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認知活動的三個層次:改變可能發生,效果規則原因,演繹歸納溯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youtu.be/-nn3XMoPC7s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我咀嚼一個關於推理模型的影片以後,所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首先,想邀請你一起想看看中文的這三個句子,有什麼差異:
  • 發生了可能的改變
  • 發生了改變的可能
  • 可能的改變發生了
在閱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會更清楚了解這三句話的細微差異,並從這個細微差異中,獲得一組非常實用的思維工具,幫你分析生活中問題的各種複雜性。
本篇文章將會帶你走過我在認知活動中會循序漸進的三個層次:
  • 層次 # 1 :改變,可能,發生
  • 層次 # 2 :效果,規則,原因
  • 層次 # 3 :演繹,歸納,溯因
如果你也好奇這些東西是在玩什麼,就跟著這篇文章一起思考看看吧!

層次 # 1 : 改變,可能,發生。

上面三個句子,其實就是「改變」「可能」「發生」三個詞語的排列組合。
為了讓我們的討論更精確,下面我們先定義這三個詞語在這篇文章中的意思:
  • 改變 (Change) :使某人某事某物,變得「不同」 。
  • 可能 (Possibible): 可被「完成」或「達成」的。
  • 發生 (Happen):某事的「結果」。
你覺得這三個詞語的定義,跟你的理解符不符合呢?
這三個詞,其實對應了「一件事成真」的三個階段:初步想法,心中計畫,現實完成。
  • 當我們有了初步想法,我們想要變得「不同」。
  • 於是我們在心中完成計畫,確定要變得不同,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完成」的。
  • 接著真的在現實中完成,將想要的改變,依著計畫,成為真實的「結果」。
完成一件事的三個階段,你都是實行到哪個呢?
請再思考一下開頭的三個句子,是不是也對應著完成的三個階段呢?我的答案如下:
  • 發生了可能的改變➡️ 初步想法
  • 發生了改變的可能➡️ 心中計畫
  • 可能的改變發生了➡️ 現實完成

層次 # 2 :效果,規則,原因

在進入推理模式之前,我們先定義3個在推理中重要的概念,以方便後續的討論:
  • 原因 (Cause):使某事發生的某人某事某物。
  • 規則 (Rule):特定系統下,對可能性的敘述。
  • 效果 (Effect):某事的改變。
串起這三件事情的,是層次#1的「改變」「可能」「發生」的排列組合。
請再思考一下開頭的三個句子,是不是可以對應到「原因」「規則」「效果」呢?我的答案如下:
  • 發生了可能的改變 ➡️ 初步想法 ➡️ 認知到了效果
  • 發生了改變的可能 ➡️ 心中計畫 ➡️ 認知到了規則
  • 可能的改變發生了➡️ 現實完成 ➡️ 認知到了原因

層次 # 3 :演繹,歸納,溯因

當我們認同了層次#2的「原因」「規則」「效果」,那麼所謂的「推理」,其實就是對一個事情一個現象一些掌握的資訊,推理出背後的「原因」「規則」「效果」。
如何推理出「原因」「規則」「效果」?其實他們就對應了邏輯學中最基礎的三種推理模式:
  • 演繹推理 (Deduction):給定「原因」與「規則」,推理「效果」
  • 歸納推理 (Induction):給定「原因」與「效果」,推理「規則」
  • 溯因推理 (Abduction):給定「規則」與「效果」,推理「原因」
請再思考一下開頭的三個句子,是不是其實這三句分別就在推理「原因」「規則」「效果」呢?我的答案如下:
  • 發生了可能的改變 ➡️ 初步想法 ➡️ 認知到了效果 ➡️ 演繹推理
  • 發生了改變的可能 ➡️ 心中計畫 ➡️ 認知到了規則 ➡️ 歸納推理
  • 可能的改變發生了➡️ 現實完成 ➡️ 認知到了原因 ➡️ 溯因推理

認知你想讓其發生的可能改變,找到其中的原因規則與效果,實踐演繹歸納溯因推理,成為一個有格局的人。

你現在對這三個中文句子的理解如何呢?
  • 發生了可能的改變
  • 發生了改變的可能
  • 可能的改變發生了
歡迎留言分享,你在閱讀這篇文章後,產生的認知改變,與大家一起認知迭代。
avatar-img
4會員
23內容數
思考合成數據的各種原理,應用與效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紫式講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我學習這組關於買衣服的俄語對話以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個人化聯邦強盜文章以後,所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本文章收錄的一個思考與理解如下: 個人化聯邦學習,是有效利用全局模型與局部模型,完成任務。 思考 #1:個人化聯邦學習,是有效利用全局模型與局部模型,完成任務。
本文章想分享給你,我在閱讀有效合成數據的文章後,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首先,本文章有三個有趣的實驗問題: 資料前處理(Data-Preprocession)對合成數據效度的影響。 是否需要對合成的機器學習模型調參(Tuning)。 效度測量是否能預測合成數據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的準確度。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入門文章後,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我學習這組關於買衣服的俄語對話以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個人化聯邦強盜文章以後,所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本文章收錄的一個思考與理解如下: 個人化聯邦學習,是有效利用全局模型與局部模型,完成任務。 思考 #1:個人化聯邦學習,是有效利用全局模型與局部模型,完成任務。
本文章想分享給你,我在閱讀有效合成數據的文章後,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首先,本文章有三個有趣的實驗問題: 資料前處理(Data-Preprocession)對合成數據效度的影響。 是否需要對合成的機器學習模型調參(Tuning)。 效度測量是否能預測合成數據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的準確度。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入門文章後,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誤解Abduction與其他推理方法的區別 - 在台灣,Abduction通常被翻譯為「溯因推理」,是基於事實回溯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以找到最佳解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的過程。然而,許多學生誤以為Abduction僅僅是「發想法」,未能理解其實質是提出假說並尋找證據驗證。 - 此
Thumbnail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引言:今天的觀念解釋了你之所見何以不只影響你一個人 你會發現,思想層次的觀念有些時候會出現於知覺層次的觀念之前;而有時候,先後順序又正好相反。因為次序本來就無足輕重。思想及其結果實際上是同步的,因為因與果一向是不分的。
Thumbnail
改變思維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本文提供了三個關鍵問題的深入探討:如何知道改成怎樣的思維?怎麼改?代價是什麼?並給出豐富的個人經驗分享,適合對改變思維感興趣的讀者進行學習和探索。
Thumbnail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人生的智慧分為三個層次,先做出選擇,往選擇的方向持續的前進,再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與世界博弈,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原本應該要走的路,甚至影響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誤解Abduction與其他推理方法的區別 - 在台灣,Abduction通常被翻譯為「溯因推理」,是基於事實回溯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以找到最佳解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的過程。然而,許多學生誤以為Abduction僅僅是「發想法」,未能理解其實質是提出假說並尋找證據驗證。 - 此
Thumbnail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引言:今天的觀念解釋了你之所見何以不只影響你一個人 你會發現,思想層次的觀念有些時候會出現於知覺層次的觀念之前;而有時候,先後順序又正好相反。因為次序本來就無足輕重。思想及其結果實際上是同步的,因為因與果一向是不分的。
Thumbnail
改變思維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本文提供了三個關鍵問題的深入探討:如何知道改成怎樣的思維?怎麼改?代價是什麼?並給出豐富的個人經驗分享,適合對改變思維感興趣的讀者進行學習和探索。
Thumbnail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人生的智慧分為三個層次,先做出選擇,往選擇的方向持續的前進,再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與世界博弈,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原本應該要走的路,甚至影響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