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式的各種衝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話那頭傳來難過的消息,96歲的老人家離開了。她隨著年紀帶來的各種退化,器官正準備與她一起好好地休息,她們一起在睡夢著關機。這幾個月來,老人家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吃進去的東西開始變少,照顧的家人們似乎早有心裡準備預期這天到來。

該到來的事情到來了,依照傳統的禮俗與儀式,指定的時間內入殮封棺,該有的法事做好做滿,住在鄉村的我們不太需要擔心空間與時間的事情。反而,得注意大大小小的禁忌。誰可以剪頭髮?誰不能剪頭髮?鬍子能不能刮?衣服怎麼穿?老天爺兒!中華文化千古傳下來的禮俗,大概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硬要說有變化的事情,大概只發生在大都市裡吧。住在都市的人們,沒有空間放著棺材、沒有位置能架棚子、沒有時間把每一個七的法事都做好。都市裡的人們隨著時代簡化了禮俗,慢慢地出現了許多彈性,比如:萬一某一次7的法事不在假日,就只好用一些溝通的方式,讓法事移動到假日。相反地,鄉下的習俗就便動地少,有些地方幾乎是遵循著長久流傳下來的方法。

死,絕對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無法逃離的必須。活著的人想著如何好好與家人朋友告別,借助各種儀式表達尊重與哀傷。一切儀式與過程,還是跟活著的人有關,離開的依舊靜靜地躺在那裡。我們勢必再走一次人與人之間觀念與對習俗不同看法的衝突。有人說A,有人說B,有人說要第一個七,有人說要第三個七,有人要念什麼經,有人要念另外一種經,假如離開的人看到這場景,想得應該是我活著的時候,怎麼沒人這樣在乎我呢?

所有儀式的衝突,就屬不同宗教的儀式。不只是東西方的宗教,還有東方跟東方教義不同。這次老人家的告別式上,一位長輩有自己喜愛的東方教派,希望能在典禮上面幫老人家念段經,讓事情能夠更圓滿。教友們忽然間來了5位,然後用了不知道什麼方式,把一堆不是教友的親戚也拉在靈堂前,陪著這些教友念經。這樣的模式引起了某位長輩的不愉快,因為這是你的教義,不是大家的教義,真希望大家一起來誦經,是否該詢問一下彼此間的意見。突然穿插這段,確實造成了許多親友不滿。

這畫面讓我想起前幾年參加過一次告別式,可是中西大對抗,差別沒在靈堂前打起來。人都選擇信仰的權利,這家庭中的女兒多年前,受洗成為了西方宗教的教徒,某些原因變得很虔誠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告別式,家人們就跟他說長輩確定是東方宗教的教徒,告別式上就是採取中式的流程,不會採用西方宗教的方式,希望女兒可以配合。但,告別式是開放場合,任何人都有權利來哀悼。忽然聽到司儀說:某某某教會的兄弟姊妹。瞬間,我看到告別式上的人臉色鐵青一臉不悅。走進來的這群人手上各拿著一張白紙,似乎要唱歌還是歌頌之類的。典禮司儀瞬間不知該如何處理,就讓他們把紙上的文字處理完後,趕緊請他們離開。

禮俗是個歷史演進,不停慢慢調整成的一個『流程』。它會依照時代改變,隨著空間修正,跟著思想調整。唯一,我們無法改變的是面對『死亡』的尊重與內心哀傷的告別。我們藉著忙碌、哭泣、誦經,一次次重複性的動作,讓我們接受親友的離開。所有的衝突,來自於大家都想用著某個方式表達內心的哀傷吧!用了自己想要的方式,內心比較能夠舒暢一些。人往往想著自己時,同個空間裡的其他人,免不了得受點傷。對死者尊敬的爭吵,無法有效地解決與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活著的是人、想的是人、執行的依舊是人。唯一能夠做的大概就是把那天發生的事情,就都留在那一天吧!大家內心的不捨與尊重各自帶走吧!恩恩怨怨在火燒、土埋的瞬間,就再也不相往來了,下個世代的故事各自展開,你我之間的生活聯繫,因某個人緊密,也因某個人將疏離,何必在一個點上持續做文章呢?告別吧!跟內心的哀傷告別,跟某個人的交集告別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腳下的Oreo的沙龍
2會員
44內容數
2023/01/05
一早,跑了12公里到公司,再到附近健身房盥洗一番,進到辦公室吃些簡單的食物,開啟你的電腦非常例常的節奏,收了幾封mail,使用通訊軟體追蹤幾件該追蹤的專案。過一段時間,結束上半場該有的日常步驟,起身穿上外出鞋,往附近的咖啡廳休息。
2023/01/05
一早,跑了12公里到公司,再到附近健身房盥洗一番,進到辦公室吃些簡單的食物,開啟你的電腦非常例常的節奏,收了幾封mail,使用通訊軟體追蹤幾件該追蹤的專案。過一段時間,結束上半場該有的日常步驟,起身穿上外出鞋,往附近的咖啡廳休息。
2022/12/29
前方店門口,長長的人龍吸引著你的目光。好奇心驅使下,腳步就往隊伍的前頭走去。原來又是一家新的咖啡廳開幕,舉辦了誘人的活動與限定飲品。
2022/12/29
前方店門口,長長的人龍吸引著你的目光。好奇心驅使下,腳步就往隊伍的前頭走去。原來又是一家新的咖啡廳開幕,舉辦了誘人的活動與限定飲品。
2022/12/17
5月份,慢慢進入炎熱的氣候,馬路上、操場中,散發著一股陽光照射的獨特青草味。清新帶點高溫刺激著嗅覺,就是你身體對季節轉入夏季的記憶。
2022/12/17
5月份,慢慢進入炎熱的氣候,馬路上、操場中,散發著一股陽光照射的獨特青草味。清新帶點高溫刺激著嗅覺,就是你身體對季節轉入夏季的記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親人過世莫過於身邊的人最為悲痛,經過了外婆的無常距離現在已有3年。 也體會到告別式有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活著的人將悲傷情緒有ㄧ個抒發出口,或經過念經迴向給亡者;讓她遠離苦痛,是對自己的ㄧ種慰藉。 但現在地小人稠,以前都需土葬後再撿骨的傳統習俗,現在都以簡化成骨灰代替入葬祖厝或靈骨塔,但聽聞祖厝
Thumbnail
親人過世莫過於身邊的人最為悲痛,經過了外婆的無常距離現在已有3年。 也體會到告別式有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活著的人將悲傷情緒有ㄧ個抒發出口,或經過念經迴向給亡者;讓她遠離苦痛,是對自己的ㄧ種慰藉。 但現在地小人稠,以前都需土葬後再撿骨的傳統習俗,現在都以簡化成骨灰代替入葬祖厝或靈骨塔,但聽聞祖厝
Thumbnail
年輕時最常參加的是同學、死黨的婚禮。中年應邀的多是同事、同學兒女嫁娶的宴會。年紀大了,愈來愈多的白帖紛飛,在告別或追思的場合,不外乎一片惋惜加上歌功頌德:諸如音容宛在、天妒英才,或稱「得主寵召」,「羽化成仙」,最後再加上功德圓滿,好像每個往生者都有史詩般的壯烈人生。其實在在都是為了安慰生者的心靈。而
Thumbnail
年輕時最常參加的是同學、死黨的婚禮。中年應邀的多是同事、同學兒女嫁娶的宴會。年紀大了,愈來愈多的白帖紛飛,在告別或追思的場合,不外乎一片惋惜加上歌功頌德:諸如音容宛在、天妒英才,或稱「得主寵召」,「羽化成仙」,最後再加上功德圓滿,好像每個往生者都有史詩般的壯烈人生。其實在在都是為了安慰生者的心靈。而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的日常,卻不知一個轉身後,可能是最後一次的道別 看著長輩們的聚首,卻是用一位長者生命的終止把他們再度牽到了一起 分別是不知道下一次是何時能再相見 不是情誼太淡,卻是路途太遙,而在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仍有自己要面對的生活得過 綿延的如檀煙般細長,即使出現火光,也如夢似幻,彷彿離別才是真實,那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的日常,卻不知一個轉身後,可能是最後一次的道別 看著長輩們的聚首,卻是用一位長者生命的終止把他們再度牽到了一起 分別是不知道下一次是何時能再相見 不是情誼太淡,卻是路途太遙,而在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仍有自己要面對的生活得過 綿延的如檀煙般細長,即使出現火光,也如夢似幻,彷彿離別才是真實,那
Thumbnail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Thumbnail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Thumbnail
這次的開頭該從哪裡講起好了,其實自己也不知道,事情發生得有點突然,還在試圖整理自己的思緒當中。 週一的時候接到通知,是關於爺爺離開的事情,當下的我其實沒有任何的反應,他因為身體不好還需要洗腎的緣故,本來就不太好,會走掉算是可預料之內的事情,只是沒有想過會如此突然。
Thumbnail
這次的開頭該從哪裡講起好了,其實自己也不知道,事情發生得有點突然,還在試圖整理自己的思緒當中。 週一的時候接到通知,是關於爺爺離開的事情,當下的我其實沒有任何的反應,他因為身體不好還需要洗腎的緣故,本來就不太好,會走掉算是可預料之內的事情,只是沒有想過會如此突然。
Thumbnail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Thumbnail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Thumbnail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Thumbnail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