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參與 vs. 要孩子自己來

2021/06/0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我知道台灣有一些教養方式,會認為「這是孩子年紀做得到的,要叫自己來」,因為我沒有接受過這些理論的訓練,所以我對於這個觀點的出發點並不了解,無法針對這個方向進行討論。
我就分享我學的RIE育兒法吧!在與孩子的互動上RIE強調的是:邀 請 參 與 ,
並不是 要 求 參 與 唷!
從寶寶不會說話、不會翻身的時候,RIE就開始邀請寶寶參與,與他身體、日常照護相關的活動,在換尿布的時候,每個動作都會告知他,也會告知後等待他是否想要一起參與,像是:
|現在要把髒尿布從你身體下拉出來囉!
|你想要自己把腳抬起來嗎?
|(等待)
|反應A:(寶寶有動腳)你自己把腳抬起來呀~
|反應B:(寶寶不動)我要幫你把腳抬起來的唷~
「邀請參與」,而孩子可以選擇參與或不參與。
小孩其實都會想自己來,因為一直被人服務,是一種「你不行、我比你行」的概念,小孩並不喜歡!在阿德勒的理論裡,這是天生的自卑感,而沒有人會享受自己不行的貶抑感,因此會努力想要克服這個困境,也因此大部分的小孩都很愛說:『我自己來!』
如果你一直是邀請孩子參與的家長,你和孩子之間會比較容易發展到他自己來。
我覺得理由也很簡單,是人都討厭被要求,就像我媽叫我去洗碗時,我第一句就直覺回答:等一下..... XDD。
所以在RIE的理論外,將心比心,是我最強調的育兒法寶。
從小每次翻倒水都是我擦,從寶寶的時候就是,但是他如果伸手想一起參與,我就讓他一起來,現在他會說他自己擦,當然我就翹腳看他做啊!
那如果他不願意擦呢?我會跟他說,
|你把水打翻了,
|於是我就多一件擦地板的事情要做,
|這樣我很累,
|所以我想太累的話,我決定不會讓你的杯子一直有水,
|等你想喝水的時候我再幫你裝水,
|或是用水壺裝不會翻倒的
就以事實陳述的方式告訴他,他可以選擇擦與不擦,但是他不收拾會造成我的疲勞、變成我的負擔,所以我擁有權力可以改善這個負擔,而改善後的結果,如果不是他喜歡的方向,那他在抱怨抗議的時候,我會陪伴他思考一下,該怎麼讓這個方向回到他想要的方向。
我和他討論的重點不在於「你要擦」!討論的重點是這個行為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行為自主的自由,不過這個行為必須不造成別人的困擾,兩個人的關係才會和諧、舒適,在這個共好前提下,自由就會出現。就如同我們在家可以大聲唱歌,但如果會吵到鄰居,就需要控制音量,唱歌的自由我們的確擁有,但是還是需要在與他人共好的情況下,在意如何經營友善了鄰居關係。
其實這個邀請參與的部分,真的好像不太容易被理解,最近我就發現,連我先生都不太了解我的方向,
因為上週我聽到兒子請爸爸餵吃飯時,爸爸不要,跳跳糖說:媽媽說『被餵比較香耶!』我老公直覺回答:「媽媽怎麼可能會這樣說!」
『被餵比較香耶』這句話真的是我說的,跳跳糖有時候飯吃一吃會想要我餵他,我把這當成一個撒嬌的行為,某次我就半問他半肯定句的說:『是被餵比較香嗎?!』
他就說:對。
我願意餵他,即使我知道他可以自己吃完。而且正是因為我知道他可以,所以當他要我餵的時候,我更放心地提供協助。
誰沒有想要耍賴、撒嬌、假裝不會被人服務的時刻,我有,那我的孩子有也很正常。我在耍賴和撒嬌的時候,是在確認我和對方的關係,以及享受我和對方的關係,所以我也同樣地相信,跳跳糖在耍賴和撒嬌的時候,也都和我一樣,正在享受我和他的美好關係,一切可以這麼的自在、這麼的賴皮也有人愛著!
當然也不是他每次撒嬌要我餵,我都會欣然同意,如果那個時刻我不想餵他,就大方地拒絕他啊!
他如果因此就生氣、甚至就不吃飯,我可以做的,是陪伴他度過情緒,吃不吃飯是他的選擇,會不會餓也是他選擇後的自然後果。
去年在RIE的課堂中,RIE老師分享某次受邀去中國的蒙特梭利幼稚園演講,午餐時間到了,每個孩子都依序自己拿餐盤、領餐點、坐在椅子上,RIE老師旁邊坐了一個小女孩,女孩把自己的湯匙給老師、請RIE老師餵她,RIE老師就欣然接受開始餵,幼稚園老師發現後靠近關切,她和RIE老師說:她知道如何自己吃飯!RIE老師說:「孩子邀請我餵她,而我願意回應這個邀請。」
RIE不擔心這會剝奪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因為孩子已經學會了的能力,你怎麼拿得走!?!
當孩子已經會走了,即使你抱他走過馬路,他依舊不會忘記如何自己走路的啊!
在RIE裡,與孩子的關係最重要,這個關係,是自然、互惠、相互理解與尊重的。
因為關係是最重要的,每次的互動都努力建立在雙方都舒服的情境下。
要不要讓孩子一起煮飯,也是這個概念的延伸。
跳跳糖喜歡削皮,所以現在只要是能夠削皮的:白蘿蔔、菜瓜、大黃瓜,我都會問他要不要來削皮?但是這是邀請參與,不是必需做完的煮飯工作,所以他削一削說:我削完了,即使根本還有一半以上的皮沒削掉,我都一樣會謝謝他,讓他洗洗手離開廚房。
重點都是我有邀請、他想參與。
也因為這都是邀請參與,沒有特別的好棒!你好厲害!我不會特地誇獎他,但是我都會謝謝他的協助和付出。跳跳糖現在自己定義自己為會煮飯的人,他會問我:「醫生知道我會自己煮飯,他會說什麼?」我回答:「哇!你是一個會煮飯的人啊!」(他不喜歡被定義為小孩,所以我盡量用人來稱呼他)
光是這樣的對話,跳跳糖就很開心以及滿足。
因為開始參與,他也會想做其他的事:我可以煮菜嗎?我可以打蛋嗎?這些也都可以隨著媽媽自己的判斷決定要或不要讓孩子參與。
參與,但不是要求、或是必須做完。
在這個議題上,我還有一個感覺,就是太多資料宣傳:「幾歲內必須學會的n件事」or「幾歲內必須體驗的n件事」,這些分享一開始的立意都是好的,為的是讓家長有跡可循的觀察自己孩子,但是如果變相成為一種壓力:
「擔心孩子在oo歲怎麼還沒學會做xx事」or「過度積極孩子在oo歲一定要做過xx事」
那我感覺這些文章,對於親子關係並沒有正向的幫助!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而發明大師愛迪生不僅有學習障礙,還被老師評斷為智能不足。
教養配合著孩子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健康自在的親子關係,逐漸放下追逐里程碑的教養焦慮,感受和觀察孩子的當下,以及回顧看到他的進展,這種滿足感,會讓每一個家庭都閃閃發光的!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