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式的各種衝突

2022/08/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話那頭傳來難過的消息,96歲的老人家離開了。她隨著年紀帶來的各種退化,器官正準備與她一起好好地休息,她們一起在睡夢著關機。這幾個月來,老人家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吃進去的東西開始變少,照顧的家人們似乎早有心裡準備預期這天到來。
該到來的事情到來了,依照傳統的禮俗與儀式,指定的時間內入殮封棺,該有的法事做好做滿,住在鄉村的我們不太需要擔心空間與時間的事情。反而,得注意大大小小的禁忌。誰可以剪頭髮?誰不能剪頭髮?鬍子能不能刮?衣服怎麼穿?老天爺兒!中華文化千古傳下來的禮俗,大概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硬要說有變化的事情,大概只發生在大都市裡吧。住在都市的人們,沒有空間放著棺材、沒有位置能架棚子、沒有時間把每一個七的法事都做好。都市裡的人們隨著時代簡化了禮俗,慢慢地出現了許多彈性,比如:萬一某一次7的法事不在假日,就只好用一些溝通的方式,讓法事移動到假日。相反地,鄉下的習俗就便動地少,有些地方幾乎是遵循著長久流傳下來的方法。
死,絕對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無法逃離的必須。活著的人想著如何好好與家人朋友告別,借助各種儀式表達尊重與哀傷。一切儀式與過程,還是跟活著的人有關,離開的依舊靜靜地躺在那裡。我們勢必再走一次人與人之間觀念與對習俗不同看法的衝突。有人說A,有人說B,有人說要第一個七,有人說要第三個七,有人要念什麼經,有人要念另外一種經,假如離開的人看到這場景,想得應該是我活著的時候,怎麼沒人這樣在乎我呢?
所有儀式的衝突,就屬不同宗教的儀式。不只是東西方的宗教,還有東方跟東方教義不同。這次老人家的告別式上,一位長輩有自己喜愛的東方教派,希望能在典禮上面幫老人家念段經,讓事情能夠更圓滿。教友們忽然間來了5位,然後用了不知道什麼方式,把一堆不是教友的親戚也拉在靈堂前,陪著這些教友念經。這樣的模式引起了某位長輩的不愉快,因為這是你的教義,不是大家的教義,真希望大家一起來誦經,是否該詢問一下彼此間的意見。突然穿插這段,確實造成了許多親友不滿。
這畫面讓我想起前幾年參加過一次告別式,可是中西大對抗,差別沒在靈堂前打起來。人都選擇信仰的權利,這家庭中的女兒多年前,受洗成為了西方宗教的教徒,某些原因變得很虔誠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告別式,家人們就跟他說長輩確定是東方宗教的教徒,告別式上就是採取中式的流程,不會採用西方宗教的方式,希望女兒可以配合。但,告別式是開放場合,任何人都有權利來哀悼。忽然聽到司儀說:某某某教會的兄弟姊妹。瞬間,我看到告別式上的人臉色鐵青一臉不悅。走進來的這群人手上各拿著一張白紙,似乎要唱歌還是歌頌之類的。典禮司儀瞬間不知該如何處理,就讓他們把紙上的文字處理完後,趕緊請他們離開。
禮俗是個歷史演進,不停慢慢調整成的一個『流程』。它會依照時代改變,隨著空間修正,跟著思想調整。唯一,我們無法改變的是面對『死亡』的尊重與內心哀傷的告別。我們藉著忙碌、哭泣、誦經,一次次重複性的動作,讓我們接受親友的離開。所有的衝突,來自於大家都想用著某個方式表達內心的哀傷吧!用了自己想要的方式,內心比較能夠舒暢一些。人往往想著自己時,同個空間裡的其他人,免不了得受點傷。對死者尊敬的爭吵,無法有效地解決與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活著的是人、想的是人、執行的依舊是人。唯一能夠做的大概就是把那天發生的事情,就都留在那一天吧!大家內心的不捨與尊重各自帶走吧!恩恩怨怨在火燒、土埋的瞬間,就再也不相往來了,下個世代的故事各自展開,你我之間的生活聯繫,因某個人緊密,也因某個人將疏離,何必在一個點上持續做文章呢?告別吧!跟內心的哀傷告別,跟某個人的交集告別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