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三)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文提到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是否要把陽明夫子所立的四句教的教義推翻又或修正?何以牟宗三先生最終卻論定龍溪為陽明的嫡系?這點留在問題釐清後再作另文交代。
接下來先繼續把「天泉證道」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釐清交代,再回過頭來看看龍溪的四無之說,是否叛逆師門。
④關於上根與中根上下之兩種根器的問題,三個出處都有記載,特別是【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說法,特別詳盡,特別強調龍溪的四無論是利根之人之學。
【傳習錄】的記載:
「利根之人,直從本源上悟入…其次(指中下根之人),不免有習心在」。
【陽明年譜】的記載:
「上根之人,世亦難遇。」
「此四句,中根上下無不接著…人心自有知識以來,已為習俗所染。」
【評析】
以上兩處的記載,皆提及「習心」和「習染」,意指一般人都難免有習心、習染,而要拼除習心、習染,得有對治的工夫,也就是說,就要致知、就要誠意、就要慎獨。如此一來,龍溪所言之四無說,就只能局限於絕少的利根人始能適用,因為大多數人都會有習心、習染的。故此,有關「習心、習染」的問題,在【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就隻字不提。何解?
其實,所謂利根與否,並不單指資質聰敏,而最關鍵的是個人私欲的多寡。俗語說:私欲多則天機淺。一般人,名利權位,酒色財氣,全都能逃得過?血氣方剛,好勝鬥強,恐怕不容易呀!即使是利根之人,都能保證本心時時清明灑落?我看未必!
⑤關於立根基的問題。【天泉證道紀】謂:
「上根之人,悟得無善無惡心體,便從無處立根基…中根以下之人,未嘗悟得本體,未免在有善有惡上立根基」。
所謂「悟得無善無惡心體」,即悟得本體,這在【陽明年譜】也有「一悟本體」語;但那是在頓悟中所呈現的化境,而化境又何須「立根基」呢?隨境而化,事來順應,直道而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出之自有天則,這才是悟得本體呀!
再者,【天泉證道紀】謂「中根以下之人,未嘗悟得本體,未免在有善有惡上立根基」,這似有貶意,一般人得在有善有惡上立根基,只怕善念一起,惡意又來,如此糾纏不止,這豈不是善惡循環,永無止息?這不是陽明致良知的教義。前文講過「先立乎其大者」,先確實地、真切地立志做個好人,同時在心上去人欲、存天理,那才是陽明對治的工夫。
所以陽明在【年譜】說:
「上根之人,世亦難遇,一悟本體,即見工夫…此(四句教)是徹上徹下語,自初學以至聖人,只此工夫…」。換言之,陽明對四句教的信念是堅定的,所謂「徹上徹下」,乃指上根之人與下根之人,通通適用。
那麼,龍溪的門人,移花接木地假藉陽明夫子說「吾教法原有此兩種」,實在牽強!這恐怕不是龍溪之手筆,也許龍溪也未能過目!而事實上,龍溪中晚年時期的作品,如【致知議略】,已很少提及四無,而反而處處提良知。何解?
(寫於2022年8月22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首先要交代的,「四有教」乃是王龍溪及其弟子的叫法,陽明夫子生前並不知情的。四有之所以為有,其關鍵在於有所對治,亦即心、意、知、物必須步步對治,其對治的目標固是至善之境。 (寫於2022年8月30日)
    良知心體的本身是無善無惡的,是超越於經驗層的,這點,陽明與龍溪都是一致的。 【原文】 ④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應,其機自不容已,無善可名,惡固本無,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謂無善無惡。 底下,分別就二者對良知的體受的不同處,探討龍溪是否背離陽明夫子之立教宗旨,又或二者是否有會通之處。謝謝!
    上文提到王龍溪說,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這只是他的論點,以下析述龍溪的理據(這理據,王陽明生前並沒有看過的)。 【原文】 ③無心之心則藏密,無意之意則應圓,無知之知則體寂,無物之物則用神。 以上所講的,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首先要交代的,「四有教」乃是王龍溪及其弟子的叫法,陽明夫子生前並不知情的。四有之所以為有,其關鍵在於有所對治,亦即心、意、知、物必須步步對治,其對治的目標固是至善之境。 (寫於2022年8月30日)
    良知心體的本身是無善無惡的,是超越於經驗層的,這點,陽明與龍溪都是一致的。 【原文】 ④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應,其機自不容已,無善可名,惡固本無,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謂無善無惡。 底下,分別就二者對良知的體受的不同處,探討龍溪是否背離陽明夫子之立教宗旨,又或二者是否有會通之處。謝謝!
    上文提到王龍溪說,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這只是他的論點,以下析述龍溪的理據(這理據,王陽明生前並沒有看過的)。 【原文】 ③無心之心則藏密,無意之意則應圓,無知之知則體寂,無物之物則用神。 以上所講的,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元精。元氣。元神。 元精即生魂居下盤及下丹田。 元氣即覺魂。居中丹田。 元神含靈魂。居上丹田。 一元復始。 何謂元。請自我提問解答。元者。玄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鍛煉七魄肉身。只冥想直接冥想。自身之鬼象立即當下現身並導引出外來之鬼。 果真是冥想。黑暗鬼象。人為半陰半陽。快覺醒。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針對性迴向,中元普度主要做給誰?連小朋友都說:「鬼道的眾生、老大公媽、好兄弟。」是這樣沒錯!但是,中元普度實際上利益的只有鬼道眾生嗎?是「六道有情普皆迴向」,冥陽兩利。所以,針對性迴向不是修行的一個偏執,不是心量狹小,而是你學佛沒有通達產生的誤解。針對性地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今天要說一件很重要的事:天助自助。如同之前一直說的,有事,請先自己尋求方法,沒辦法再找人協助,再沒辦法,才來找我們這些道士。 我不敢說我是最後的防線,確實大部份時候我都是有話直說,但是少數情況下,我寧可背上騙子或神棍的名號也要說謊。為什麼?還是為了客人。 常常有人問老玄一個
    Thumbnail
    元精。元氣。元神。 元精即生魂居下盤及下丹田。 元氣即覺魂。居中丹田。 元神含靈魂。居上丹田。 一元復始。 何謂元。請自我提問解答。元者。玄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鍛煉七魄肉身。只冥想直接冥想。自身之鬼象立即當下現身並導引出外來之鬼。 果真是冥想。黑暗鬼象。人為半陰半陽。快覺醒。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針對性迴向,中元普度主要做給誰?連小朋友都說:「鬼道的眾生、老大公媽、好兄弟。」是這樣沒錯!但是,中元普度實際上利益的只有鬼道眾生嗎?是「六道有情普皆迴向」,冥陽兩利。所以,針對性迴向不是修行的一個偏執,不是心量狹小,而是你學佛沒有通達產生的誤解。針對性地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今天要說一件很重要的事:天助自助。如同之前一直說的,有事,請先自己尋求方法,沒辦法再找人協助,再沒辦法,才來找我們這些道士。 我不敢說我是最後的防線,確實大部份時候我都是有話直說,但是少數情況下,我寧可背上騙子或神棍的名號也要說謊。為什麼?還是為了客人。 常常有人問老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