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過去的文章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2023-01-30


  有這樣一種論點:認為思辨性的理論分析與實踐應當被區分開來。從思辨的或理論分析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正確且值得重視的觀點。但在實踐上,它天真而無濟於事且應當要被超越。

 

  任何一名以科學為志業的青年都(或多或少)曾經嚮往一種超越性的真理,認為它所要探究的是那某種具備「在其本身」意義的--即便主體必須透過經驗才能認識到它--不依賴於經驗對象的事物的公理。

 

  然而,即使肉身瘦弱如數學(而非豐滿如生物學與歷史學),我們還是能在解剖台上觀測到所有讓牠得以在世界裡存活的那些--重要的呼吸與消化器官。

 

 

  這昭示著那些冀望著在裡頭喘口氣的靈魂,事實上沒有一丁點地脫離身體。簡化而粗糙地說:無論我們說的話語多麼艱深,作為一句被說出來的話,它終究十分地日常。


  而更讓科學的愛好者暴跳如雷或心灰意冷的是,那些他們基於其種種生命體驗和過去的科學家的種種生命體驗(尤其要強調那些被定調為「研究」的部分),在大自然以及大學裡頭創造出來的非凡正確的真理的圖鑑,並不僅僅是理性與思維間的是非辨證,甚至不只是所謂「無知與庸俗的大眾選擇」,而是一些真正的凶險鬥爭之結果。


 

  在常識與其攣生兄弟刻板印象的眼中,被相信最接近純粹智性活動的哲學,直到現在都存在著一種縈繞不去的理性主義亡靈。柏拉圖與笛卡兒被視為是重要的哲學家,同時被視為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他們被指認為不正確,但我們卻需要一再地回答他們給出的問題。

 

  這某種意義下表明了,若哲學的賽場上進行的是一種智性的論辯,他們似乎還沒落敗,但現實卻是:在十七到十八世紀時,笛卡兒派在自然科學上輸了與牛頓派的鬥爭,也無可避免地動搖了其思想在哲學上的威望。而柏拉圖的敗北,則關聯到他出色的學生,其恰好有一個更出色的學生。


 

  於是亞歷山大將亞里斯多德的教導帶到世界的盡頭,拿破崙也讓「自由、平等、博愛」同死亡與侵略一起擴張。英國、美國、中國的思想也陸陸續續透過政治與武力散布到了全世界。

 

  在這些身體性的、政治性的、與人類認知邏輯的種種作用交互之下,我們的一切思維、一切理論與一切分析都不可能與那種「理想典型式的純粹思想」有任何相像之處。

 

 

  我們任何純粹抽象分析的嘗試終於徒勞無功,但這一徒勞無功的分析卻具有豐沛的研究價值。因為這一整個建構的過程勾勒出了一種最終型塑了人類文明的那群人傳承下來的積極愛好:

 

  他們是誰?為何他們在人類思想權的爭奪上獲勝了?這種思維方式以何種方式更加順利地在現代社會裡運作?

 

  這些問題可能導出一種深邃的實踐解答,其過程是相當思辨性的。而無論我們最終如何考慮這個問題,若我們嘗試追根究柢,無非我們也傳承到了有著相同根源的那種精神--作為主體的好奇。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ALYQ6iWEKSP15V6TvXPzdoeL3Bg4oH4WLH5ecMgT152SKQCzc69Fgxi5oCBAYVA2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2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