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鼓勵也「積極避免」過早使用未成熟的大小肌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IE教養 很重視相信孩子大小肌肉的發展時間,不會主動協助孩子翻身,不會拉起孩子練習坐姿,更是世界上極少單位 反 對 抬頭練習 TummyTime,因為相信嬰兒是有能力的,能夠用自己的時間和自己的發展速度,合理和適當的練習,協助自己的大肌肉小肌肉在適當的時間發展完成,所以家長並不需要介入規劃練習時間和方式。
在美國進修RIE的時間,老師特別帶我們去舞蹈教室練習 Tummy Time,趴在地上的我們,即使已經能夠控制頸部肌肉、核心肌群,但這個抬頭練習時間還是相當的不舒服!
可是如果躺在地上,不僅視野變好,舒適度也大幅改善!再次以 將心比心 的教養理念,正常健康的嬰兒真的不需要Tummy Time,那為什麼會有些發展比較緩慢的孩子呢?
除了一些先天特別的孩子以外,正常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個適齡自由發展的空間,也就是當孩子正在練習翻身時,
  • 他是否有足夠多的時間自己躺在地上?
  • 他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左左左翻、再右右右翻?
  • 他是否被授與足夠的機會去面對自己翻不過去的挫折?
  • 他是否被信任他能夠在翻不過去的挫折中找到適合的肌肉運用方式?
在翻身練習上,真的很多家長出於一片愛意去協助孩子,但是每一次的家長協助,只是在延緩孩子自己發現該如何正確使用肌肉的時間啊......
當孩子開始爬行但還未到該站立的月齡,
  • 他喜歡的物件是否大部分都放在低矮處?
  • 不會誘惑他需要快速放棄爬行?
  • 孩子的活動環境裡,是否有許多邀請他站起來的輔助物?像是櫃子、圍欄、茶几、沙發......
在動作的發展上,真的不只是需要被動的不過度給予協助,我認為也很需要積極的去避免造成孩子感覺自己必須超齡學習。
記得當時我的物理治療師有交代,可以走路的寶寶應該是可以站直走路,「推著物件走」的這種姿勢,其實軀幹是彎的、像注音的ㄑ,並沒有確切的練習需要站直的力量,也沒有協助髖關節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因此在小小跳跳糖想要推著小板凳或是尿布箱走路時,我都會很積極的把板凳或是尿布箱堵住,
跟他說:「可以放手走的時候再好好走唷!推著走對你的髖關節裡面各種組織、以及你的臀肌發展並沒有幫助。慢慢來不急!準備好就可以走了!」
像現在快升上中班的跳跳糖有時候也會想要寫字,如果只是鬼畫符一下我不會干涉,但是如果想要坐好寫好幾個數字,我會積極地邀請他用蠟筆塗滿數字框的方式,握粗蠟筆的方式不會是握筆的方式,或是乾脆邀請他去做別的事情,因為早點把筆拿在手上寫字,不是四歲的手骨該做的事情,就算用正確的握筆方式,也不能確定還未發育成熟的手骨,是不是真的能夠承受這樣的細緻肌肉練習。
我不只是「不希望」他練習還不到發展年齡的技能,我也非常在意他是否因為周遭的生活環境,影響他提早開始練習他還沒真的準備好的能力,即使他自己有意願,我都不希望他超前的開始。幾乎是積極轉移。
在陪伴他慢點打好基礎的這些日子,我都常常想到以前我妹是游泳選手時,不論是哪個階段的選手,每天早上都是先拿浮板踢水3000公尺,慢慢的打好地基,因為早不一定好,很多時候慢慢來準備得更好!
而「減少超齡誘因」,我發現更是現代家長需要注意的角度啊!
我是最懂安全依附關係的嬰幼兒睡眠顧問江語嫣。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在各podcast平台搜尋【糖果家好好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也不要忘記追蹤糖果家好好睡的粉絲專頁IG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跳跳糖在非常憤怒時會打我的狀況經過一個月後,愈來愈少發生。 能夠用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這個狀況,老實說我自己蠻驚艷的! 本來不想把這個時間寫下來,因為擔心變成其他家庭的「標準」,認為孩子的某些狀況會在**時限內改變。 現在決定寫出來,是為了給其他家庭鼓勵,主要鼓勵的基礎在於: 只是很簡單:
要能做到「正向教養」育兒日常,有一個你一定會需要的基礎,就是那『我不趕時間你慢慢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讓我舉我們家的實際例子來說明吧! 跳跳糖這天早上起床後,很期待昨天說好要一起唱跳!但我指了指地上滿是物件的客廳說:「地上東西太多了啦,這樣跳會一直踩到還可能會摔倒,等你收完再跳吧!」 · · ·
一早聽到老公對著兒子說:「不可以自己泡牛奶!」說了兩次以後,馬上就聽到兒子奔跑的腳步聲和呼喚聲:『媽媽~~』 賴在床上,很奸詐的趕緊把被子矇住頭,但是小人已經在我身後,並且用手拉開我的被子。 老公也走進房間說:「媽媽在睡覺,不能吵媽媽~」但小人繼續用哭腔說:「媽媽~~~」 我問:「為什麼?」
最近兩週睡前吵架的頻率蠻高的,於是我最近晚上的行程真的是愈來愈趕時間了呀!因為我得留時間讓我們倆吵完不至於太晚睡。 吵架的起源是遇到跳跳糖很強力的要求『陪睡』但我還是很確認我真的辦不到陪睡。 而對於家長來說,一心想著:「你快睡著!」這兩個念頭根本完全沒有交集啊! 同時也要注意:
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當寶寶滿一歲的時候,是不是表示寶寶長大了,在各方面的成長都走到了一個里程碑!如果是這樣,一歲寶寶的睡眠有沒有什麼里程碑式的改變呢? 一歲的小孩還是很需要兩次的白天小睡,再搭配不需要夜奶、連續 11-12小時的夜間睡眠,就能夠達成好棒棒睡飽飽的健康好寶寶了! 特別亢奮、 特別有活力、 特別睡不久、
跳跳糖在非常憤怒時會打我的狀況經過一個月後,愈來愈少發生。 能夠用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這個狀況,老實說我自己蠻驚艷的! 本來不想把這個時間寫下來,因為擔心變成其他家庭的「標準」,認為孩子的某些狀況會在**時限內改變。 現在決定寫出來,是為了給其他家庭鼓勵,主要鼓勵的基礎在於: 只是很簡單:
要能做到「正向教養」育兒日常,有一個你一定會需要的基礎,就是那『我不趕時間你慢慢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讓我舉我們家的實際例子來說明吧! 跳跳糖這天早上起床後,很期待昨天說好要一起唱跳!但我指了指地上滿是物件的客廳說:「地上東西太多了啦,這樣跳會一直踩到還可能會摔倒,等你收完再跳吧!」 · · ·
一早聽到老公對著兒子說:「不可以自己泡牛奶!」說了兩次以後,馬上就聽到兒子奔跑的腳步聲和呼喚聲:『媽媽~~』 賴在床上,很奸詐的趕緊把被子矇住頭,但是小人已經在我身後,並且用手拉開我的被子。 老公也走進房間說:「媽媽在睡覺,不能吵媽媽~」但小人繼續用哭腔說:「媽媽~~~」 我問:「為什麼?」
最近兩週睡前吵架的頻率蠻高的,於是我最近晚上的行程真的是愈來愈趕時間了呀!因為我得留時間讓我們倆吵完不至於太晚睡。 吵架的起源是遇到跳跳糖很強力的要求『陪睡』但我還是很確認我真的辦不到陪睡。 而對於家長來說,一心想著:「你快睡著!」這兩個念頭根本完全沒有交集啊! 同時也要注意:
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當寶寶滿一歲的時候,是不是表示寶寶長大了,在各方面的成長都走到了一個里程碑!如果是這樣,一歲寶寶的睡眠有沒有什麼里程碑式的改變呢? 一歲的小孩還是很需要兩次的白天小睡,再搭配不需要夜奶、連續 11-12小時的夜間睡眠,就能夠達成好棒棒睡飽飽的健康好寶寶了! 特別亢奮、 特別有活力、 特別睡不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出生6個月的寶寶開始爬行,但每個寶寶學會爬行的過程都不盡相同。文章介紹了六個月至十個月的不同爬行階段,並提供爸媽們如何協助寶寶練習爬行的建議。
Thumbnail
在蒲公英家的早會運動中, 老師們會因應孩子的階段發展,而做些彈性的變化, 像是拍球的次數或是難度, 或是小矮人走路變成蜈蚣走路等等, 讓各階段孩子,都能有效訓練自己的大肌肉動作。 而在運動中除了有個人的大肌肉動作訓練以外, 也加入了不少合作運動的元素。 這禮拜的矇眼走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童一心得_2 @ 2024 3/24 〔木槍 北極熊班〕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週末忙著幫忙照看小小孩,在他們睡覺之前完全無法握有自己的時間, 各位家長及照顧者真的是辛苦了。 這兩天都是利用小朋友就寢之後做些睡前瑜珈,雖是睡前瑜珈,不過這兩部影片的動作都還是建議在地板上進行,不要在床上。 3/9 Day 6心得: 青蛙腳的部分不曉得是姿勢沒抓準,還是柔軟度太差,不管怎樣
Thumbnail
對小小孩來說,練習大肌肉肢體的運用機會比較多,而控制小肌肉(如手指頭)的機會似乎需要特別製造,坊間也有一些機構或學校也會特別開課程來『訓練』孩子的小肌肉。 正男一歲的時候住在城市裡,每次煮綠豆湯、紅豆湯、打豆漿時,都會請小小正男幫忙從袋子裡面,一把一把或一個一個的把豆豆抓進鍋裡,看著小小手從不自然
Thumbnail
跳跳舞,喝喝粥,都是為了要活絡身體,在那寒冷的溫度裡, 可以讓自己給予自己熱能。 而喚醒熱能,最能叫醒那身體當中的各種狀態的一個方法就是動一動。 孩子動一動,是因為大人的帶領,看到孩子動起來,大人也會被帶動起來。 這是一種互動式、並享受在其中一種方法。 所以,其實我們好幸福。 有孩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出生6個月的寶寶開始爬行,但每個寶寶學會爬行的過程都不盡相同。文章介紹了六個月至十個月的不同爬行階段,並提供爸媽們如何協助寶寶練習爬行的建議。
Thumbnail
在蒲公英家的早會運動中, 老師們會因應孩子的階段發展,而做些彈性的變化, 像是拍球的次數或是難度, 或是小矮人走路變成蜈蚣走路等等, 讓各階段孩子,都能有效訓練自己的大肌肉動作。 而在運動中除了有個人的大肌肉動作訓練以外, 也加入了不少合作運動的元素。 這禮拜的矇眼走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童一心得_2 @ 2024 3/24 〔木槍 北極熊班〕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週末忙著幫忙照看小小孩,在他們睡覺之前完全無法握有自己的時間, 各位家長及照顧者真的是辛苦了。 這兩天都是利用小朋友就寢之後做些睡前瑜珈,雖是睡前瑜珈,不過這兩部影片的動作都還是建議在地板上進行,不要在床上。 3/9 Day 6心得: 青蛙腳的部分不曉得是姿勢沒抓準,還是柔軟度太差,不管怎樣
Thumbnail
對小小孩來說,練習大肌肉肢體的運用機會比較多,而控制小肌肉(如手指頭)的機會似乎需要特別製造,坊間也有一些機構或學校也會特別開課程來『訓練』孩子的小肌肉。 正男一歲的時候住在城市裡,每次煮綠豆湯、紅豆湯、打豆漿時,都會請小小正男幫忙從袋子裡面,一把一把或一個一個的把豆豆抓進鍋裡,看著小小手從不自然
Thumbnail
跳跳舞,喝喝粥,都是為了要活絡身體,在那寒冷的溫度裡, 可以讓自己給予自己熱能。 而喚醒熱能,最能叫醒那身體當中的各種狀態的一個方法就是動一動。 孩子動一動,是因為大人的帶領,看到孩子動起來,大人也會被帶動起來。 這是一種互動式、並享受在其中一種方法。 所以,其實我們好幸福。 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