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關於「天泉證道」的記載,主要有三處:【傳習錄】、【陽明年譜】和【王龍溪語錄】。前兩處,是陽明夫子的兩位大弟子錢緒山和王龍溪當時的彙編,也就是說,那兩處的記載,都得到雙方的認可的。但第三處,即【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那是由龍溪的弟子相當後期所刻錄的,內容與前兩處多有出入,而部份內容,錢緒山是不同意的。故此,要研究「天泉證道」這個課題,當中有不少問題,是必須要釐清的。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評析】 這句「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在【傳習錄】和【陽明年譜】都沒有這句話,很明顯的,龍溪說這句話的時候,陽明夫子早已不在人世矣。

這句話乍看,就是對陽明夫子的四句教作一個負面的論定。權法,就是權宜之法,在過度期暫時代用而已。「隨時」,是否就是隨機即興?這個小問題,當今中港臺的學者,無人質疑,也許這不是問題吧。「隨時」,也許龍溪是這樣說過,而龍溪的弟子說不定也以為是隨機即興。但,依筆者的理解,陽明夫子一定不會同意的。何解?因為陽明夫子之立四句教,是經歷了十幾年的磨難而又幾經更易而成的,這豈是隨機即興?又豈是權宜之法?這是要釐清的。

②陽明夫子當時在天泉橋上,當著緒山和龍溪,就再三囑咐:
「以後與朋友講學,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傳習錄】
「二君以後與學者言,務要依我四句宗旨」【陽明年譜】
「二君以後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陽明年譜】

【評析】
但在【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則無此三語的記載,這就有偏頗。這也許是龍溪的弟子刻意去之。陽明夫子再三囑咐不可更改致良知教的教義,切不可失此四句的宗旨,這意味著除此四句教,要說致良知就別無他法。

但【天泉證道紀】卻刻意不提,這分明就有欺師滅祖之嫌;這或許不是王龍溪的本意,畢竟【天泉證道紀】已是王陽明死後多年,由龍溪的弟子所刻錄的,至於龍溪本人是否欺師滅祖,則另當別論,因為在龍溪五十七歲時寫的【致知議略】,就處處提良知講良知,這起碼得知龍溪並無完全忘記恩師的教義。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3/12/16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2023/12/16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2022/12/10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2022/12/10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2022/10/06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2022/10/06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人對道家思想總有一個既定的印像,認為老、莊思想是一種「出世」更甚避世的認知,但在最近再次翻開莊子這本書時發現似乎不是那麼單純,在莊子構建的一個又一個虛幻漂渺的世界中,有充滿理想與對世界的理解,不禁開始猜想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莊子想對人們傳達的逍遙究竟是什麼。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
Thumbnail
世人對道家思想總有一個既定的印像,認為老、莊思想是一種「出世」更甚避世的認知,但在最近再次翻開莊子這本書時發現似乎不是那麼單純,在莊子構建的一個又一個虛幻漂渺的世界中,有充滿理想與對世界的理解,不禁開始猜想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莊子想對人們傳達的逍遙究竟是什麼。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
Thumbnail
此篇來自好友: 湛明道院 陳昊聯 (陽鼎道人) 對於古來偽風水學的再次看法 上篇公開了吳景鸞的“陰陽天機書表”,讓千年多來,人們對堪輿地理風水有了進一步理解.了然。今再提供對偽風水學的論證。 明朝.太祖朱洪武的開國國師.堪稱一代風水大宗的天機道人.劉基.劉伯溫先生;他留下許多風水典籍著作。均為精典
Thumbnail
此篇來自好友: 湛明道院 陳昊聯 (陽鼎道人) 對於古來偽風水學的再次看法 上篇公開了吳景鸞的“陰陽天機書表”,讓千年多來,人們對堪輿地理風水有了進一步理解.了然。今再提供對偽風水學的論證。 明朝.太祖朱洪武的開國國師.堪稱一代風水大宗的天機道人.劉基.劉伯溫先生;他留下許多風水典籍著作。均為精典
Thumbnail
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傳習錄•王守仁> 手邊有一本傳習錄,書本末頁紀錄購買年份2000年9月,算一算已買了22年,每每隨意翻閱,從沒真正細讀。 我倒是很喜歡讀考據或許不夠嚴
Thumbnail
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傳習錄•王守仁> 手邊有一本傳習錄,書本末頁紀錄購買年份2000年9月,算一算已買了22年,每每隨意翻閱,從沒真正細讀。 我倒是很喜歡讀考據或許不夠嚴
Thumbnail
《太乙金華宗旨》,全名《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先收於邵志琳編、六十四卷《呂祖全書》卷第四十九,後、蔣豫蒲 (元庭) 收入其編《道藏輯要》中。
Thumbnail
《太乙金華宗旨》,全名《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先收於邵志琳編、六十四卷《呂祖全書》卷第四十九,後、蔣豫蒲 (元庭) 收入其編《道藏輯要》中。
Thumbnail
2014.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長靈卓①和尚曰:道之行固自有時。 昔慈明放意于荊楚間,含恥忍垢,見者忽之。慈明笑而已。 有問其故,對曰:連城②與瓦礫相觸,予固知不勝矣。 逮見神鼎③後,譽播叢林,終起臨濟之道。 嗟乎!道與時也,苟可強乎?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長靈卓①和尚曰:道之行固自有時。 昔慈明放意于荊楚間,含恥忍垢,見者忽之。慈明笑而已。 有問其故,對曰:連城②與瓦礫相觸,予固知不勝矣。 逮見神鼎③後,譽播叢林,終起臨濟之道。 嗟乎!道與時也,苟可強乎?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22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謂荊公①曰: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 《章江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對荊公王安石說: 良因贊曰: 漸漸地體會到,娑婆世界本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22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謂荊公①曰: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 《章江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對荊公王安石說: 良因贊曰: 漸漸地體會到,娑婆世界本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