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 – 善至0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創 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 –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raw-image

善至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1. 佈施波羅蜜 (dāna-pāramitā)佈施波羅蜜是以大悲心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捨思,是願意把自己本身和所擁有的身外物捨棄給他人。在此應當知道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是每一個波羅蜜必阿具備的優越素質,因為在諸菩薩心流中生起的佈施等,波羅蜜時常都具備了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即是此二法令它們成為波羅蜜。

律藏當中如此詮釋佈施:

特相:捨棄

作用:去除對可供佈施之物的執著

現起:不執取,或是獲得財富與投生善界

近因:可供佈施之物品

菩薩的佈施這和我們平時的佈施,如供養食物、袈裟等有所不同。菩薩行的是大佈施,又稱「大捨離」(Mahāparicāga)。

大捨離有五種:

  1. 供養或捨棄所有的財富;
  2. 捨棄王位;
  3. 捨棄四肢,如手、腳、眼睛;
  4. 捨棄兒女、妻子;
  5. 捨棄生命。

這樣修習佈施是為了去除潛伏在自己內心的貪欲,放下對一切事物,包括對自己的親人,甚至自己生命的執取。他不執著和期待他人的感激或回報,也不斤斤計較接受者是否真實、善良。他的佈施純粹是為了利他和累積,導向圓滿覺悟的波羅蜜。

raw-image

佛陀不是一世或多世就做出這樣的大捨離。他所做出的犧牲無可計數。在《Sivi Raja本生經》裡,當瞎眼的婆羅門前來跟悉瓦(Sivi)國王討取眼睛時,悉瓦國王心想:「假如一位乞丐跟我討取身上的任何器官,我會認為這比加冕更加崇高。假如他要我的心,我會用劍割開心房,取出我的心,就如採蓮花般,把正在滴血的心送給他。若有人要我的血,我會擊碎全身,把我所有的血佈施予他。假如有人來討取我的眼睛,我會挖出眼睛,就如從殼中取出豆般送給他。身體的任何部分,沒有什麼是我不曾佈施過的。」說完,他即開心地挖出自己的眼睛送給瞎眼的婆羅門。


另一則是關於菩薩如何佈施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感人故事。故事取自《維善達拉本生經》。在這一世,菩薩圓滿了他的佈施波羅蜜。

維善達拉(Vessantara)王子一出世就向母後伸手要行佈施,四歲時,凡是父母給他的所有的珠寶、金子、項鍊等,他都大方地施捨出去。在他八歲時,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有人要我的血、肢體、心及眼睛,我會馬上奉獻出來。」當他長大時,他每天佈施六萬錢給予貧困者,並且設立了六個亭子以方便給來自四面八方趕路的人休息。他有求必應的慷慨大方,因此轉播千里,遠近聞名。

有一次,鄰國發生旱災,就派人來向維善達拉王子討取有降雨能力的國象。維善達拉王子毫不猶豫地把這國寶施捨出去。然而,他的行為卻惹惱自己國家的人民,他們向國王施壓力,要把維善達拉王子趕出國土,國王迫于無奈,只好把維善達拉王子放逐到喜馬拉雅山去。

維善達拉王子要求在他還沒離開國土前,進行最後一天的七百大佈施。他送出七百頭大象、七百匹馬、七百頭牛、七百輛車子、七百位男奴及女奴以及各種各樣的食物飲品。

過後,維善達拉王子帶著自己的王妃瑪帝(Maddi,耶輸陀羅的前世)及一對兒女,坐著馬車朝向野獸經常出沒的喜馬拉雅山。在路途上,有人向他討取東西,他把身上所有的裝飾品,包括馬車都佈施出去。最後,他們只好抱著自已的孩子一步一步的走。

raw-image

積極於行善的賢人都能得到天神的眷顧與保護,隨著天神的指引,他們輕鬆地到達目的地,並且在森林裡隱居下來。維善達拉王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禪坐,瑪帝王妃自願出外尋找野果以方便丈夫修行。

在這喜馬拉雅山的森林裡,住著一位名叫朱加卡(Jujaka)的婆羅門,他的妻子曾經聽過維善達拉王子有求必應的「大捨離」善行,於是要求她的丈夫朱加卡去討維善達拉王子的兒女來作為奴隸。

朱加卡便來到維善達拉王子隱居的地方,並且向他說明來意。維善達拉王子為了圓滿自己的佈施波羅蜜,隨時隨刻願意奉獻自己的肢體、心或生命,但要奉獻自己親愛的孩子,那是一件多麼傷心、錐心之痛的事啊!

儘管心中多麼不願意,多麼依依不捨,他也得忍住痛楚,他對著孩子們說:「我欲渡過那難渡之輪迴大海。當我到達彼岸,我會帶領你們及一切眾生一起渡過。孩子,請忍住這暫時的痛苦,允許我完成佈施波羅蜜。」

那個小王子是羅睺羅的前世,女兒則是蓮花色(Uppala-vanna)的前世(佛陀神通第一的女弟子),他們都曾發願要協助菩薩完成其佈施波羅蜜,以便將來他們也能在喬達摩佛陀教導之下證悟阿羅漢道,所以此刻願意完成父親的心願。

安慰了孩子之後,維善達拉王子把他們交給朱加卡婆羅門。為了不讓孩子受苦,他告訴朱加卡婆羅門可以把孩子帶到國王那裡,用孩子去交換一筆贖金。

一個對親情強烈執著的普通人,會帶有成見和他自以為是的狹隘看法去評論維善達拉王子的佈施波羅蜜,認為他的做法是自私的,但是廣闊的大地卻為之動容,讚歎起菩薩這難捨之捨的善舉,而震動了起來。

試想一想如果菩薩沒有辦法完成他的佈施波羅蜜(這一世是他最後一世圓滿佈施波羅蜜),他能夠證悟正自覺者嗎?不能證悟正自覺者,佛法能現世嗎?我們,包括其他有情眾生能從,佛陀的無上教導獲益,甚至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嗎?

raw-image

回到維善達拉王子的故事。粗暴的朱加卡用長藤把兩個孩子綁起來拖著走。在半路上,兩個孩子趁朱加卡絆倒時,將藤鬆開後逃走。他們跑到父親面前,抱著父親的雙腳顫抖著哭泣,要求等母親回來後,再把他們送出去,但朱加卡又追回來,把他們拖走。

聽著孩子們這般痛苦的哀泣,維善達拉王子的心中生起巨大痛苦,他的身體劇烈地顫抖,淚水潄漱流下,呼吸也變得急促。由於鼻子無法承受粗重的呼吸,他得靠嘴巴來吸吐。此時此刻悲痛幾乎撕裂了他的心。

維善達拉王子自問:我的心為何如此痛苦?他發現這完全是因為個人對孩子的執著,這是一種狹隘的愛。要成就正等正覺佛陀,如果這樣的捨離都做不到,那菩提之路還遠得很!於是,通過如理思維,他克服心中的傷痛,像平常一樣坐著。

當妻子回來時,看不到兩個孩子,就追問丈夫。維善達拉王子如實地對她說:「我把孩子送給人了。為了圓滿佈施波羅蜜(成佛的必備條件),當有人來索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佈施,包括孩子。瑪帝,請為此歡喜!沒有任何佈施比佈施孩子更為高尚。」

瑪帝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雖然深愛孩子,也能克制自己的悲傷,對丈夫的佈施感到歡喜,她也曾發願要協助菩薩完成其波羅蜜。

接下來,有人要來討維善達拉王子的妻子。帝釋天為了不讓任何人帶走他崇高的妻子,同時欲協助他完成佈施波羅蜜,就化為一位老婆羅門來討取瑪帝維善達拉王子拉著妻子,想知道她的反應。瑪帝並沒有傷心哭泣,她堅定地說:「自少女時,我便是你的妻子,你始終是我的丈夫,你可隨你的心意把我送出或賣出去。」

維善達拉王子忍痛把他身邊唯一同甘共苦的伴侶佈施給婆羅門,大地頓時為這大捨離而震動。帝釋天讚歎瑪帝的決意後,現出原來的面目告訴他:「你把妻子佈施出去,已經圓滿了佈施波羅蜜,現在,我把你忠心的妻子還給你。」

至於朱加卡,帶走兩個孩子後,被天神引到維善達拉父親的國土。國王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便給朱加卡一大筆錢贖回他們,並且設宴款待他。朱加卡不懂節制,大吃大喝,結果腹脹而死,真是惡有惡報!兩個孩子把父親的住處告訴了國王,國王知道自己放逐王子的錯誤,於是帶領一批官員,把維善達拉王子和王妃隆重地迎接回國,他們一家人又過著幸福的生活。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Thumbnail
布施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7/21 一切菩薩的位置當中,必定以「捨位」居在首先,所以最初就說明「捨心」。那麼講到這裡,我們「直解」這一段說過了。 這個經文本身還沒講,我們先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大家最喜歡聽公案了,所以先講個公案給大家聽。這個公案是什麼?就是《佛說太子須大拏經》,有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 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 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1. 佈施波羅蜜 (dāna-pāramitā)佈施波羅蜜是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捨思,是願意把自己本身和所擁有的身外物捨棄給他人。在此應當知道大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1. 佈施波羅蜜 (dāna-pāramitā)佈施波羅蜜是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捨思,是願意把自己本身和所擁有的身外物捨棄給他人。在此應當知道大
Thumbnail
原著:善戒尼師 善語就是指柔軟、溫和、有益的話語。一般人都喜歡聽溫和的語言,不喜歡被人家呵責。因此,我們講話應當溫和、柔善,不要一開口就是諷刺、罵人,或隨意詛咒別人,讓人家聽了心裡難受,對你懷恨在心。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如果你要得到很多朋友的話,懂得講和婉、溫
Thumbnail
原著:善戒尼師 善語就是指柔軟、溫和、有益的話語。一般人都喜歡聽溫和的語言,不喜歡被人家呵責。因此,我們講話應當溫和、柔善,不要一開口就是諷刺、罵人,或隨意詛咒別人,讓人家聽了心裡難受,對你懷恨在心。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如果你要得到很多朋友的話,懂得講和婉、溫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08 Sammā是(正確地、完全地),sam是(自己、親自),buddho是(覺悟),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佛之道路 當悉達多太子第一次看到老、病、死,心靈感到巨大的衝擊和震憾,他開始思考人世間的虛幻、無常、痛苦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08 Sammā是(正確地、完全地),sam是(自己、親自),buddho是(覺悟),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佛之道路 當悉達多太子第一次看到老、病、死,心靈感到巨大的衝擊和震憾,他開始思考人世間的虛幻、無常、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