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如何找到矽谷的天使投資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具有同樣的背景,當年他也走過你正遭遇的問題,所以除了資金,這些校友跟同鄉,最能體會你的心情,也最願意幫你一把。但前提是你能遇到他,而且他也願意相信你。天使投資看的不是商業模式與營收規模而已,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是否具有成功的潛質。
兩年多來,在矽谷擔任新創加速器如 500 Global​ 及 Berkeley SkyDeck 的業師及顧問,一方面可以參與加速器的各種活動、認識其他有投資、創業與企業經驗的導師與顧問之外,最大的收穫還是來自於面試及輔導新創。
除了會發現其實台灣創業者會犯的初級錯誤(例如過度強調技術、缺乏對市場的洞見,或者商業模式很創新但客戶體驗不佳)或生澀狀態,在美國新創團隊身上也曾出不窮外,你也會發現各國創業者都遭遇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出海、如何打進矽谷的新創生態系
無論是有美國學經歷再回到歐洲或南美洲創業的新創公司,或來自日本、韓國或新加坡的亞洲團隊,其實都會遇到同樣的瓶頸;即便是在本土市場高速成長,甚至已經成為當地一哥,但對於放眼全球各產業的早期投資機會,而且習慣以美國與全球規模來衡量成長空間的矽谷投資人來說,沒有【進入美國市場】就等於很難被美國企業收購、或者在美國上市,缺乏高倍率回收的投資誘因。

而且所謂進入美國,不僅是【客戶市場在美國】,更困難也更重要的是【資金】與【人才】來自美國,甚至來自矽谷。不僅因為美國幅員廣大、種族多元,而且薪資與物價不低,大城市與矽谷更是成本驚人。你若沒有拿到美國資金,就難以聘用美國人才並讓執行團隊在美國落地;沒有美國人才,尤其是業務、營運與財務人才,你就很難在美國持續成長並且持續募資。
那麼對於在美國還沒開始或才剛開始的新創公司來說,到底要怎樣找到願意投資你的天使投資人或創投呢?答案就是人親土親,如同公司要找新人最高的成功轉換率通常來自前同事或同學推薦,找天使也要找同事、同校或同宗(來自同個母國),而且最好在美國有創業成功經驗(被併購或上市)或企業投資經歷的。
因為具有同樣的背景,當年他也走過你正遭遇的問題,所以除了資金,這些校友跟同鄉,最能體會你的心情,也最願意幫你一把。但前提是你能遇到他,而且他也願意相信你。天使投資看的不是商業模式與營收規模而已,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是否具有成功的潛質。
所以認識越久、彼此的共同連結越多越深,天使投資人或創投經理人越容易對你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資源運用能力有所理解與信任。反之亦然。
你也必須對投資人除了資金外的所有資源有所掌握,尤其是他過去如何對待創業者,是否能真的幫助新創公司開發客戶、引進人才、導引策略、協助執行,還是永遠以投資人角色自居,不肯或不能把手弄髒。
來自阿根廷、墨西哥或南非的團隊,我就會請他們先找在矽谷的同鄉校友、企業高管,當然有些國家更小、在美國人口更少。例如台灣。
其實台灣過去的半導體與電子業在美國的許多機會,就是這樣來的。而隨著上一代台灣前輩邁入退休階段,中生代我輩多半留在台灣、僅有中國經驗,要能銜接不同世代與產業,要創造更多的工作、創業與投資機會,在矽谷的台灣人更需要團結與交流,而從台灣來的創業者與投資人一定要跟在地的台灣人社群接軌的原因。
去年底我跟矽谷為什麼的共同主持人 Katie 有感而發,決定共同舉辦一個聚會,並且偕同矽谷在地台灣人社群,包括北美工程師協會 NATEA、灣區台灣生技協會BATBA、北加青商會 TAJCCNC、台灣資料科學社群Taiwan Data Science Meetup等,邀請有經驗與資源的講者來交流。

即將在 9/17 舉辦的 北美台灣科技年會 Taiwan Tech Summit 就是一個串聯不同產業、不同地區、不同世代的北美台灣人的聚會,既有實體也有線上。讓我們真正開始打群架、分享資源、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價值,也期待能在當天見到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1會員
35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ower Law 乘冪法則的本質是贏者全拿,也就是非線性成長將可造就巨大的機會,但也會嚴重的毀壞原有的平衡。如何在動態世界中實踐下一個摩爾定律與梅特卡夫定律,將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機會與挑戰。矽谷難以模仿與無法複製,與其說是一個地方更可說是一種文化。但願本書能帶給您無窮的啟發。
如果你要進軍美國,就不要把台灣業務很忙、家人羈絆當作理由,否則美國永遠只是你的第二優先。你要打敗的對象,不是台灣的同業,而是全世界來到美國創業、募資、用人的創業者,還有那個不願跨出舒適圈的自己。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矽谷難以複製卻必須連結,如果我們要成為獨角獸的產地,方案已經很明顯,就是加速人才與企業的國際化,以及企業併購的推動與開放。而相關的經驗與方法,就在這本集結【矽谷為什麼】兩年來訪談的新書中。
我們之所以要學會辨別與識破鬼扯的能力,不僅在避免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把心智與注意力放在能夠長期累積與產生複利效應的事情上。
當加速器領頭羊的YC說話,除了影響數千家獲投新創,全球幾萬家關心它的新創跟投資機構,也都會進行緊縮跟延後投資的行動。這一回,海嘯將來得又快又猛,長達兩年的新創淘汰賽已經鳴槍。
在資金成本即將因為升息而攀高的可見未來,全球資金都會往高報酬率的地區移動。結合台灣資源與資金一同投資矽谷,在協助矽谷新創成長之餘,也能享受美國市場規模帶來的高成長與高收益潛力。台灣除了應該繼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也該讓投資人與創業者勇敢走出來。
Power Law 乘冪法則的本質是贏者全拿,也就是非線性成長將可造就巨大的機會,但也會嚴重的毀壞原有的平衡。如何在動態世界中實踐下一個摩爾定律與梅特卡夫定律,將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機會與挑戰。矽谷難以模仿與無法複製,與其說是一個地方更可說是一種文化。但願本書能帶給您無窮的啟發。
如果你要進軍美國,就不要把台灣業務很忙、家人羈絆當作理由,否則美國永遠只是你的第二優先。你要打敗的對象,不是台灣的同業,而是全世界來到美國創業、募資、用人的創業者,還有那個不願跨出舒適圈的自己。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矽谷難以複製卻必須連結,如果我們要成為獨角獸的產地,方案已經很明顯,就是加速人才與企業的國際化,以及企業併購的推動與開放。而相關的經驗與方法,就在這本集結【矽谷為什麼】兩年來訪談的新書中。
我們之所以要學會辨別與識破鬼扯的能力,不僅在避免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把心智與注意力放在能夠長期累積與產生複利效應的事情上。
當加速器領頭羊的YC說話,除了影響數千家獲投新創,全球幾萬家關心它的新創跟投資機構,也都會進行緊縮跟延後投資的行動。這一回,海嘯將來得又快又猛,長達兩年的新創淘汰賽已經鳴槍。
在資金成本即將因為升息而攀高的可見未來,全球資金都會往高報酬率的地區移動。結合台灣資源與資金一同投資矽谷,在協助矽谷新創成長之餘,也能享受美國市場規模帶來的高成長與高收益潛力。台灣除了應該繼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也該讓投資人與創業者勇敢走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3/29 (五)下午由台大 EiMBA 校友會與台灣工研新創協會 TINVA,及美國 Seraph 天使投資集團共同合辦矽谷菁英投資家及 AI 新創高峰會。活動邀請五位矽谷的創投先進和與會者們分享來自世界新創中心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聆聽兩位天使投資人參與創業新創投資訪談,得知女性投資和創業比例少。藉助MEET、AAMA、其他天使會、參與中小飛雁計劃等,瞭解到許多女性想加入創投或新創,希望臺灣的創業有更多的可能與新創發展。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創業家面對投資人拒絕投資時,可能因不信任、財務參與不足、構思不周或行業不理解等原因。透過分析發現投資者偏好快速成長、具有價值加成且創新的產品,重視創業家個人的財務投入。因此,創業家需要準備好團隊與企業體質,釋出有價值的可被投資訊號,才是邁向成功的務實作法。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創業家、家族辦公室加緊填補創投基金募資缺口 在機構資本減少對於美國創投機構投資的情況下,許多創投機構,特別是2023年新興的創投機構,開始尋求創業家和家族辦公室的資金支持。
Thumbnail
3/29 (五)下午由台大 EiMBA 校友會與台灣工研新創協會 TINVA,及美國 Seraph 天使投資集團共同合辦矽谷菁英投資家及 AI 新創高峰會。活動邀請五位矽谷的創投先進和與會者們分享來自世界新創中心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聆聽兩位天使投資人參與創業新創投資訪談,得知女性投資和創業比例少。藉助MEET、AAMA、其他天使會、參與中小飛雁計劃等,瞭解到許多女性想加入創投或新創,希望臺灣的創業有更多的可能與新創發展。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創業家面對投資人拒絕投資時,可能因不信任、財務參與不足、構思不周或行業不理解等原因。透過分析發現投資者偏好快速成長、具有價值加成且創新的產品,重視創業家個人的財務投入。因此,創業家需要準備好團隊與企業體質,釋出有價值的可被投資訊號,才是邁向成功的務實作法。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創業家、家族辦公室加緊填補創投基金募資缺口 在機構資本減少對於美國創投機構投資的情況下,許多創投機構,特別是2023年新興的創投機構,開始尋求創業家和家族辦公室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