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有很多期待,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補上禮拜友人的敲碗,現在回想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病情溝通的能力。
因此分享病情溝通能力為主
拆解成三大塊 。who,how與what 分享。


1. who? is key person?

同樣一句話,不同人聽與轉達,效果不同。

我看著老師透過經驗,不急著和站在一旁的家屬做溝通,而是先確認身分,並知道該找誰來做病情溝通( 主要照顧者 or主要決策者 等等) 最有效。

當然可能是在急診場域講求效率的場域裡,找到對的人溝通,可以節省很多醫師以及病人的時間吧,減少所謂的溝通成本。

ex: 家屬若是女婿,好,如果可以等親生小孩來~我再來說明。


2. how ?


姿體:

面對坐輪椅的病人,老師會單膝蹲下,病人進行平視或是低於視線方式進行溝通。


距離近了,我想信任也近了

這是老師讓我感受到,他溫柔接近,快速與病人建立信任的方式。


抑揚頓挫:

老師語速偏快,但邏輯很好,總能在關鍵字下重音,或是放慢節奏,能讓病人真實理解狀態。雖然在溝通中,病人會想發問,不過老師總能很好的掌握節奏 (或許透過經驗的累積,或是達到真正的同理),能看透知道病人想問什麼?

:「能讓我先說完嗎?」

語畢,持續解釋一段時間後,病人通常沒什麼太大問題。好神XD


3. what?

老師會特別著重溝通在 。你為甚麼來? 之後會幫你做甚麼? 除非有什麼我才會幫你做更多(我猜是避免病人與家屬認為醫療人員沒在做事Xd)

精準比喻

面對醫學知識複雜,老師會找出現有生活共同經驗來進行比喻。例如:
腸阻塞 老師就會用滑鼠來做病情比喻。

釐清期待

病人帶著很多期待前來,而老師讓病人期待更接近實際

可能的失敗機率,可能的風險,或是甚麼情況下不能開刀。老師都會清楚提及。

綜合以上,我想這都是老師行醫多年來結晶的展現,部分很可能也只是我瞎猜背後的緣由,或許想的不夠多不夠周到,有請版上前輩不吝指教。

最後想分享傅醫師與我說的,


沒有所謂的絕對好與壞,這只不過是我的習慣而已。
也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要像我一樣,或是你覺得好的才是好的。
這都只不過是選擇而已。

真帥XD

希望這篇能給醫學相關的朋友,一些實質幫助。有收獲到的希望能不吝讓我知道XD
給醫學以外的朋友,雖然看得還不多,但我也想做些預期的釐清。

我猜能做到這樣的可能不多。因為醫學知識之深廣,加上忙碌是常態,能清楚拆解且有時間的,真的需要有很大的心力與功夫。
遇到了請好好珍惜。

PS
本周也與骨科老師聊天XD 阿現在最期待的好像都是這種聊天,完蛋XD
下周是副院長,好吧,看來這樣對談的機會可能沒法combo了,哈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宇翔的沙龍
25會員
28內容數
登山所思所想、登山人生、智慧傳承、登山知識、登山技能、百岳登山、登山心得
劉宇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1
很幸運,在神經內科中風團隊實習的這段日子,碰到一位很有熱情的看護。 她和我分享她的同事常說: 你幹嘛那麼認真照顧,我們能多照顧一天不不就也能多賺一天的錢?!  可是這位大姊總是說他在科大的老師不是這麼教他們的。
Thumbnail
2023/07/11
很幸運,在神經內科中風團隊實習的這段日子,碰到一位很有熱情的看護。 她和我分享她的同事常說: 你幹嘛那麼認真照顧,我們能多照顧一天不不就也能多賺一天的錢?!  可是這位大姊總是說他在科大的老師不是這麼教他們的。
Thumbnail
2023/04/21
這大概是我目前實習至今,最難忘的經驗 看見全人照護的故事 起初不少病人病懨懨進來 除歷經藥物於"身"的治療外 也都會再加上,老師特調在溝通中於"心"的治療 神奇地 有的病人能精神矍鑠地向老師揮揮手打聲招呼;有的深深鞠躬謝謝醫療人員的付出;有的會帶簡單的水果或是老師喜歡的零食,當作答謝,
Thumbnail
2023/04/21
這大概是我目前實習至今,最難忘的經驗 看見全人照護的故事 起初不少病人病懨懨進來 除歷經藥物於"身"的治療外 也都會再加上,老師特調在溝通中於"心"的治療 神奇地 有的病人能精神矍鑠地向老師揮揮手打聲招呼;有的深深鞠躬謝謝醫療人員的付出;有的會帶簡單的水果或是老師喜歡的零食,當作答謝,
Thumbnail
2023/01/06
以下,為找陳和謙學長演講的心路過程。 分三大點分享: 1.為何找? 2.學到什麼? 3.會後心得 為何找? 當初是為了解決自己剛進外科實習後遇到了困境。想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是系統的問題,還是是自己的問題。總會在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的情緒漩渦下,有著臨床逃避傾向。因為,客觀來看自己和同儕相比資質奴頓
Thumbnail
2023/01/06
以下,為找陳和謙學長演講的心路過程。 分三大點分享: 1.為何找? 2.學到什麼? 3.會後心得 為何找? 當初是為了解決自己剛進外科實習後遇到了困境。想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是系統的問題,還是是自己的問題。總會在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的情緒漩渦下,有著臨床逃避傾向。因為,客觀來看自己和同儕相比資質奴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大概是我目前實習至今,最難忘的經驗 看見全人照護的故事 起初不少病人病懨懨進來 除歷經藥物於"身"的治療外 也都會再加上,老師特調在溝通中於"心"的治療 神奇地 有的病人能精神矍鑠地向老師揮揮手打聲招呼;有的深深鞠躬謝謝醫療人員的付出;有的會帶簡單的水果或是老師喜歡的零食,當作答謝,
Thumbnail
這大概是我目前實習至今,最難忘的經驗 看見全人照護的故事 起初不少病人病懨懨進來 除歷經藥物於"身"的治療外 也都會再加上,老師特調在溝通中於"心"的治療 神奇地 有的病人能精神矍鑠地向老師揮揮手打聲招呼;有的深深鞠躬謝謝醫療人員的付出;有的會帶簡單的水果或是老師喜歡的零食,當作答謝,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3.04.11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會透過自身商務溝通的經驗,總結出三個影響力的說服技巧,希望幫助讀者學會,並有效運用於合適的場合。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3.04.11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會透過自身商務溝通的經驗,總結出三個影響力的說服技巧,希望幫助讀者學會,並有效運用於合適的場合。
Thumbnail
關於名字 其實我一直有一個困擾,昨天在醫院實習時我終於跟老師Ms. J坦白了.... 每當老師跟我們endorcement,說明哪一位病人目前有什麼狀況,我都不知道老師在說誰?老師說我們已經在那裡實習好一段時間了,應該對那裡的病人有基本的了解,包括他們住哪一間,有什麼診斷,在接受什麼治療等等。可是我
Thumbnail
關於名字 其實我一直有一個困擾,昨天在醫院實習時我終於跟老師Ms. J坦白了.... 每當老師跟我們endorcement,說明哪一位病人目前有什麼狀況,我都不知道老師在說誰?老師說我們已經在那裡實習好一段時間了,應該對那裡的病人有基本的了解,包括他們住哪一間,有什麼診斷,在接受什麼治療等等。可是我
Thumbnail
精準表達出對該稽核老師專業能力的敬意與欣賞,同時讓對方理解我們也具備專業能力,並給予肯定
Thumbnail
精準表達出對該稽核老師專業能力的敬意與欣賞,同時讓對方理解我們也具備專業能力,並給予肯定
Thumbnail
已經開學第三週,今天決定開始寫信給大體老師。 有些事一個人想著想著就忘了,有些孤單一個人擔著擔著也淡了;有些心緒藏著藏著會倦,而有些感激放著放著會遲。 老師,那個世界裡有沒有人和你說話呢?從今天起,讓我寫信給你吧。
Thumbnail
已經開學第三週,今天決定開始寫信給大體老師。 有些事一個人想著想著就忘了,有些孤單一個人擔著擔著也淡了;有些心緒藏著藏著會倦,而有些感激放著放著會遲。 老師,那個世界裡有沒有人和你說話呢?從今天起,讓我寫信給你吧。
Thumbnail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Thumbnail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Thumbnail
補上禮拜友人的敲碗,現在回想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病情溝通的能力。 因此分享病情溝通能力為主 拆解成三大塊 。who,how與what 分享。 1. who? is key person? 距離近了,我想信任也近了
Thumbnail
補上禮拜友人的敲碗,現在回想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病情溝通的能力。 因此分享病情溝通能力為主 拆解成三大塊 。who,how與what 分享。 1. who? is key person? 距離近了,我想信任也近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