心意」時,很容易會發現~自己和對方其實根本不需要爭吵,因為彼此都是出於「愛」的。
Thumbnail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Thumbnail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Thumbnail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Thumbnail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Thumbnail
請問你相信以上這句話嗎?你有多相信呢?真的很堅定相信嗎?還是像我一樣,只是表面上相信而已? 在發生衝突的那一刻,在面對生氣出現的那一刻,在被恐懼和委屈淹沒的那一刻,你還是真的非常相信,生氣是正常的,生氣是可以存在的?坦白說,在那一刻的我,原來真的很難相信生氣正常,甚至無意識地漠視生氣的存在。 我想起
Thumbnail
請問你相信以上這句話嗎?你有多相信呢?真的很堅定相信嗎?還是像我一樣,只是表面上相信而已? 在發生衝突的那一刻,在面對生氣出現的那一刻,在被恐懼和委屈淹沒的那一刻,你還是真的非常相信,生氣是正常的,生氣是可以存在的?坦白說,在那一刻的我,原來真的很難相信生氣正常,甚至無意識地漠視生氣的存在。 我想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