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寫007 「你是不是只想到你自己」 - 目的性太強?笨蛋,問題不在目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艾希。 今天的主題是長頸鹿咖啡。

今天要來分享一個非常底層的邏輯。 畢竟前幾天跟朋友對談,促發了很多靈感。而因為會從其源頭的脈絡說起,會比較需要一點文字爬梳,重點其實就在後面。 前面都可以跳過。


康德:人即目的

首先來聊聊德國哲學家康德「目的論」的真實應用情境。 之前有個極端女權寫了篇文章,在婊前陣子很紅的PUA的時候用了這個概念,「不應把人作為單純的工具,而應視為目的」,這是一個教條式、非常簡陋的使用,甚至誤用。 「人即目的」的意思是,不能"只"是工具,還必須包含目的。

而我對這概念的理解就是「無論在對待甚至利用人事物時,都必須涵蓋對其福祉的關懷」,這個概念很深,但如果能夠懂,思維會進化到另一個層次。


等等,事物的福祉是啥鬼?

這句話第一個會被問的部分是,「人就算了,什麼叫做包含事甚至物品的福祉」。 舉例來說,菜刀不"擅長"被用來劈柴,如果用菜刀來劈柴,那麼除了菜刀很容易折損之外,使用菜刀來劈柴的人也需要更多的力氣,甚至更易置自身於危險之中。 因此包含其福祉的第一步是「了解其特性、需求及其所思所想所望所長」。


兼顧關係中所有人的福祉

到這邊其實還有個盲點,就是關係裡面至少會有兩個人(自己及對方),那麼所有人的最低限度福祉就都應該被涵蓋到。 舉例,如果心裡很不滿卻任憑對方予取予求,那麼就是忽略了自身的福祉;而騙砲則是忽略了對方的福祉,甚至自己的長期福祉。 而雙方福祉兼顧的做法就是「給對方想要的,對方也給我想要的」。


作用範圍

而到這邊會產生一個集合是「自己了解其處境的那些人」以及「自身有能力可以對應並滿足其需求的人」,這兩個集合的交集。而當自己歷練多了、見過的人多了,「自己了解其處境的那些人」的這個集合只會愈來愈大;而隨著自己能力、硬價值提升了,「自身有能力可以對應並滿足其需求的人」的這個集合也會愈來愈大,其作為交集的這個市場就會愈來愈大。 這個市場可能是就業、客戶、朋友、伴侶,都有可能。


用無限賽局的思維來看人生的話,時間就會是自己的好朋友。 而如果把時間當敵人的話,時間也會把自己當敵人。 不要在可以當朋友的時候,選擇成為敵人,那樣會讓自己花很多無謂的力氣在對抗不必要的敵人。

希望你在我的文字中,多看懂了自己一點點。
我是艾希,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工程師 - 艾希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大部分的ACG作品就跟《小王子》一樣,是一種成人童話,他在企圖撫慰的是,心中那些沒有好好長大的少年。
2022/09/03
今年的颱風來得比往年都晚,而一來就挑在我要去游日月潭的日子,真的是很棒呢。
2022/09/03
今年的颱風來得比往年都晚,而一來就挑在我要去游日月潭的日子,真的是很棒呢。
2022/08/24
2022/08/24
2022/08/20
今天的主題是探討社會上的一種主流說法,所謂的「你是誰不重要,你認識誰比較重要」。
2022/08/20
今天的主題是探討社會上的一種主流說法,所謂的「你是誰不重要,你認識誰比較重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重聽 老高講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個三年前的影片,重溫了三個重點:目的論,個體分離,共同體利益。也許這些講法在學術上並不完全精確符合阿德勒的理論,但它的確鼓舞了我,it works!所以試圖來理一理思緒。 所有人的「現況」都是依據某種「目的」而存在,所以搞清楚目的應該是第一個重點。 每當我為自己立
Thumbnail
今天重聽 老高講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個三年前的影片,重溫了三個重點:目的論,個體分離,共同體利益。也許這些講法在學術上並不完全精確符合阿德勒的理論,但它的確鼓舞了我,it works!所以試圖來理一理思緒。 所有人的「現況」都是依據某種「目的」而存在,所以搞清楚目的應該是第一個重點。 每當我為自己立
Thumbnail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我們時常在《商科PM》的文章裡提到滿足「對方的需求」,我們自己的需求還算好釐清,誠實面對自己都能察覺個脈絡。 可是對方的需求,除了要有點天分跟技巧,還需要對方的自我察覺以及願意透漏自我需求,才有機會讓我們能成為一位「知心」的人。
Thumbnail
我們時常在《商科PM》的文章裡提到滿足「對方的需求」,我們自己的需求還算好釐清,誠實面對自己都能察覺個脈絡。 可是對方的需求,除了要有點天分跟技巧,還需要對方的自我察覺以及願意透漏自我需求,才有機會讓我們能成為一位「知心」的人。
Thumbnail
別搞混了目的與手段。​這是老生常談,但其實還是有許多人搞不清;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還是得想一想才不會弄錯方向。​ 為什麼呢?因為目的與手段是相對的。​比方說,解決問題對你來說,是手段、還是目的呢?
Thumbnail
別搞混了目的與手段。​這是老生常談,但其實還是有許多人搞不清;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還是得想一想才不會弄錯方向。​ 為什麼呢?因為目的與手段是相對的。​比方說,解決問題對你來說,是手段、還是目的呢?
Thumbnail
我在書店裡左右迴轉著,當時的我滿腦子想的問題都是:「我們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無論是『努力』還是『喜歡』」
Thumbnail
我在書店裡左右迴轉著,當時的我滿腦子想的問題都是:「我們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無論是『努力』還是『喜歡』」
Thumbnail
因為想分享的內容有點多,我會依照書本的五個章節來分享。 在書的開頭提到阿德勒的基本主張大致上有三項,分別是(1)人是可以改變的、(2)世界無比單純、(3)誰都能獲得幸福。並且指出關鍵點:我(個體)把世界變複雜了。簡單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住在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Thumbnail
因為想分享的內容有點多,我會依照書本的五個章節來分享。 在書的開頭提到阿德勒的基本主張大致上有三項,分別是(1)人是可以改變的、(2)世界無比單純、(3)誰都能獲得幸福。並且指出關鍵點:我(個體)把世界變複雜了。簡單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住在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Thumbnail
適用於自己的定律或想法,並不一定適用於他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皆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表述,以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待人,但別人不一定能認同你所謂「希望被對待的方式」…
Thumbnail
適用於自己的定律或想法,並不一定適用於他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皆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表述,以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待人,但別人不一定能認同你所謂「希望被對待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Thumbnail
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