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正自覺者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創 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善戒法師

善戒法師

raw-image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他們一定也經歷了我這樣的遭遇,但是不會超過於此。 無論未來的婆羅門或苦行僧將經歷多麼絞心的痛苦,難忍的經歷,他們的感受也肯定會如此,但不會超過。 但是,這些痛苦和難忍的經歷並沒有給我帶來超越世間的寂靜,乃至獲證究竟圓滿的智慧。 也許有另一通往覺悟的途徑? 」

他回憶起當他的父親在從事農耕之時,他曾坐在一棵清涼的畢缽羅樹下,聚精會神地專注在出入息而進入初禪。 因此,他想:「這會是覺悟之道嗎?」然後他肯定這就是覺悟之道。 他再也不害怕那不與慾望和不善法相應的樂。 ——《中部》36經

於此同時,他也意識到,以如此虛弱的身體,無法獲得覺悟。於是他放棄了苦行,接受了輸伽陀(Sujātā)的乳粥供養。跟隨及服侍他的五位追隨者,誤以為太子放棄了對真理的追求,恢復了感官享受,都帶著失望之情離他而去。 之後,悉達多太子來到伽耶(Gayā)的一株菩提樹下,面對東方,在沒有任何導師的説明下,以堅定的決心發誓:

即使我的血肉乾枯,只剩下皮、腱、骨,若我不得無上菩提,我絕不起此座!

魔羅看到太子堅定的意志,知道他必能在當天證到無上菩提,於是憤怒地騎著大象(Girimekhalā),化成千指手,各持著武器,攻擊太子。太子不為所動,魔王於是招來暴風雨、熱灰、熱石及毒風等,整個世界猶如陷入毀壞之中。

raw-image

為了征服魔王,悉達多太子用中指觸著大地,呼喚大地為他在四阿僧祇劫及十萬大劫漫長的歲月所造下的艱苦、無私的行為做出證明。太子心靈的祈願是多麼的具有震撼力且令人難以抵抗!整個大地和宇宙為之震動,以對他無與倫比的成就和付出表示支援及敬意。魔王與手下害怕不已,恐懼地擠成一團,並紛紛撤退。

在黃昏前,太子成功地擊退了魔王。悉達多太子把正念安置在入息及出息(ānāpānassati),修習定力,不久即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及四禪。在初夜,當他的心達到安靜、清淨、明亮,而且變得適業、練達和平穩,他證到了第一明(宿住隨念智)。 這智慧使他能夠憶起無數劫中自己及他人的過去世。

在中夜,他證到了第二明(天眼智),這智慧使他了知眾生是如何依業力,從這一世往生至另一世。在後夜(淩晨二時至六時),他把心傾向於漏盡智,如實知見:

這是苦,
這是苦的起因,
這是苦的完全滅盡,
這是趣向苦完全滅盡之道。

他也如實知見:

這是漏,
這是漏的起因,
這是漏的完全滅盡,
這是趣向漏完全滅盡之道。


如實知,如實見,他的心從欲漏解脫,從有漏解脫,從無明漏解脫。悉達多太子這樣在後夜證知第三明—(漏盡智)(āsavakkhaya ñāṕa)。他明白自己的心已從諸漏中獲得了解脫。太子深悉:這是他的最後一世,應該做的已完成,不會再有來世。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再無後有。
《中部》36經

悉達多太子證到了他累世追求的無上正自覺菩提,他成佛了! 他成佛后內心說的第一句話是:

多生以來,
我在輪迴中不斷尋找,
始終找不到建造此房屋的人,
不斷的輪迴實在是苦啊!
造作房屋的人啊!我已經找到你了!
你將不再造作屋!所有的椽(一切煩惱慾望)
都已經毀壞,所有的棟樑(無明)都已經被摧毀了,
我已經證得涅槃,那就是一切貪愛的止息。
《法句經》第153-154偈

自證無上正自覺菩提

悉達多太子所證悟的是無上正自覺菩提(sammāsambodhi),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並在無人指導下所證到的阿羅漢道智,它是與一切知智(sabbaññutāñāṕa)相應的智慧。從一萬個輪圍世界來的天人及梵天,高高興興地前來禮敬正自覺者;大地也震動起來,所有的花朵也為之綻放,就像在禮敬佛陀。

raw-image

正自覺者出現在世間,給在無明黑暗中長久迷失的眾生帶來解脫生死的無限希望與光明。佛陀的所有阿羅漢弟子皆跟從佛陀學習覺悟之道,即使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及神通第一的摩訶目犍連尊者等,也得先向佛陀學習後方能體證涅槃,因此他們的證悟稱為弟子菩提(sāvaka bodhi)或聲聞菩提,而不是正等菩提(sammāsambodhi),此外他們的智慧也不與一切知智相應。根據上座部佛教,菩提或覺悟有三種:

一、正等正覺或三藐三菩提(sammasambodhi);
二、闢支菩提(paccekabodhi);
三、弟子菩提或聲聞菩提(savakabodhi)。
弟子菩提又可再分為三種:上首弟子菩提(aggasavakabodhi),這就有如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的菩提;大弟子菩提(mahasavakabodhi),這就有如大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的菩提;以及普通弟子菩提(pakatisavakabodhi)。

在佛陀時代,包括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在內,一共有八十位大弟子。

我們念誦正自覺者(Sammāsambuddho)的德行時,應恭敬地回憶悉達多太子是在無人指導下,靠著自己非凡的信心、智慧和勇猛的精進達到圓滿的覺悟,所以佛陀被稱為正自覺者(Sammāsambuddha)。

raw-image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Thumbnail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赫曼•赫塞著 楊玉功譯 丁君君校譯 2014 漫遊者文化出版 只有動身離開,才能找到答案。也只有跟著悉達多的足跡,也才驚訝人類的窒箇如此相似,不外乎親情、友誼、愛情、事業和人生之問。 答案在遇到的人身上,在對談之中,以為回答的是別人的問題,最後都是自己合該知道的。 當解答了自己的所有問題,
Thumbnail
赫曼•赫塞著 楊玉功譯 丁君君校譯 2014 漫遊者文化出版 只有動身離開,才能找到答案。也只有跟著悉達多的足跡,也才驚訝人類的窒箇如此相似,不外乎親情、友誼、愛情、事業和人生之問。 答案在遇到的人身上,在對談之中,以為回答的是別人的問題,最後都是自己合該知道的。 當解答了自己的所有問題,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Thumbnail
佛菩薩的“平等”不等於“平權”! 無分別的平等不等同於無境界之平權! 唯一信奉;常極光淨土: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魔王波旬對佛陀說: 在末法時期,我將令我的徒子徒孫混入僧團,披你的袈裟,壞你的佛法(在佛寺院中爭權奪利)!佛陀黯然。佛陀告誡: <佛法不存在於寺裡、院裡?> 俗話說得好:《高手
Thumbnail
佛菩薩的“平等”不等於“平權”! 無分別的平等不等同於無境界之平權! 唯一信奉;常極光淨土: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魔王波旬對佛陀說: 在末法時期,我將令我的徒子徒孫混入僧團,披你的袈裟,壞你的佛法(在佛寺院中爭權奪利)!佛陀黯然。佛陀告誡: <佛法不存在於寺裡、院裡?> 俗話說得好:《高手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 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 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1. 佈施波羅蜜 (dāna-pāramitā)佈施波羅蜜是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捨思,是願意把自己本身和所擁有的身外物捨棄給他人。在此應當知道大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1. 佈施波羅蜜 (dāna-pāramitā)佈施波羅蜜是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捨思,是願意把自己本身和所擁有的身外物捨棄給他人。在此應當知道大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08 Sammā是(正確地、完全地),sam是(自己、親自),buddho是(覺悟),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佛之道路 當悉達多太子第一次看到老、病、死,心靈感到巨大的衝擊和震憾,他開始思考人世間的虛幻、無常、痛苦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08 Sammā是(正確地、完全地),sam是(自己、親自),buddho是(覺悟),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佛之道路 當悉達多太子第一次看到老、病、死,心靈感到巨大的衝擊和震憾,他開始思考人世間的虛幻、無常、痛苦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