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照顧者壓力嘸人知 禁錮的人生讓她患憂鬱症
伊甸辦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肉搏知識伴家屬勇敢迎向未來
圖左至右為家屬邱爸、吳金蓮女士及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
上週在新北市,一名獨自照顧有精神疾病手足與母親的鄭姓婦人,因擔心鑑定精神疾病會被社會貼上標籤,遲遲不敢接受政府及公益團體的幫忙,後來鄭婦因長年照顧壓力,在母親離世後自殺結束生命,這些精神疾病照顧者的壓力有誰能知?
當精神患者做錯事或犯法時,照顧他的家屬往往成為指責對象,甚至更有人認為家屬應該要被受連坐罰。近年來,民眾生活壓力遽增,精神病患比率逐年升高,據衛生署福利部104年統計資料指出,全台有超過248萬人至精神科就診,但有接受政府追蹤服務之社區照顧精神病人僅有14萬人,其中每年被追蹤之精神病人只有1.5次面訪機會。而在家屬被要求負起這麼大的責任及協助精神病患生活重建的同時,2016年台灣國民心理健康促進計畫中,卻沒有一項是完整地協助家屬面對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
10多年前,許多精神障礙者的家屬和政府建議應設立針對精神疾病照顧者的專線,然而10多年過去,這個需求仍然沒有被正視。伊甸基金會為了和精神疾病照顧者一起面對龐大的壓力及困境,與「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及「甘草園家屬團體」共同籌辦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於去年底開始試營運,今(12)日專線正式啟動,同時也邀請將近數十位照顧者一同參與,並現身分享經驗,希望透過照顧者接聽照顧者的方式,交流彼此擁有的「肉搏知識」,凝聚家屬間支持的力量,陪伴他們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
活動一開始,照顧者代表吳金蓮女士背著房子,踏著沉重的步伐,遠離人群孤獨地走著,象徵照顧者無處宣洩的壓力,又因社會資源不足,使他們只能沉默地面對無助的照顧生活。一頭白髮的吳金蓮女士,今年已67歲,過去30年來,一直在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哥哥;因長期壓抑的照顧壓力,使她找不到抒發情緒的出口而罹患憂鬱症。
吳金蓮表示,當時在腦海中經常出現不想活的念頭,還好有及時就醫,以及學習照顧者教育課程,才逐漸懂得如何照顧與疼惜自己。現在的吳金蓮不但是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的志工,也是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的理事長,她希望從精障者家屬到自己罹患憂鬱症的照護經驗,盡全力地幫助其他照顧者釋放內心壓力,自信面對其精神病家人的照顧之路。
「家屬的態度與關愛,攸關精神患者的穩定與復元。」而另一位資深照顧者邱爸表示,照顧生病的女兒已有11年,發現女兒有精神疾病時,他沒有失落太久,反而開始到處尋求資源,認識甚麼是精神疾病,才知道要如何面對生病的女兒。在邱爸努力的關懷下,女兒目前的精神狀況很穩定,還為有需要諮詢的家庭四處奔波,倡導家屬應走出家門、努力學習,更是此次伊甸成立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最重要的幕後推手,他相信透過照顧者間的經驗交流,能讓更多家屬在照顧的過程中,更有勇氣與方向。
「專線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讓家屬活得更好」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表示,由於社會對於精神障礙者的誤解,使多數家屬不敢尋求協助,因此自去年12月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開通以來,已接到超過千通洽詢電話,常常聽見在電話的另一端,家屬因為無法負荷壓力而痛哭失聲。其中,尋求情感與社會支持的來電者為最多,佔來電總數將近百分之30,多是希望紓解龐大的照顧壓力、認識其他照顧者或家人得病後羞恥與自責等情緒;再者才是詢問關於照顧知識、社會資源連結、醫療資訊及危機處理等問題。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自民國93年投入精神障礙服務,過程中發現家庭背負了沉重的負擔,以及社會對精神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使家庭承載了所有的情緒與結果,但也深刻體會到家屬的重要,所以期待透過新的服務型態,凝聚家屬的力量,成為彼此的互助夥伴。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服務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點30分時至8點30分,歡迎有需求的家人朋友們來電諮詢。專線電話:(02)2230-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