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陰暗情緒的希望指南《憂鬱的種類》:重新認識自己的憂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導論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

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則是人類都有的情緒反應,但兩者已經被混淆了。健康身心的人,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但憂鬱症的憂鬱則是一種常態,是大腦的病變。如果你的憂鬱情緒,已經影響到生活及身心狀況,有失眠、有自殺的念頭,則非常建議你看心理諮商師與身心科。如果你只是憂鬱,但你依舊可以喜怒哀樂,不妨把憂鬱當作一種潛意識的對話。

因為在人生中並非所有事情都順心,職場、愛情、家庭等事情我們真的很難保持永遠開心,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如何用有智慧且有效的方法,將不舒服轉為緩和的悲傷。

這裡情緒類別其實分很多種:勃然大怒、慍怒、陷入絕望、悲傷、哀悼、怨恨,而憂鬱又不同於悲傷如此強烈想要哭泣,憂鬱則是一種淡淡的平靜的哀愁感,

憂鬱的人不像怨恨的人還保持一絲樂觀態度,因此也不會失望,憂鬱者多半很早就體悟到人生本來就注定不完美、多半容易感到痛苦。他們不是熱愛受虐的人,只是他們不太相信人生還有其他可能性

憂鬱不是憤怒,憂鬱可能是憤怒轉變而來,但早已消散,化做一種溫和、帶有哲學意味的態度,能夠容忍世事的不完美。

憂鬱不等於妄想症。壞事必然會發生,但他們明白壞事不只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是因為自己犯了甚麼大錯:只要待在世上夠久,壞事就可能落在每個凡人身上。

憂鬱者也不是憤世忌俗,他們仍能從小事中找到快樂,只是他們很清楚,沒有任何事情事絕對的。

他們最討厭別人叫他們「開心點」,他們只會覺得眼前的人不過是把眼睛閉起來,假裝這世界很美好。

憂鬱者與希望保持合理的距離,他們和天真幼稚不一樣,不會想像自己擁有完美無憾的人生,他們知道浪漫關係與成功職涯不單靠吸引力法則就能成功,一切都並非那麼容易,但不代表憂鬱者永遠愁眉苦臉,正因為他們意識到根本的黑暗,才更有意識夜空中閃耀的星群。

他們總在無盡的失望與偶然的驚喜找到理想的平衡。

這本書、以及我自己,想要分享的最大目的就是重振憂鬱的地位,人生學校的目的就是「打造一個更願意接納憂鬱的當代世界」。

邀請大家以自己的經驗來思考憂鬱,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我們也可以透過憂鬱來更認識自己。

在憂鬱的時候,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憂鬱,也許可以坐在舒服的位置發呆,或是拿起紙筆自由書寫,讓自己與自己相伴。


一、逃避情緒

我們的文化不僅熱衷追尋快樂,也難以忍受低落的情緒,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旁人會鼓勵你正向思考、會轉移沉重的話題,會叫你開心一點,為什麼?

因為大家恐懼憂鬱、大家不理解這股不舒服的情緒如何理解、如何處理,甚至覺得你應該看個身心科,不給「憂鬱」一個機會,彷彿憂鬱是種疾病,需要醫治。

精神科的確給予我們調整自己的方式,過度仰賴藥物,我們擔心的是社會無法接受一個有哭泣需求的社會。

整個文化可能集體掉入否認痛苦的陷阱,於是只好強顏歡笑。社會可能致力於宣揚成就、快樂與勝利。

忽視掉生命有很大一塊是關於失去、脆弱、失敗、軟弱與悔恨,為了逃避自己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的情緒放在潛意識中,讓自己無腦的傻笑著,假裝沒有悲傷、沒有憂鬱。

積極開藥來治療悲傷的做法意味著,像樣的人生不該有任何悲傷和憂鬱存在。憂鬱者更渴望一個能理解人生悲歡離合的貼心社會,願意讓我們沉浸於悲傷中,以自己的步調來消解這份情緒。

而現在社會中的喜劇和喪禮,也可以是一種悲劇的轉化與昇華。失去是人生必學的功課,人生有太多失去,是我們無法避免的,而心理創傷往往來自於

我特別喜歡的大可愛的專場「愛要怎麼說」的故事,特別把他在奶奶喪禮中的悲傷與弔念,用吐槽的口吻來幽默一下,雖然是喜劇,但過程卻會讓人又哭又笑,既悲傷又感到好笑的複雜情緒。


二、不被理解的憂鬱

一個人之所以感到寂寞,通常不是因為他們無法與任何人相處,而是因為能了解他們真誠、充滿怪癖一面的人不多,進一步說,能夠接受自己本性如此政治不正確的的人實在不多,也可能說自己也缺乏沒有勇氣和信心展現自己的怪。

如果有人能聽我們說:

性其實讓他們困擾、到底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生存焦慮如此強烈,想離職又怕餓死;
看到別人的成就是如此忌妒,又感覺自己的無價值感;
自己有多討厭自己,卻總是不願意承認;
與父母親的關係是多麼複雜,明明想要孝順,卻總是難以行動;

有多少講出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盤踞在心頭,坦承這一切可能在過往的經驗讓你卻步、讓你感到尷尬的人性面,但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與他人交流、終結那個想被了解的渴求。

人類建立起孤獨的現代世界,此話不假,但原因不是因為工作行程忙碌,也不是因為城市龐大而陌生,真正的原因是—我們過度的忽略和壓抑自己複雜的本質,我們之所以孤獨,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欺騙自己、習慣了讓自己盲目、習慣了讓自己用簡單的思考來躲避認識複雜且深度的自我。

我們的本性有對性的渴望、對成功者的忌妒、對感情的無知,那些埋藏著潛意識中的自我,因為我們恐懼自己的真實,而不敢坦承真實的自己,我們不敢接受真實的自己,看著真實的自己、與社會期待的自己而感到羞愧。社會鼓勵我們表現出開心單一的模樣,卻抹去一切難堪但重要的面向。

孤獨終結的第一步就是

(1.) 學習放下批判,放下比較,我們太習慣做這件事情了,以至於我們太過反射性地否定那些不熟悉的自己。

(2.) 學習理解,那些我們討厭的事物,可能是反映著自己渴求的一部份

(3.) 覺察情緒背後

(4.) 接納自己的脆弱

(5.) 重寫新的意義

(6.) 新的行動

我們之所以孤單,是因為我們集體不相信自己的奇特和瘋狂很迷人。我們也該允許自己和他人展現更狂野的一面,坦誠的開始,便是終結孤獨的開始。


三、走向成熟:撿起我們的分裂

負面情緒不該被稱之為「負面」,而情緒也不該被視為糟糕、缺乏社會化的表現,這本書直言「關於陰暗情緒的希望指南」。

情緒在社會中過度的被汙名化、標籤化、知識化,我們把情緒抽離出自己身體外,去研究去分析,但歸根到底,我們始終是一個人,擁有情緒,也擁有好多我們身為人該有的體驗,我們才因此感到活著。

這是我們與身俱來的面對絕望的調適功能,會哭、會笑、會悲傷、會憂鬱、會憤怒,是我們做為成熟大人應該要掌握的能力。

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觀察到:有些孩童在成長過程,會發展出複雜的思維能力,他們會逐漸意識到一個人有好的部分,也有壞的部分,每個人似乎都有這個複雜的雙重性,人生可以充滿灰色地帶,這種分裂感對孩子來說非常困難,會讓他們陷入憂鬱的沉思期,他稱為「憂鬱寫實主義」,無法適應的孩子則可能會在某個現實議題中一直逃避,潛意識中有個過去的自己則一直停留在過去,而遲遲無法成長,甚至影響到現在的自己。

我的生命中,有一長段日子是非常陰鬱的,一個人寫著文字、一個人聽著歌哭泣、一個人在黑夜裡默默散著步 ,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我在憂鬱什麼,大概是好多想要達成的事情,總是一個一個撲空而感到憂鬱。

憂鬱也許正告訴著我:「努力不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的,但沒關係我靜靜著陪著你」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永遠接納自己。昆陽 Peace 2023.5.2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69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3/03
如果一個成熟的身體,裝入一個嬰兒的大腦,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如果要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這樣形容《可憐的東西》這齣戲。 也許大家會視為女性主義,我也不太清楚這部戲應該用什麼哲學來框架好,如果是我,應該是存在主義吧,濃厚的荒謬感,讓我既發笑,又覺得深有感觸。 「不帶框架的活真
Thumbnail
2024/03/03
如果一個成熟的身體,裝入一個嬰兒的大腦,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如果要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這樣形容《可憐的東西》這齣戲。 也許大家會視為女性主義,我也不太清楚這部戲應該用什麼哲學來框架好,如果是我,應該是存在主義吧,濃厚的荒謬感,讓我既發笑,又覺得深有感觸。 「不帶框架的活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有感覺憂鬱症在近幾年變成流行病嗎? 但你真的瞭解嗎? 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或治療呢? 別再問了 ! ! 我用10分鐘告訴你 ~
Thumbnail
有感覺憂鬱症在近幾年變成流行病嗎? 但你真的瞭解嗎? 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或治療呢? 別再問了 ! ! 我用10分鐘告訴你 ~
Thumbnail
憂鬱症是現代文明病---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憂鬱症 《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讀書筆記 憂鬱症常見的症狀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憂鬱症? 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不要試著激勵他。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 其他參考書籍: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
Thumbnail
憂鬱症是現代文明病---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憂鬱症 《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讀書筆記 憂鬱症常見的症狀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憂鬱症? 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不要試著激勵他。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 其他參考書籍: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
Thumbnail
本書深入淺出探討各式憂鬱樣貌,並非著重病理,而是情緒面向的理解與接納。作者以獨特章節安排,引導讀者認識憂鬱,並學習與之共處,而非逃避。內容觸及社會體制、個人成長等面向,最後以專注自我為結,鼓勵讀者找到內心平靜。
Thumbnail
本書深入淺出探討各式憂鬱樣貌,並非著重病理,而是情緒面向的理解與接納。作者以獨特章節安排,引導讀者認識憂鬱,並學習與之共處,而非逃避。內容觸及社會體制、個人成長等面向,最後以專注自我為結,鼓勵讀者找到內心平靜。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憂鬱並沒有把理智吞沒,但理智的存在卻讓人愈加痛苦。因為你明知道你有很多方法可以拯救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無能為力地看著自己越陷越深。最後,似乎只剩下不如「一了百了」的念頭在內心喧囂、滋長.........。 所以不如就這樣一了百了,嗎?
Thumbnail
憂鬱並沒有把理智吞沒,但理智的存在卻讓人愈加痛苦。因為你明知道你有很多方法可以拯救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無能為力地看著自己越陷越深。最後,似乎只剩下不如「一了百了」的念頭在內心喧囂、滋長.........。 所以不如就這樣一了百了,嗎?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