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書是一本關於教養的書籍,從父母的心理行為開始分析,到孩子的心理以及外露的行為,最後整理出一套教養的規則。以問題歸屬權為主,不同的問題擁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依照作者整理出來的教養法,可以讓父母在教養上有一套的可依循的準則。
本書的寫作架構
本書大致上由父母的心理以及行為、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如何讓自己不生氣、解決問題、「行為結果」教養法以及如何鼓勵等章節構成。
每個章節都包含了許多大概念,以及概括的小概念,並搭配了親子相處實例作為範例解說,讓人可以更融入作者想要說明的概念。且在每個章節都有整合過的SOP操作步驟,讓讀者可以較容易跟著進行操作學習。美中不足的是我閱讀的是電子版,使用手機閱讀的話,許多作者統整過後的表格變得難以閱讀。
本書內容相當豐富,從親子的心理行為分析說明,到如何依據責任歸屬採用適合的教養法。本書提供了可以依循操作的準則,並非只是簡單的以案例來分析該做什麼樣的行為比較適合,讓讀者可以比較容易遵循以及操作。
本書深刻點
本書解說的教養法相當詳盡,這邊只取我精簡化過的操作以及對我比較有幫助的部分作為分享。
嬰兒自我
嬰兒自我常常在家中出現,它的特徵是「忠於自我」,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這是我們的成長本能,也是釋放壓力的管道。想想自己有時候回家很累,想要「擺爛」,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去管還有些需要你處理的事情,這就是你的嬰兒自我出現了。
嬰兒自我的出現時機有以下四個:
- 處於私領域時。(令人有安全感的場所)
- 和親密的人(自己人)在一起時。
- 身心疲憊、情緒低落或是壓力很大時。
- 精神亢奮、情緒高漲或是感覺很high時。(此種狀態被潑冷水時,嬰兒自我就有可能出現)
父母必須要練習去辨別孩子的嬰兒自我是否出現了,若是出現的話,則此時並不是合適的教養時機。
那麼要如何辨別孩子的嬰兒自我出現了,可以由自身感覺判斷,當你感到以下情緒且是被孩子引起的,很有可能就是嬰兒自我出現了:
- 父母感到煩躁、困惑,有可能是孩子的嬰兒自我想要引起你的注意。
- 父母感到生氣、惱怒,有可能是孩子的嬰兒自我想要謀取權力。
- 父母感到難過、痛心,有可能是孩子的嬰兒自我想要報復你。
- 父母感到絕望、無助,有可能是孩子的嬰兒自我在自暴自棄。
除了第四種狀況需要以相信接納孩子的方式處理,前三種只要讓雙方冷靜下來就好。簡單來說,就是父母不要去回應孩子,並平復情緒,等雙方情緒恢復後,再進行下一步。
成熟自我
成熟自我常常在外頭出現,它的特徵是「配合他人」,也是進步的動力以及道德約束。只有孩子真心接受的觀念才能成功培養成為成熟自我的一部分。
成熟自我一般的培養進程如下:
- 萌芽期:辨別公私領域並進行警戒。
- 耳提面命期:提醒孩子,使其認知合理的行為。
- 自我提醒期:孩子會告誡自己並約束自己。
- 自動自發期:已經將規則內化,不需提醒也可以做到。
這裡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當孩子展現出成熟自我的好行為時,要給予認同,幫助成熟自我成長。
不生氣操作
生氣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想要不生氣就要找到令自己生氣的原因。這裡作者有提出一個對我幫助很大的觀點:「孩子是一本無字天書,父母要做的是讀懂他;孩子不是一張可以隨父母的畫上想要物品的白紙。」有了這個體認之後,可以將再來處理生氣的問題。
當你生氣時,可以透過以下行為消弭怒氣:
- 進行身體上的勞動或運動。
-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 閱讀心靈雞湯或是觀看孩子的照片。
以上行為均可轉移注意力,平復情緒。
不生氣後,再來尋找生氣的原因以及應對:
- 評估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若是不合理,則要調整為合理的想法。
- 以局外人觀點來觀看整個事件,可以將孩子當成別人的孩子看待或是詢問其他人的看法,以此方向來修正自己的想法。
- 保持冷靜,積極處理,讓事件不要再次爆發。
當自己不生氣後,再來進行後續的教養動作。
反映傾聽
反映傾聽可以幫助理解孩子的想法及真實感受,主要流程如下:
- 保持真心、冷靜,並選擇有時間的時候進行傾聽。
- 必須給予孩子回應,可以以動作(眼神、表情、肢體動作)、段落回應(接下來呢?)、鸚鵡學語(重複孩子說話內容:你覺得很難受?)或是記者採訪(剛剛這個事件,你的感受如何?)等等技巧來獲取更多孩子的想法及感受。
反映傾聽的大略流程為聽→解讀→確認。要不斷重複確認孩子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以避免溝通錯誤,總合上述技巧,就是以疑問句來回應孩子,孩子才是主講人。
「我的訊息」
「我的訊息」主要的概念就是對事不對人,可以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其主要操作方式如下:
- 客觀描述孩子的行為(你剛剛哭得很大聲)
- 針對該行為,描述自身感受(我覺得很吵)
- 該行為造成的後果(大家都覺得很吵,如果不停下來,只好離開餐廳了)
當孩子裝傻或是逃避時,可採用第二次「我的訊息」來加強,並監督孩子做到或是進行操作。(我覺得很失望,因為剛剛說的話你都沒有聽進去,那我們現在就離開餐廳吧!)
問題所有權
釐清問題所有權,才能進行後續的教養行為。作者將問題分為孩子的問題、父母的問題以及親子共同問題三個種類。可依據以下簡單的方式來做判斷:
- 這個問題會妨礙到父母或其他人?
- 這個問題會危害到孩子或是他人的健康?
以上兩項中至少有一項答案為是的話,那麼它就是父母的問題,否則則為孩子的問題。若父母與孩子皆被這個問題所影響或是需求被剝奪,那麼就是親子共通問題。舉例來說: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因為不會妨礙也不會影響到父母,所以它是孩子的問題;孩子霸佔電視,因為父母被妨礙了,所以它是父母的問題;孩子長期熬夜,孩子被影響,且危害到孩子健康,所以會變成親子共同問題。當然這只是一個分類問題的大方向,細節可能會因為孩子年齡、能力等等情境使問題歸屬有所不同。
整體教養操作
教養的第一步首先是要讓自己與孩子都先冷靜下來,這一步可以參照嬰兒自我與不生氣操作,讓雙方都平靜。(唯一的例外就是,當孩子的行為會造成立即性的傷害或影響,則要先解除孩子行為造成的影響。例如孩子做危險動作或是在公共場合大鬧,解除影響後,一樣要讓雙方都平靜下來)之後的教養動作從問題歸屬權開始分析,依據問題歸屬權,可以由以下操作實施:
- 孩子的問題:(1)首先要使用的技巧是反映傾聽,傾聽孩子的感受,先澄清問題出在哪裡。(2)之後確認孩子是否想要解決問題,若是想要解決問題的話,要引導孩子去想辦法,而不是直接將你的辦法告訴孩子,若是孩子真的想不到,也請提供一個「爛方法」給孩子。這樣做的用意是讓孩子不要過於依賴父母的答案而不去思考。(3)協助孩子評估解決方案的優劣。(4)讓孩子自行決定要採用的方案。(5)監督孩子執行並檢討方案。這可以讓孩子找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並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上操作主要都是孩子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做的是靠溝通引出孩子的想法。
- 父母的問題:(1)利用「我的訊息」技巧讓孩子認知他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2)監督孩子完成操作。
- 親子共通問題:要使用反映傾聽加上「我的訊息」兩種技巧來實施,務必要溝通到父母與孩子皆可以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處理,並將最終決定權留給孩子。
心得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內容主線明確,而且在每個章節最後都有統整後的操作流程,非常推薦每個對於教養有疑難的父母都來閱讀。雖然無法確定這個教養操作對於自己的孩子是否適用,但不可否認的,本書提供給了家長一個可行的、務實的操作方式可以遵循並觀察。相較於先前讀過的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本書的操作相當好依循。兩本書的共通之處就是教養時,一定要保持心情平靜、言出必行。
上述分享的教養方式是我個人有精簡過後,我認為比較適合我的處理方式。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個觀點就是「孩子是一本無字天書,你要做的是讀懂他」。從前我的想法是將我的作法教給孩子(將孩子當成一張白紙),卻忽略了適合我的未必適合孩子,尤其是自己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孩子卻無法做到,因而對孩子產生失望感。真的就像書中說的,父母生氣的原因大部分是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本書有讓我重新思考到這個部分,並且學習放手讓孩子處理他該處理的問題。
本書的主要觀點是讓孩子自行思考並成長,相較於傳統的父母告知行為的教養法,初期來說,可能會較花費時間去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這部分其實也是看孩子的個性)我目前也依循這一套教養方式來教導孩子,希望我的孩子吃這一套。
本書資訊
書名:STEP高效能父母學
作者: 李顯文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