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式的各種衝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話那頭傳來難過的消息,96歲的老人家離開了。她隨著年紀帶來的各種退化,器官正準備與她一起好好地休息,她們一起在睡夢著關機。這幾個月來,老人家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吃進去的東西開始變少,照顧的家人們似乎早有心裡準備預期這天到來。
該到來的事情到來了,依照傳統的禮俗與儀式,指定的時間內入殮封棺,該有的法事做好做滿,住在鄉村的我們不太需要擔心空間與時間的事情。反而,得注意大大小小的禁忌。誰可以剪頭髮?誰不能剪頭髮?鬍子能不能刮?衣服怎麼穿?老天爺兒!中華文化千古傳下來的禮俗,大概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硬要說有變化的事情,大概只發生在大都市裡吧。住在都市的人們,沒有空間放著棺材、沒有位置能架棚子、沒有時間把每一個七的法事都做好。都市裡的人們隨著時代簡化了禮俗,慢慢地出現了許多彈性,比如:萬一某一次7的法事不在假日,就只好用一些溝通的方式,讓法事移動到假日。相反地,鄉下的習俗就便動地少,有些地方幾乎是遵循著長久流傳下來的方法。
死,絕對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無法逃離的必須。活著的人想著如何好好與家人朋友告別,借助各種儀式表達尊重與哀傷。一切儀式與過程,還是跟活著的人有關,離開的依舊靜靜地躺在那裡。我們勢必再走一次人與人之間觀念與對習俗不同看法的衝突。有人說A,有人說B,有人說要第一個七,有人說要第三個七,有人要念什麼經,有人要念另外一種經,假如離開的人看到這場景,想得應該是我活著的時候,怎麼沒人這樣在乎我呢?
所有儀式的衝突,就屬不同宗教的儀式。不只是東西方的宗教,還有東方跟東方教義不同。這次老人家的告別式上,一位長輩有自己喜愛的東方教派,希望能在典禮上面幫老人家念段經,讓事情能夠更圓滿。教友們忽然間來了5位,然後用了不知道什麼方式,把一堆不是教友的親戚也拉在靈堂前,陪著這些教友念經。這樣的模式引起了某位長輩的不愉快,因為這是你的教義,不是大家的教義,真希望大家一起來誦經,是否該詢問一下彼此間的意見。突然穿插這段,確實造成了許多親友不滿。
這畫面讓我想起前幾年參加過一次告別式,可是中西大對抗,差別沒在靈堂前打起來。人都選擇信仰的權利,這家庭中的女兒多年前,受洗成為了西方宗教的教徒,某些原因變得很虔誠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告別式,家人們就跟他說長輩確定是東方宗教的教徒,告別式上就是採取中式的流程,不會採用西方宗教的方式,希望女兒可以配合。但,告別式是開放場合,任何人都有權利來哀悼。忽然聽到司儀說:某某某教會的兄弟姊妹。瞬間,我看到告別式上的人臉色鐵青一臉不悅。走進來的這群人手上各拿著一張白紙,似乎要唱歌還是歌頌之類的。典禮司儀瞬間不知該如何處理,就讓他們把紙上的文字處理完後,趕緊請他們離開。
禮俗是個歷史演進,不停慢慢調整成的一個『流程』。它會依照時代改變,隨著空間修正,跟著思想調整。唯一,我們無法改變的是面對『死亡』的尊重與內心哀傷的告別。我們藉著忙碌、哭泣、誦經,一次次重複性的動作,讓我們接受親友的離開。所有的衝突,來自於大家都想用著某個方式表達內心的哀傷吧!用了自己想要的方式,內心比較能夠舒暢一些。人往往想著自己時,同個空間裡的其他人,免不了得受點傷。對死者尊敬的爭吵,無法有效地解決與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活著的是人、想的是人、執行的依舊是人。唯一能夠做的大概就是把那天發生的事情,就都留在那一天吧!大家內心的不捨與尊重各自帶走吧!恩恩怨怨在火燒、土埋的瞬間,就再也不相往來了,下個世代的故事各自展開,你我之間的生活聯繫,因某個人緊密,也因某個人將疏離,何必在一個點上持續做文章呢?告別吧!跟內心的哀傷告別,跟某個人的交集告別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哇!那個營區我們預約了一年,終於準備要去了ㄟ。』一同準備去露營的我們說。
修$8200,這是什麼可怕的價格,是想要客人再買一副新的吧。修,可能比買新的貴
什麼!!這集影片介紹「辰園」,那間米其林一顆星的粵式餐廳。 什麼!!6人可以吃到飽,再送一隻烤鴨三吃。
是的!你被三振了! 你明明知道是顆直球,卻眼睜睜看得直球進入捕手手套。 站著沒揮棒的你,聽著主審大喊:【Strike out】
記得去年五月時,你在做什麼嗎? 待在家裡那段靜靜的時間,你安全度過了嗎? 無論是財務與健康,你努力又堅強地撐過了嗎?
多少的歲月痕跡,留在人的腦中與心中?
『哇!那個營區我們預約了一年,終於準備要去了ㄟ。』一同準備去露營的我們說。
修$8200,這是什麼可怕的價格,是想要客人再買一副新的吧。修,可能比買新的貴
什麼!!這集影片介紹「辰園」,那間米其林一顆星的粵式餐廳。 什麼!!6人可以吃到飽,再送一隻烤鴨三吃。
是的!你被三振了! 你明明知道是顆直球,卻眼睜睜看得直球進入捕手手套。 站著沒揮棒的你,聽著主審大喊:【Strike out】
記得去年五月時,你在做什麼嗎? 待在家裡那段靜靜的時間,你安全度過了嗎? 無論是財務與健康,你努力又堅強地撐過了嗎?
多少的歲月痕跡,留在人的腦中與心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深刻感受到當人離開時,就沒有感情了,只剩下利益糾葛。 大哥說因為家中還有長輩,所以牌位不能放回家,並一直推銷他手上南投山區的納骨塔,還有在第一天,我在警局忙著處理事情時,大哥同時在我家物色東西,想要認領拿走,連公司配給我的筆電都要A走,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太「務實」了! 連與葬儀社討論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深刻感受到當人離開時,就沒有感情了,只剩下利益糾葛。 大哥說因為家中還有長輩,所以牌位不能放回家,並一直推銷他手上南投山區的納骨塔,還有在第一天,我在警局忙著處理事情時,大哥同時在我家物色東西,想要認領拿走,連公司配給我的筆電都要A走,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太「務實」了! 連與葬儀社討論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