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

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至於我個人當然有許多的檢討,因為即便是如此的貼近,我們之間還是有許多永遠無法交集的區域,而且如果我們真的珍重各自本來的線條,貼近,摩擦就一定難免。

況且相處這種事,好像也不是投入的時間心力越多,邊際效益就會越好。無論如何用力的抓住,總是會有些許從指縫洩漏,更何況,我所重視的,不一定會是小孩的心頭好。

是啊,我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潛臺詞應該是他們可不肖/孝(像)我,而不是說他們是不用讓人擔心的‘好’孩子。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有一次我們看Dcard街訪,有個男生嘶吼道:「工具人是不求回報的~」,又有一個男生說:「工具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預判!」⋯他們所說的可不就是孝道的精髓所在嗎?

如果所謂親子關係講的是倫理、規範,只是表明世代間的權力架構和責任歸屬,理所當然的把小孩當家族的工具人,是將權力模式以「文化傳承」為名,植入潛意識的有毒種子,其間並沒有情感的流動,我們卻強迫自己相信,這就是愛。

要不然呢?難道要承認工具人在孝道中就是不被愛的,做得不夠好,就不被認可是一家人的那個人嗎?一個人真的可以承受得了這樣的痛苦嗎?

所以呢,反過來,癡心爸媽甘為孺子牛,「不求回報」、「做到預判」的去孝子、孝女,不也是一種教養觀念的誤會嗎?只是將權力的上位換小孩做做看,而親與子,依舊不是獨立的、能去愛人的個體。

或許這都是源於我們都太在意「我」,以及「我的延伸」。

當「我」無法承受只有我一個人的狀態,當「我」及「我的延伸」存在著不可確定的未來,「我」就會焦慮、「我」就會展開求生的本能,急於去搶奪、去囤積、去攻擊、去串聯更多的「我」,汲汲營營的抓著一些隨機浮現的想法,填補內在的空虛。

然而這樣的搶奪會是絕對優勢的至高點嗎?這樣囤積是相對殷實可靠的資產嗎?這樣的攻擊會是比較安全的保障嗎?「我」這樣的串聯,就會是「我們」嗎?填補過後的空虛,空虛就會少一點嗎?

But,人的「我」有多大,內在的空虛就有多大;越是向外追求,親子之間的實質經營,就越薄弱。

畢竟總體的量能就是這麼多,超支的我們總是在自欺欺人的逃避,卻又垮垮其言放飛自我就是勇氣的展現,說來真是教人害羞。

「我」真的好累,不是嗎?

但原來放下「我」和「我的延伸」,就是對待一個獨立個體的初衷,那不是太~好~了嗎?

我可以放下擺渡的船槳,不是因為終於找到了下一個倒霉鬼,而是明白需要過岸的人就是我而已,沒有別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翠儷的沙龍
41會員
52內容數
王翠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6
回到我一直強調的平等,如果你把鏡子擦乾淨了,就能好好的對待小孩,小孩一開始也會聽任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浪花一樣,隨著潮起潮落生滅,又似花開花謝,念念遷變,一時一時沒個定著;但漸漸淘汰雜音後,他心裡深層的志器就會對上某個特定的頻調產生唱和,發出共鳴,那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16
回到我一直強調的平等,如果你把鏡子擦乾淨了,就能好好的對待小孩,小孩一開始也會聽任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浪花一樣,隨著潮起潮落生滅,又似花開花謝,念念遷變,一時一時沒個定著;但漸漸淘汰雜音後,他心裡深層的志器就會對上某個特定的頻調產生唱和,發出共鳴,那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14
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
Thumbnail
2022/08/14
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
Thumbnail
2022/08/13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2022/08/13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孩子是鏡像的生物,父母如何對待你、甚至要說成『利用你』,你就知道要如何複製他們的方式,在他們毫無所覺的時候、用他們的方式去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你甚至都完全不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Thumbnail
孩子是鏡像的生物,父母如何對待你、甚至要說成『利用你』,你就知道要如何複製他們的方式,在他們毫無所覺的時候、用他們的方式去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你甚至都完全不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Thumbnail
若高中生也搞不懂課綱而發問時,你的做法是哪一種? A叫小孩找老師? B不干我的事自己想辦法? C這怪這麼難打我要來研究一下!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同,就像有些身心孩子就需要天使家長的陪伴,你要放手讓孩子成長卻也同時要記得:要怎樣認為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這不是口號而已。 攝影師:Bess Hamiti
Thumbnail
若高中生也搞不懂課綱而發問時,你的做法是哪一種? A叫小孩找老師? B不干我的事自己想辦法? C這怪這麼難打我要來研究一下!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同,就像有些身心孩子就需要天使家長的陪伴,你要放手讓孩子成長卻也同時要記得:要怎樣認為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這不是口號而已。 攝影師:Bess Hamiti
Thumbnail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Thumbnail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來討債的小孩,只有沒有做好自己的父母,每一個小孩其實都是父母生命中的天使~~來報恩的天使。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來討債的小孩,只有沒有做好自己的父母,每一個小孩其實都是父母生命中的天使~~來報恩的天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