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快樂(1012)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氣,好氣啊。。。(取自方格子)
早上看<楊風時評>視頻時,被右邊一談論<當下的力量>的視頻所吸引,聽完評論後,點開該視頻,裡面的內容與情緒及其處理有些關連。情緒從何而來?舉個例子好了,今天你下捷運時,被一個匆忙搶著上車的旅客撞了一下,你差點跌倒,回頭看進正在開動的車內,那人若無其事的塞上耳機,連看都沒看你一眼,你氣壞了…晚上回想起這件事,還在生氣,因為你很可能因此而受傷…怎麼會有那樣的冒失鬼,怎麼會有那麼粗魯無禮的人…你愈想愈氣…,可是,有沒有想過:那人可能正在悠閒的喝著咖啡,根本忘了有這回事…你注意到了嗎?那件事早就過去了,改變不了,也彌補不了,可是你卻還陷在過去的那個時空的那件事裡面。你現在跟那件事距離已遠,可是它卻還在影響你,這影響從何而來?不是那人,不是那事,是你,是你對那件事的想法!你如果不在意,那事根本困擾不了你,對嗎?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卻可以改變我們自己
同樣那件被撞的事好了,你覺得很生氣。可是你看到了嗎?你現在在這兒好好的,什麼都不想的話,你無思、無慮、無憂、無愁;所以呢?生氣的顯然不是在這兒好好的你,那生氣的是誰呢?很顯然的,除了你之外,還有一個會感到生氣的"你"。如果不注意的話,會生氣的"你"很可能就拖著拉著抓著好好的你,使你覺察不到你和"你"是不同的,你是可以不生氣的,你也可以安撫那個"你"使之不那麼生氣,你可以慢慢的透過學習和練習和"你"合而為一的。處在當下,外塵難染。
潛意識深藏在心裡(取自方格子)
可是不快樂的人往往是困在情緒中,沒採取-也不採取-任何行動。結果呢?結果就一直困在其中,陷在其中,無法自拔。事實上,因為你不等同於你所感受到的情緒,情緒來時,你可以如實的接受,觀察,並專注於這個情緒,你可以逐個檢查自己的身體有那些地方受到這個情緒的影響,是否肩膀較緊?是否腹部抽痛?是否雙手緊握?…你的情緒是會影響到身體的,對於這個影響身體一定會呈現出來。
如果你有情緒-例如之前的被接生氣好了,你覺得很生氣,你感知到此情緒後,有三種選擇:離開它、改變它,或接納它。如果你想為自己負責,那麼你應該會選擇其中之一,然後,接受選擇所帶來的結果,這樣一來,想讓"生氣"長存,大概也不容易了。
不在意就影響不了你(取自方格子)
同樣一件事,有的人不當回事,有的人耿耿於懷,不當回事者,通常較樂觀,較看得開,而樂觀及看得開是可以學習的。昨天透過歸納四個視頻提供了一些得到快樂的方法,事實上,快樂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去嘗試,去選擇,然後挑選自己合適者。
上面提到情緒會影響到身體,但反過來說也成立:身體也會影響到情緒,朴相美(2021)提出好情緒是可以培養的習慣,所以提供了三個用來每天培養好習慣的方法:包括
一.每天大聲唸出理想的正向行為
例如:
  • 生氣時先暫停並專注調整呼吸,心情會變得平靜。
  • 每天都練習愛自己、稱讚自己,了解自己是很珍貴的人。
  • 以憐憫的態度看待那些使我不快的人,這使我的心情變得平靜。
二.大聲唸出舒適、滿足、喜悅等詞彙,對自己發出正面訊號
例如:
寧靜。從容。柔和。幽靜(取自方格子)
  • 寧靜 舒適 平穩 從容 悠閒 幽靜 平和 安全
  • 踏實 柔和 和平 平安 多情 溫暖熱切 感激 可愛……
三.當負面情緒湧上,花5分鐘擺出最讓你感到有力量的姿勢:
例如:
  • 快樂的姿勢
  • 舒適的姿勢
  • 勇敢的姿勢
  • 君臨天下,睥睨四海的姿勢。
朴相美(2021)認為:「即使只花5分鐘的時間做這一類的力量姿勢,也能使我們血液中的荷爾蒙數值出現劇烈的變化。
大膽嘗試(取自方格子)
王家瑜(2019)則認為人的表情和情緒有密切的關係。不高興的人臉孔也會變得僵硬、猙獰,因為情緒會顯露在表情上。反之也一樣。只要露出淺淺的微笑,心情也能變得平靜,從嘴裡說出的話,也會逐漸變得平穩。因此建議覺得不爽時,試著露出微笑的表情,(假的也無妨)只要露出微笑,大腦就會積極分泌3種能產生快樂的激素: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
微笑讓你放鬆,言語也柔和了(取自方格子)
事實上,我們可以根據上述學者的說法和做法加以推展:
吹口哨;
哼歌;
手指握緊放鬆十次;
手握拳,然後從大拇指開始逐指鬆開,再從小指開始逐指合攏;
手指跟著樂曲起舞;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參考資料:
朴相美(2021):<快樂要說出來!心理學家:唸出這40個詞,有助大腦分泌幸福荷爾蒙。>2021.10.12摘取自: 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1854
王家瑜(2019):<微笑真的會變開心!3種「快樂激素」對抗壓力、焦慮、憂鬱。>2021.10.12摘取自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19502(健康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總之,如果想要快樂,方法多得很,但或許可以記住: Be as Happy as You Want to Be.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Try to Make someone Else Happy.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以上方法都是在打破你受情緒控制;你封閉自己的狀況,你不是情緒,所以透過感知情緒,就可以了解到情緒不等於你,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呢?你覺知它,觀察它,隨它起伏,它就比較控制不了你了;你出外去動,你感恩,你助人,就沒有再封閉自己了。但這些對當事者是否有效,則
       Everyone is shy........ 上兩個案例都顯示:情緒跟我們的想法息息相關,你認為重要時,它會驅使你不顧一切去達成所需;一旦你不以為意或不以為然時,事件本身雖然沒有什麼改變,但已經影響不到你了。那,情緒是真的東西?還是假的呢?
    「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果是比喻平生經受打擊和苦難後,能以悠然自在的心情走自己的路,不受風雨晴陰的影響,並且超脫於風雨晴陰之上,那可能是一種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努力的目標,不是他已經達到了那樣的境界,如果已經達到了那樣的境界,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風雨晴陰的念頭產生,更不會留下風雨晴陰的字眼了。
    人家的夢想是人家的夢想,但不一定是你的夢想或目標,你的夢想應該是你真的想做,沒做幾乎無法不去想的,那才是你的夢想,那是強求不來的,也許跟著感覺走,你的夢想就慢慢的浮現出來了。
     追尋其實沒什麼,就是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對了。 蔣勳說:「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旅遊正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最好安排,脫離了習慣的環境和生活,你必須為自己做出規畫來,吃什麼,到那裡,睡那裡,躺在陌生的床舖上,你想不和自己在一起都不可能。 靜極思動…起心動念之後,跟著感覺走吧…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總要活出自己
    總之,如果想要快樂,方法多得很,但或許可以記住: Be as Happy as You Want to Be.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Try to Make someone Else Happy.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以上方法都是在打破你受情緒控制;你封閉自己的狀況,你不是情緒,所以透過感知情緒,就可以了解到情緒不等於你,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呢?你覺知它,觀察它,隨它起伏,它就比較控制不了你了;你出外去動,你感恩,你助人,就沒有再封閉自己了。但這些對當事者是否有效,則
       Everyone is shy........ 上兩個案例都顯示:情緒跟我們的想法息息相關,你認為重要時,它會驅使你不顧一切去達成所需;一旦你不以為意或不以為然時,事件本身雖然沒有什麼改變,但已經影響不到你了。那,情緒是真的東西?還是假的呢?
    「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果是比喻平生經受打擊和苦難後,能以悠然自在的心情走自己的路,不受風雨晴陰的影響,並且超脫於風雨晴陰之上,那可能是一種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努力的目標,不是他已經達到了那樣的境界,如果已經達到了那樣的境界,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風雨晴陰的念頭產生,更不會留下風雨晴陰的字眼了。
    人家的夢想是人家的夢想,但不一定是你的夢想或目標,你的夢想應該是你真的想做,沒做幾乎無法不去想的,那才是你的夢想,那是強求不來的,也許跟著感覺走,你的夢想就慢慢的浮現出來了。
     追尋其實沒什麼,就是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對了。 蔣勳說:「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旅遊正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最好安排,脫離了習慣的環境和生活,你必須為自己做出規畫來,吃什麼,到那裡,睡那裡,躺在陌生的床舖上,你想不和自己在一起都不可能。 靜極思動…起心動念之後,跟著感覺走吧…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總要活出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情緒、態度,甚至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遭人群的影響,這其中「快樂傳染效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這個現象指的是,當我們與快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時,我們自身也更有可能變得快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情緒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感染」,當我們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情緒、態度,甚至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遭人群的影響,這其中「快樂傳染效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這個現象指的是,當我們與快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時,我們自身也更有可能變得快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情緒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感染」,當我們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