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其實最令人著迷的就是人本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未經審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看這本書會令你值得活多一點點。
蘇格拉底在柏拉圖對話錄《申辯篇》裏有一句說話非常著名,英譯是"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中譯是「未經審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今天介紹這本書《令人著迷的生與死》,作者耶魯雪萊‧卡根雖然未至於帶讀者審視其生命,至少提供一個嚴謹的框架和清晰的籃圖,引導大家思考生死。
生死是人類的大哉問,涉及繁多的概念。作者運用淺白的文字,貼切的例子和比喻,手把手帶你穿越各種關於生死議題。
什麼是人?
人是由什麼而組成的?從而帶出物理主義與二元論的討論
生命結束後還有生命嗎?
人有靈魂嗎?
如果真的有靈魂,靈魂可以存活在肉體之外嗎?
長生不死是好事嗎?
身份的同一性
我為什麼還是「我」?
生命的意義
自殺是道德嗎?
認識自己 (Know Thyself)
同時,這本書跟蘇格拉底所提倡的認識自己 (Know Thyself) 如出一轍,因為思考以上的課題,說到底也是在提問自己,從而更加認識自己的過程。這不只是一本哲學書,內容會涉及科學、倫理和心理學,或者生死本身就是跨領域的主題,需要從不同面向審視的課題。
最佳解釋理論
人是透過感觀去知道某件東西是否存在,例如我看到、感覺到、聞到或聽到。不過,有些是感觀不可解釋的事情和東西,那就要用上叫最佳解釋理論 (Optimization theory)。所謂的最佳解釋理論,那就是透過假定一些理論,然後那個理論真的可以幫助我們解釋一些現象。例如:以前的人解釋魔鬼令人生病,這是一個解釋。不過,相比現代醫學所提倡的病毒理論,惡魔理論就明顯地站不住腳。同理,地平論、疫苗陰謀說、鬼魂、外星人混入地球、靈魂之說等理論,是不是符合最佳解釋理論呢?還是,我們只是相信某個解釋是好的,就認為那是最佳的解釋呢?
我想人之所以令人著迷的地方,就是人既是感性又是理性,既是愚蠢又是聰明的動物。
avatar-img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y Chai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恐懼是會傳染的疾病,散播勇氣就是治癒此病和病態社會最好的疫苗。 願勇氣智慧也永不滅。
如果只用一個詞形容世界,你的選擇是什麼? 在疫情肆虐、移民潮、經濟衰退和戰火漫天的大環境下,大家的情緒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此時此刻,陳蕾的歌曲《世界與你無關 》就好像拍拍你膊頭說: 「無關係的,你已經做得好好。你不是一個孤單一人,我們一起分擔面對吧!」 見字聽歌!
姜濤第十首歌曲《作品的說話》是一首反戰的歌曲,旨意回應俄烏戰爭。《作品的說話》借不同年代寄望和平的藝術作品,而創作的作品。MV片尾列出攝於1945年廣島原爆後的經典黑白照、John Lennon反戰名曲《Imagine》、《安妮日記》,柏林圍牆遺址和英國設計師Gerald Holtom的反核標誌。
如果恐懼是會傳染的疾病,散播勇氣就是治癒此病和病態社會最好的疫苗。 願勇氣智慧也永不滅。
如果只用一個詞形容世界,你的選擇是什麼? 在疫情肆虐、移民潮、經濟衰退和戰火漫天的大環境下,大家的情緒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此時此刻,陳蕾的歌曲《世界與你無關 》就好像拍拍你膊頭說: 「無關係的,你已經做得好好。你不是一個孤單一人,我們一起分擔面對吧!」 見字聽歌!
姜濤第十首歌曲《作品的說話》是一首反戰的歌曲,旨意回應俄烏戰爭。《作品的說話》借不同年代寄望和平的藝術作品,而創作的作品。MV片尾列出攝於1945年廣島原爆後的經典黑白照、John Lennon反戰名曲《Imagine》、《安妮日記》,柏林圍牆遺址和英國設計師Gerald Holtom的反核標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原來,在活著的當下,我們以為這樣做是對大家最好的;我們以為時間會淡化很多事;我們以為的事實真相…….不,這都是我們習慣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作者以幽默手法淡淡寫著原來如此的心痛。死亡的課題是人們恐懼碰觸的,除了對人世仍有留戀不捨外,對於死後的世界感到未知恐懼也是另一個原因,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值得活的人生 (Life Worth Living?)? 仔細想想~ 這主題似乎好頗難具體描述!   人生的目的到底為何呢?  如同這本書的三位作者:耶魯大學的教授們所說的: 這個問題是「人生的大哉問」。這本書的三位作者,提出「值得活的人生」提出諸多的闡述,給你我參考。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原來,在活著的當下,我們以為這樣做是對大家最好的;我們以為時間會淡化很多事;我們以為的事實真相…….不,這都是我們習慣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作者以幽默手法淡淡寫著原來如此的心痛。死亡的課題是人們恐懼碰觸的,除了對人世仍有留戀不捨外,對於死後的世界感到未知恐懼也是另一個原因,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值得活的人生 (Life Worth Living?)? 仔細想想~ 這主題似乎好頗難具體描述!   人生的目的到底為何呢?  如同這本書的三位作者:耶魯大學的教授們所說的: 這個問題是「人生的大哉問」。這本書的三位作者,提出「值得活的人生」提出諸多的闡述,給你我參考。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