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檢舉內容
保育的情感邏輯(1):生態魅力

2022/09/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時候,我會想起大學時期,在保育生物學的課堂上,聽到老師提問:「你要怎麼說服別人加入保育?」
這是個大哉問。但是,作為一位受過生物學門訓練的學生,通常會下意識地冒出一些答案,例如生物多樣性價值。但是當老師近乎挑釁地說:「那石虎有什麼價值?」或是「我就是不想保育石虎」時,全班就會陷入沉默。
當然,保育生物學有很多保育方法和說服他人保育的方式,例如跟經濟市場掛勾,將生態服務系統換算成金錢,用以說服別人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物種。另外,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旗艦物種(flagship species)」,由某些擁有獨特魅力,能吸引大眾目光,激發人們想要保護的心情,藉以推動保育倡議或行動的物種來帶動保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37 字、4 則留言,收錄於此專題與 Premium 專區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期望以人地關係的角度紀錄世界。曾獲雲門流浪者計畫、時報報導文學獎、鍾肇政報導文學獎。文章散見轉角國際、換日線、上下游副刊、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 [email protected]
曾經的野生動物生態研究生,跨領域來到人文領域,究竟兩者可以迸出什麼火花呢?本專題為一系列讀書筆記或旅行散文,有時候是一本書、一篇或多篇文獻或相關遊記的集結。主要討論主題為:人類世下的野生動物保育、生物多樣性維護、農業實踐,以及圍繞這些主題的政治生態、生命政治、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生態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